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四川省泸州市2017届高三三诊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tia****nde
  • 文档编号:36996228
  • 上传时间:2018-04-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06.0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4.下图是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一项示意图这反映了A.耕作技术成熟促使人地矛盾开始缓解B.小农户个休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完善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25.汉武帝时,许昌、薛泽、庄青翟、赵周等为承相,“皆……娖娖(小心谨镇之意)廉谨,为承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於当世者”,于是设立中朝据此,中朝的设立A.主要目的在于强化专制 B.为弥补宰相才干不足C. 为改变频繁换相的局面 D.与“外朝”相互牵制26.吴宁、范立舟在《两宋士风述论》中指出:“宋代文人士大夫由盛唐时对功名的追求转向对道德精神的弘扬,为国家效力的自觉性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空前强烈这反映了宋代A.程朱理学的影响突出 B.国力贫弱、政治黑暗C.国家统治思想的转变 D.文化教育事业日益普及27.明代政治家丘浚说:“天下盛衰在庶民,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民生既蕃,户口必增,则国家之根本以固,元气以壮,天下治而君位安矣清代乾隆帝说:“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上地亦不啻倍蓰(数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肤甚优之”。

      这说明A.人口压力增大,社会局势开始动荡 B.清朝人口大增,社会经济逐渐衰退C.国人普遍重视人口问题 D.人口问题影响政治统治28.下表为近代中国土布生产状况表,据此可知项目1840 年1860 年1894 年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59732.760471.058915.8土布消用棉纱量(万担)620.9628.6612.4土布消用洋纱量(万担)2.53.5143.4A.外国资木主义基本控制中国的商品市场B.在洋布倾销之下中国土布生产遭遇重挫C.鸦片战争后传统棉纺织业仍然相对稳定D.鸦片战争后传统经济的生命力仍然旺盛29.据记载,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最先提出了“中国民族”, 1902 年他又改称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这一称谓成为最流行的时代语由此可知“中华民族”一词A.反映了民族民主意识 B.开启中国人民迫求民族独立的征程)C. 消除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 D.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30.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

      这主要反映了A.反革命势力旨在破坏《临时约法》 B.国民宪政意识薄弱C.《临时约法》未沙及人民权利 D.民主平等现念缺失31. 1953 年 11 月 1 日,北京市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1955 年国家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之后食用油票、布票相继面世,全国 2000 多个市、县都分别发放和使用各种商品票证这说明当时中国A.国民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奇缺 B.规范市场经济、统一消费行为C.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业镇城已建立 D.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控制32.某学者指出:“在古罗马,即使在日常情况下,所有人使用其物,也应维持在一般的合理状态如罗马法中规定‘在居民区,允许冬天在室内生火取暖而排烟于室外,允许倾倒生活污水等,但不得开放排出过度的烟雾或流出大量废水的作坊’这说明古罗马A.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B.最早萌发生态文明思想C.法律旨在维护公民的利益 D.严格限制社会经济活动33. 1623 年,英国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专利权应当授予第一个真正的发明人;发明必须是就新产品而做出的;专利权人享有独家生产或制造该产品的权利,有效期为 14 年;他人在此期间不得利用该项发明。

      这一 规定A.有利于新技术与市场结合,激励技术创新 B.表明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C.使专利保护具排他性.阻碍英国下业革命 D.阻断知识共享,增加技术诀窍灭失的风险34.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末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这反映了斯塔夫里阿诺斯A.强调全世界都要用苏联模式 B. 从全球视野看待斯大林模式C.主张川社会主义来改造西方 D.认为苏联与西方应相互借鉴35.2006 年-2011 年,历史上首次由两个积怨甚深的民族国家法、德合作编写共同教科书《历史》,但在如何看待二战后美国在欧洲和整个世界上扮演的角色产生分歧,双方不是通过妥协达成共识,而是列人教科书的“交叉观点”栏目,这一做法A.化解了法德民族矛盾 B.建构了欧洲的历史认同C.有利于理性认知历史 D.澄清了美国作用的认知40.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产业中,物流业首先发展起来《南京条约》签订后,在中国的沿海,就有大量的英国船只代华装运土货到 1860 年以前,西方国家已有十家左右的商行和轮船公司进入中国水域从事运输活动19 世纪六十年代,英国人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船舶修造企业,此后洋务派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福州舰政局1881 年,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唐胥铁路建成,开辟了中国铁路运输的先河汉阳铁厂生产我国铁路建设使用的大部分钢轨据统计,汉阳铁厂从 1894 年投产到 1924 年停产,30 年间共生产了 3300 公里铁路钢轨近代钢铁业发展起来了——摘编自殷毅《以物流业为核心的近代早期产业结构演进与启示》 材料二 英国近代物流业发端于 19 世纪 20 年代1825 年有使用价值的铁路在英国开始出现经过二十多年建设,到 1548 年,在英国通车的铁路达到 5000 英里1542 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的捐税应完全平等19 世纪 50 年代,英国皮除了《航海条例》,修改了《商船条例》和《轮船条例》等,对远洋船舶的航行安全、货物装载、船主及船员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在 19世纪下半叶,汽车代替了帆船,航行于内河与远洋。

      英国近代物流业产生了——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1)报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物流业发展的特点10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并指出物流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和英国的共同影响15 分)4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解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12 分)选做题:请考生在第 44、45、46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4.(15 分) 【选修 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唐代户箱分“良民”与“贱民” ,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役户和门阀的家丁、奴婢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 ,允许产权自由流动, “贫富无定势” ,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 ,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

      “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此外,宋代户籍制规定: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这样,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据吴钧《户口册上的中国》(l)根据材料,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内容上的特点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所折射出的时代变化 (9 分)45.(15 分) 【选修 3: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华盛顿会议《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有效期于 1936 年 12 月末,依条约规定,须在条约失效前召开会议商讨废止或以新约替代,1935 年 12 月 9 日,在英国外文部召开伦敦海军会议日本方面提出,制定各国海军需要保有量的最大限度,在这个限度内各国可以自由建造军舰,废除或大规模裁减主力舰、航空母舰、重型巡洋舰等攻击型舰种的吨位,各国应该以不威胁他国与不受到威胁为原则至 16 日为止会议审议的重点是“日本方案” ,由于英美的强烈反对,迫使讨论日本案延期进行……1936 年 1 月 15 日日本宣布退出海军会议,步入无条约限制时代——摘编自《l935 年伦敦海军会议及对日本政局的影响》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方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9 分)(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退出海军会议对日本的影响 (6 分)46.(15 分) 【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尖锐地指出, “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断定“能兴民权者,断无可亡之理”流亡日本时期,他曾愤怒地表示“我辈实不可复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专制政体者,我辈之公敌也,大仇也!有专制则无我辈,有我辈则无专制,我不愿与之共立,我宁愿与之偕亡” 1903 年 12 月,梁启超由美国返回日本,曾承认“与其共和,不如君立立宪,与其君主立宪,不如开明专制” 从 1905年开始,清政府宣布要实施立宪,梁启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期望,为出国的五大臣起草《考察各国宪政报告》 ,直到“皇族内阁”产生,才使梁启超君主立宪的幻想彻底破天民国成立后,梁表示接受既成事实……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于 1915 年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促使了护国运动的爆发——摘编自徐斌《论梁启超的善变》(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变化 (6 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变化 (9 分)第第 I I 卷选择题部分:每小题卷选择题部分: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4848 分。

      分24-25:CB 26-30:ADCDB 31-35:DAABC第第 IIII 卷非选择题:共三个大题,共卷非选择题:共三个大题,共 5252 分40. (25 分)(1)特点:物流业发展先于其他产业;初期主要由西方国家开办;先航运后铁路;政府的推动;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10 分)(2)原因: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新式交通工具使用(交通运输业发展) ;政府立法 (8 分)共同影响:促进商品流通人员流动;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市场和贸易的扩大;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产业近代化、产业结构调整) ;影响政府政策的调整等 (7 分)41. (12 分)评分要求:观点:观点源于材料,明确合理;观点可以从译书内容、主持者及其目的、影响、流向(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到单向引入、主动学习)的变化等角度提炼 (2 分)论述:论据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8 分)总结:可以从指出根源、规律趋势、经验教训、启示等角度进行总结 (2 分)示例:观点:西学东渐中,译书内容的拓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迸程论述:明末清初的译书,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科技,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9 世纪 40 年代的译书介绍世界史地知识,有利于引导人们关注世界、打破“天朝上国”迷梦;19 世纪 60 年代的译书传播近代科技,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的启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译书介绍欧洲民主政治理论,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探索;民国初年的译书传播民主科学思想和文学等,极大地解放人们思想总结:随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译书内容的范围不断扩大、对西学的了解日益深入,有助于中国的救亡图存和近代化进程选修部分(三选一,15 分)44. (15 分)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