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基本要求(必修五).doc
19页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基本要求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基本要求必修五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单元目标单元目标本单元所选内容为中外小说名篇三篇小说题材、风格各异,却都有着深刻的主题它们既是小说阅读的典范作品,又有着固有的文化价值阅读本单元,既应注意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小说阅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策略,提高小说阅读的能力;又应注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能准确分析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并从这些角度入手,把握小说的主题,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能鉴赏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创作方法,品评小说在语言风格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提升小说阅读和鉴赏的能力3.能结合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创作背景等角度,品评小说的文化价值,获得精神上的感悟4.能学习和借鉴小说创作中的不同技巧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提升自己的语言表现力,优秀者可适当创作小小说内容标准课文内容要点本文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生动地表现了林冲在高俅的陷害和逼迫下,发配沧州,从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最终走上梁山的人生遭遇学习本文,需把握以下要点: 1.人物形象文中的林冲性格冲突强烈:一方面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小心谨慎;另一方面刚猛激烈,嫉恶如仇,最终在被逼无路时手刃仇敌,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性。
林冲这一丰富而复杂的人物形象是鉴赏时的重点2.情节发展本文的情节张弛有致,耐人咀嚼在路遇小二、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雪夜杀敌等情节起伏中,林冲终于认清现实,迸发出彻底的反抗精神情节的起伏变化对于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表现的作用值得咀嚼3.环境描写文章中的风雪描写对人物刻画、情节发展、主题表现起到一定的作用,也是本文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独到之处4.主题表现林冲最终走上反抗道路体现了《水浒》 “官逼民反”的主题分析这一人物形象“逼上梁山”的命运,可以更深刻地探究水浒的思想价值基础要求1.能积累“赍发、迤逦、玷辱、恁地、酒撰、尴尬、碎琼乱玉、搠倒”等词语2.能理清情节发展的脉络,把握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命运和性格特征3.能从情节、人物、环境等角度入手,认识《水浒》 “官逼民反”的深刻主题4.能分析小说在情节设置上一波三折的妙处,分析小说在塑造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时所用的艺术手法,鉴赏小说中 “风雪”环境描写的作用5.能学习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方面的写法,进行适当的小说片段训练林林教教头头风风雪雪山山神神庙庙学习要求发展要求1.能查阅资料,对林冲这一典型人物形象进行深刻的理解和评价,并联系《水浒》中杨志、武松等人物,进行比较鉴赏。
2.能通读《水浒》 ,阅读金圣叹等大家的相关评论,收集资料,完成读书笔记3.能在反复研读课文,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进行人物、主题、环境、语言等方面的探究,写出有价值的分析文章4.能借鉴小说在情节设置、环境描写等方面的技法,创作相对完整的小小说内课文本文是契诃夫的小说名篇生动地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一总想把自己包在套子容标准内容要点里的可恨又可悲的人物形象,折射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学习这篇课文,需把握以下要点:1.人物形象别里科夫这一典型人物既是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他不仅把自己包裹在各种有形无形的套子里,胆小孤僻,害怕新生事物;而且辖制着周围的人们,给众人带来精神上的压抑别里科夫这一典型的“套中人”形象,引人深思2.表现手法小说主要通过夸张的语言、漫画式的勾勒、含蓄的对比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充满讽刺力量夸张地交代别里科夫的穿着、居住、言行,勾勒了别里科夫胆小孤僻的形象;夸张地渲染“漫画”事件、 “恋爱”风波等细节,强烈地表现了人物的可笑及荒谬而别里科夫和周围人、华连卡兄妹的对比,则深刻地表现了别里科夫对全城人的辖制,也预示着腐朽的事物必然在新生力量面前毁灭的主题3.主题表现本文从社会的角度批判了沙皇政府对自由的压制,对民众的践踏;从个人的角度,则既表现了别里科夫的可恨,也写出其可悲,更促使人们反思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者的悲哀和可鄙。
别里科夫这一“套中人”的荒谬,折射出深广的社会意义基础要求1.能积累“憎恶、辩护、辖制、噩梦、没精打采、孤僻、撮合、筋疲力尽、心神不定、讥诮、安然无恙、滑稽”等词语2.能分析人物的特征及表现,把握别里科夫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孤僻胆小、因循守旧的性格特征及危害3.能从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入手,认识小说批判沙皇专制、直面小人物的悲哀的深刻主题4.能对小说中的典型细节进行分析,鉴赏小说在漫画式勾勒、巧妙的对比、夸张的渲染等方面的妙处5.能品味小说夸张、讽刺的语言风格,学习小说在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写法,进行适当的小说片段训练装装在在套套子子里里的的人人学习要求发展要求1.能对“套中人”这一形象展开讨论和研究,深刻认识这一人物形象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特征,探究这一人物形象的危害及现代意义2.能对现代社会的“套中人”现象加以审视,就“套中人的突围”展开主题讨论,获得思想的启迪3.能课外阅读《契诃夫小说选》及相关评论,品赏契诃夫的语言风格,并对此展开鉴赏和评价4.能借鉴小说夸张的手法,创作相对完整的小小说边边城城内容标准课文内容要点本文节选自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 作者用自己诗意的情怀,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 显示了湘西山环水绕之城特有的地方色彩,烘托了那里独有的民情民性,渲染了原始、天然的人性美。
学习本文,需把握以下要点:1.民风民俗文中把翠翠的爱情与“端午节”联系起来,生动地描述了边城人在端午节“喝雄黄酒” 、 “划龙舟” 、 “捉鸭子比赛”的情景,也提及了边城人过中秋和新年的习俗这些民俗的描写,表现了边城官民同乐的和谐氛围,凸显出边城人民热血的性格,显示出湘西民众的自然与真率2.人情人性沈从文先生在《边城》中塑造了一系列美好的人物形象:扶危济困的顺顺,重情重义、互相礼让的过渡人,热情开朗、心地宽厚的傩送,相依为命的翠翠和爷爷等,这些人物质朴、美好,热情、真诚,显示出边城人淳朴美好的人性3.翠翠的形象翠翠是沈从文先生精心塑造的一个美好的人物形象她天真活泼,是自然的女儿;她善良乖巧,和爷爷相依为命;她情窦初开,因为傩送而生出对爱情的向往她是远离尘世的爱和美的化身,体现了沈从文先生对理想世界的追寻4.沈从文的情怀边城是诗意的所在,是沈从文对理想世界的追寻;翠翠是美好的化身,表现出沈从文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和眷恋但小说最后悲凉的结尾却又表现出沈从文在牧歌式的田园理想背后,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悲悯情怀5.小说的散文化笔调沈从文先生的语言有一种散文化的笔调,自然朴素,充满诗意,体现了乡土小说写意化的风格,和边城世界的古朴、自然水乳交融。
基础要求1.能积累“绊倒、泅水、结实、蚱蜢、悖时、拮据、俨然、模样、糍粑、唢呐”等词语2.能感受边城纯朴美好的民风民俗,认识边城人的淳朴美好,领会边城世界的诗意美3.能从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角度入手,把握翠翠这一纯真美好的人物形象4.能从边城的环境、人物等角度入手,认识作品的主题,感受沈从文对边城的爱,理解作者对“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表现5.能学习作者散文化的笔调,完成关于本地区乡土风俗人情的片段描写学习要求发展要求1.能通读《边城》全文,对作者笔下的边城和人物形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完成读书报告2.能对《边城》的内在意蕴和现代价值进行讨论,探究沈从文先生的理想追寻,感悟沈从文诗意而又悲悯的情怀,获得有价值的发现3.能搜集关于沈从文先生人生轨迹的资料,课外阅读《从文自传》等作品,展开对沈从文先生其人其文的研究,并自选角度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性小论文4.能查阅汪曾祺等乡土小说作家的作品,感受乡土小说写意化的风格,并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单元教学建议单元教学建议1.适当营造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关于《水浒传》的故事导入,或者播放林冲雪夜上梁山的相关视频,激发兴趣;如通过漫画导入,引导学生认识别里科夫的可笑,进而认识其可悲、可鄙;如从沈从文先生的湘西情怀入手,营造诗意的情景氛围,带领学生入情入境。
2.强化学习习惯,如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勾画文本,梳理其中的字词,理清主要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要情感倾向,做适当的批注,并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供教学时讨论3.以核心问题展开教学,体现出教学思路的层次性:如《林教头风雪山庙》中主要发生了什么故事,情节是怎样一波三折的?林冲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他的性格主要特征是什么?林冲最终为什么“逼上梁山” ,林冲的命运折射出怎样的主题?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无形和有形的套子?别里科夫的这些套子对周围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小说为什么要写别里科夫的恋爱和结婚,塑造华连卡姐弟有什么意义?别里科夫的最终命运和大家的反应说明了什么?这个人物是而可悲的,可笑的,还是可恨的?你如何看待别里科夫的“套子”?如《边城》中作者抓住哪些节日和习俗来写,表现了边城人怎样的性格?边城有一群怎样的人们,表现出怎样的民风?作者笔下的翠翠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沈从文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的边城,这样的翠翠?等等4.引导学生通过这几篇小说的学习,巩固和归纳小说阅读的有关知识和策略,如环境描写可以凸显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作品主题的知识;从人物、情节、环境入手分析小说主题的方法;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分析,认识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典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等等。
5.引导学生对小说的创作技巧和语言风格加以鉴赏,如对“风雪环境”描写的鉴赏,对夸张手法的分析,对沈从文小说写意风格的品鉴等等,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并能形成一定的鉴赏文字6.通过读书会、心得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与作品、作家相关的文字,如金圣叹的点评、契诃夫的代表作、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全文及相关评论等内容,启发学生探究作品的主题、人物及作家的创作情怀等内容比如:林冲为什么“逼上梁山” ,他和杨志、武松的上梁山有什么不同?别里科夫这一套中人形象给自己和他人、社会造成怎样的戕害,今天应该怎么认识这样的人?为什么《边城》不是大团圆的结局,你怎么看待沈从文先生的人生?等等争取让学生自选主题和角度,写成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性小论文7.引导学生学习这几篇小说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尝试进行小小说创作,并课堂交流自己的习作8.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电视、电影及百家讲坛等节目,阅读作品原著和其他相关作品,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单元目标单元目标本单元所选内容为古代抒情散文学习本单元既要注意落实文言基础知识,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又需因实出虚,读出文中流露的真挚感情,积累丰厚的人文素养,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教学本单元应把握好如下目标:1.能熟读课文,形成文言语感,利用工具书和上下文读懂文章,并在语境中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2.能背诵《归去来兮辞》 、 《滕王阁序》 、 《陈情表》三篇文章,积累有关名句名篇,丰富文化积淀3.能感受古代骈体文的文体特点和它的语言形式,品味古代抒情散文优美的语言和感人至深的表现力4.能了解每篇课文的创作背景,结合文本品味其中蕴含的不同情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5.能体会作品中的文化精神,理解作品的的文化价值,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评价作品归归去去来来兮兮辞辞并并序序内容标准课文内容要点本文是陶渊明辞赋的代表作品,表现了一个身处动荡社会的文人“仕与隐”的矛盾和抉择语言风格率真自然、飘逸洒脱学习本文,需把握以下要点:1.文言知识本文作为一篇典范的文言抒情散文,有较为丰富的文言知识和特殊现象比如“以、而”等虚词, “脱然、乘化”等实词, “复驾言兮焉求”等特殊句式, “眄庭柯以怡颜”中的“怡”等词类活用现象学习本文,首先应该熟读课文,梳理并积累这些文言知识和现象2.结构思路本文是篇幅短小的抒情辞赋散体序文重在叙述,交代了本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