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艺术教学中的探究性与体验性.doc
4页浅谈艺术教学中的探究性与体验性 ——初中艺术课堂实践有感 昆山葛江中学 丁竹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 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艺术课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是在我国已 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基础上建构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 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在新课程改革中,艺术学科的变动最大,它将过去单一 的音乐、美术融合在了一起,并加入了舞蹈、戏剧、影视、历史文化,甚至还有文学的内 容 艺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型课程,它的新理念、新教材、新的学习方式的呈现,无不使每一位 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内心产生前所未有的震撼,这其中有疑问、有迷惑、也有更多的不知所 措:“教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学习,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仿效,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 着每一位艺术教师但教育改革不会因为我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而放慢前进的脚步作 为新世纪的教师,都应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 答在经历了困惑与收获、争论与反思、探索与创造,艺术教育的曙光终于在我的眼前闪 现,光明的前景激励着我战胜一个个的困难、一次次的挑战,和孩子们一起品尝着艺术教 育带来的快乐与收获。
通过一年多来的美术课程改革实验,深感此次课程改革实验的艰巨任务之一即是把握新的 课改理念,验证《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及根据其编写的配套实验教材 的可行性我校选用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艺术实验教材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我们 通过讨论对教材进行多种方案的大胆尝试,有以忠实教材为主的教学;有追求自认为合理 的,操作性,可行性强的,改变教材的教学;有根据教材基本内容衍生出新内容而制定的 教学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把课改实验工作落到实处,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生活中无处不包含着艺术的因素,人们无时不刻不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艺术来美化我们 的是生活和环境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艺术是极为普遍的然而,作为学科的概念上,人们 对“艺术”的理解便显得极其单薄,它是以一种“技巧”为我们所理解和接受在很多普 通人的眼中无艺术教学无非是就是教会孩子们如何画画唱歌表现在学校教育中,艺术成 为为少数人服务的科目,即使扩大了对象,教学的目的与任务也离不开“技巧”的范畴 重视技术性,使得大多数的受教育者对艺术课感到悲观和迷惘,他们固执的声称自己没有 这种“细胞” 这种自信心的缺乏导致了他们对艺术学习兴趣的丧失。
艺术教育应当通过艺术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即通过艺术课教学和艺术活动,提高学生艺 术修养,促进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获得欣赏,表现,创造各方面的能力因此,艺术教 育同样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 育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应当从课堂教学出发,在艺术课 程的教学方式上首先有所突破 从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发现艺术课程所提出的的教学方式,完全是本着学生发展的需 要,我们的教学并非是为了造就更多的艺术家,而只是期望他们能成为具有艺术家心智的 健全的现代人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 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需要,组织多种形 式的综合艺术教学活动教学中,艺术课程强调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在师生、 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共同参与中进行教学活动 一、 以人为本,进行综合性,探究性学习 皮亚杰指出:“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 率地传递给他 ” 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教学中,知识传授已不再是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而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创新精神等被人们称之为科学素养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在新课程科学学课课程标准中已列为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
其中科学探究列为学生科学学 习的核心 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 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研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仔细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学会想象、 假设、实验、验证的科学思维方式探究性学习的特征是:(1)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 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活动的组织 者、引导者和合作的伙伴 (2)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无论是目标的制定、内容的确立、方 法的选择、评价的展开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 (3)重过程,重体验, 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也不在探究学生技能,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即学生 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那么探究行课堂教学的策略怎样呢? (一)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向学生 呈现感知材料,创设新颖、奇特、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触景生疑在情景气氛中产生 好奇感、求知欲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是学习的 原动力例如在讲到神秘幽远玛雅人一课时,学生也许原先对玛雅文化并不是太了解,但 当教师用多媒体营造神秘的祭祀音乐场景,映示玛雅的遗址,高大的金字塔,石碑,浮雕, 壁画,并适时的讲到玛雅文化的种种辉煌和他们的神秘消失时,学生的探究心理马上被激 发起来了。
能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探究的欲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勇于、乐于展开自我,为探究知识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探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 教师对学生要多采取肯定性评价,以表扬为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 主动学习,主动获取常识知识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苹果为什么能落地,牛顿能从极普通的常见现象中提出 质疑,把人类科学推到一个新的高峰质疑是探究的基础,探究离不开问题,发现问题是 科学探究的关键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玛 雅的武士塑像与秦兵马俑士兵俑的对比中,发现盔甲不同,为什么前者是布制作的呢?这 样能起到抵御的作用吗?这与玛雅人的作战方法有关吗?还是作战武器有关呢?我们传统 教学的方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探究性常识课 堂教学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注重问题产生的过程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创 设问题的产生情景,不断地鼓励学生提问质疑,要把教师解决学生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 终极目标转变为让学生产新的疑惑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努力把问题教学贯穿始终, 使学生的学习成为“问题 探究 新问题 再探究”不断反复的过程。
(三)要让学生获取探究的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提出问题开始,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运用已知进行假设,根据材料设计探究方案,根据方案尝试探究,交流研讨验证假设观 察是探究的基础,提出问题是探究的起步,假设、设计是探究的关键,尝试是探究基本环 节,交流研讨是学生认知的归宿 (四)培养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一般地说,学生学习的材料往往由教材所规定, 但是这样的教学是一种“喂食吃”的教学,探究性教学强调学生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 利用信息的能力,应该说是让学生“找食吃” 探究性教学需要学生利用多种有效的手段、 多条途径获取信息,并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如 神秘幽远的玛雅人一课的教学,就不能局限于课本所提供的材料,只要是有助于学生的成 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 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积极开 发与利用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尤其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让学生学会在网上搜取资料也应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经在精神实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实验材料, 或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操作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己“找食吃”的能力 。
探究性教学模式,并不有意排斥其他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我们只是想强调学生的学习 主动性的发挥和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二、 开展体验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生活化体验,是指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验性学习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 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 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 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具有自闭性,被动性,甚至排他性,为学习主体增加了障碍和 困难,学习主体与教材客体成为了一对矛盾开展体验性学习,能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 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 怎样才能在艺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体验性学习呢? (一)精心设计,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空间学习的过程是主客体交融的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对知识客体融会整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 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艺术新课程中教学内容弹性、开放性大,给予 教师一个灵活发挥空间,作为新课程的教师应更准确和更迅速地领会标准,根据学生学习 方式的改变,富有创造性进行教学设计,以探索个性化、有创意的教学模式、教学情境, 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
减少因教材内容固定、静止,具有被动性,为学生主体增加障碍 和困难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 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如在“线的情 感“教学中,创设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机会,体验生活中存在的线;通过观看大师作 品视觉体验,丰富了学生对艺术作品中,线所表达情感的认识;通过欣赏音乐动手用线来 绘画,体验音乐中的线通过自己用线来描绘自己的生活,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 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 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认识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 融为一体,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 次学习体验都是有意义的升华和自己价值的体验,而获得对学习艺术的持久兴趣 (二)合理设计 ,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艺术教学活动中,开展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按类型分有触摸感觉体验、视听情景 体验、活动参与体验、实践创造体验等等;只要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 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性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活动中体验 感悟和认知。
让学生学习不仅用自己的脑子去想 ,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 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 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 认知例如,在“秋天的节日”中,可以用多种方法切入,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对秋天的 感觉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他们是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体验,学生在谈到对秋天的体 会时,通过触觉,体验到秋高气爽的季节是多么的另人心情舒畅;通过对视觉听觉体会到 金秋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通过嗅觉味觉体验,闻到了果实飘香,联想到秋天特有的节日 和食物三)注重学生和教材的相互交融 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姿多彩,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 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性的,充满活 力的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和谐地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和认知如在讲到京剧脸谱时, 通过视听、丰富学生对京剧的认识;通过模仿表演,让学生得到亲身体验“唱念做打传神 情” ;通过让学绘制脸谱,体验脸谱中蕴涵的性格特征的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和体验 学习气氛,使学生认知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认 识知识。
四)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性,进一步获得知识和情感的体验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实践上在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 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昕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识开展 体验性学习活动,是在感知觉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