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真中文译名的由来与确立.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31384171
  • 上传时间:2018-02-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7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文译名的由来与确立 王沛 姚远 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 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院 摘 要: 基于外国和晚清时期的文献考证, 研究西语“Fax”的形成和“”中文译名的由来通过对 128 种近代中文期刊的 225 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中文译名的变迁与确立过程结果表明, “”一词用于指代技术, 起始于 1868 年志刚所著之《初使泰西记》, 1930 年《科学世界》在近代中文期刊中最先使用结论认为, “”中文译名的由来, 是电学东渐过程中对古汉语的比喻性借用, 是国人在认知新生事物中的文化自觉, 这一中文译名的确立, 是技术东渐的重要标志梳理“”中文译名的来由与确立过程, 为研究技术的引入与在华传播提供了重要依据关键词: ; 中文译名; 术语; 期刊; 传播; 作者简介:王沛 (1979-) , 男, 陕西西安人, 高级工程师, 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博士, 研究方向为科学传播史;作者简介:姚远 (1955-) , 男, 陕西岐山人, 编审, 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科学传播史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7000003) The Origin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Chinese Nomenclature of FaxWANG Pei YAO Yu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n History of Science, Northwest University; Abstract: Based on textual research on foreign literature and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word “Fax”and the origin of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There is also a study on the change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fax”through a statistic analysis of 225 papers in 128 modern Chinese journa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Zhigang who first used the Chinese term “Chuanzhen”to refer to the fax technology in 1868 in his Chu Shi Tai xi Ji ( An Account of the First Diplomatic Mission to the Great West) , and the Journal World of Science is the earliest modern Chinese journal to use it in 1930.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fax”is a kind of semantic borrowing from ancient Chinese and it represents the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people in the cognition of new thing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hinese nomenclature “Chuanzhen”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spread of fax technology to China. Reviewing the origin and determination process of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studying the introduction and spread of fax technology in China.Keyword: fax; Chinese translation; nomenclature; journal; dissemination; 是衍生于电报的一种通信技术, 它的发展依托电信、电子、光学等近代科学技术进步, 经历了十分漫长的技术演进过程。

      技术在西方的屡次改进创新, 推动了人们对其技术本质的认识深化, 导致了其西语称谓的屡次改变中国人自 19 世纪 60 年代初次接触, 并将之通过出洋使者的笔记、著述等向中国传播晚清民初, 期刊逐步成为技术在华传播的主要途径, 国人对其析义定名, 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各种译名并存因此, 对在近代中国特别是中文期刊中所出现的各种中文译名进行梳理分类, 探究其来由与变迁, 能够反映国人对于这一新生事物的认知策略与过程一西文电信名词“Fax”的形成1843 年, 苏格兰发明家亚历山大·贝恩 (Alexander Bain, 1810—1877) 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机[1], 并定名“Copying telegraph”[2]1848 年, 弗雷德里克·贝克韦尔 (Frederick Bakewell, 1800—1869) 对贝恩式机做出若干改进, 称之“Recording telegraph”[3]1861 年, 意大利物理学家乔瓦尼·凯斯利 (Giovanni Caselli, 1815—1891) 博采众长, 发明了新型机“Pantelegraph” (意大利语 Pantelegrafo, 法语 Pantélégraphe) [4]。

      这一词汇由两部分组成, “Pan”取自“Pantograph”, 是一种复制图画的工具, “Telegraph”为电报, “Pantelegraph”即为复制图画的电报, 因为能够传送几乎所有类型的信息, 也被称为“All-telegraph”Pantelegraph”从而成为指代技术的第一个专有名词同一时期, 有多种样式的机相继研制成功, 并被发明者冠以各种名称, 如加埃塔诺·波内利 (Gaetano Bonelli) 的“Typo-telegraph”, 伯恩哈德·梅耶尔 (Bernhard Meyer) 的“Kopiertelegraphen”, 勒努瓦 (Lenoir) 的“Electrograph”, 以利沙·格雷 (Elisha Gray, 1835—1901) 的“Telautograph”, 以及欧内斯特·胡梅尔 (Ernest Hummel) 的 Telediagraph 等这些称谓多以机的功能进行定义, 并与发明者的国籍和民族语言特色相关1881 年, 英国人谢尔福特·比德韦尔 (Shelford Bidwell, 1848—1909) 首先将硒电池应用于扫描系统中, 并将使用这种技术的机称为“TelePhotography”, 意为“远距离摄影”[5]。

      进入 20 世纪之后, 技术迎来较快发展, 新的命名更多的从技术原理角度出发, 如汉斯·李布莱希 (Hans Liebreich) 和约翰·弗朗西斯 (John Francis) 的“Facsimile-telegraph” (亦称“Teleautograph”) , 帕特里克·德拉尼 (Patrick Bernard Delany, 1845—?) 的“ElectorMagnetic Automatic Telegraphy” (亦称“Telepost”) , 阿瑟·科恩 (Arthur Korn, 1870—1945) 的“Phototelegraph” (亦为“Telautograph”) 等为了便于民众理解和接受, 以及突出专利方面的考虑, 1907 年《科学美国人》杂志在介绍科恩的工作时, 使用了“Photographic Fac-Simile Telegraph”的称谓[6], 爱德华·贝兰 (Edward Belin, 1876—1963) 则将自己的发明称为“Telegraphoscope”, 将后来发展的小型化版本称为“Belinograph” (贝林诺图解) 20 世纪 20 年代, 美国电报公司 (AT&T) 、美国无线电公司 (RCA) 和西部联盟电报公司 (Western Union) 相继加入技术研发与应用的行列, 为了维护各自的商业利益, 其产品和服务的定名各具特色, 同时深刻体现了无线电等新技术在方面的应用。

      如美国电报公司的网“Telephoto”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美联社“Wire Photo”新闻图片系统, 美国无线电公司的“Photoradiography”, 西联公司的“Telefax”和“Deskfax”等西语中技术的术语使用情况如表 1 所示表 1 西语中技术的术语使用情况一览表 下载原表 西语中技术的诸多术语称谓, 不仅与技术本身的发展有关, 同时与这项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其倡导者的商业利益相关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 人们对其技术本质逐步明确, 并在新闻、出版、金融、军事、气象等领域形成较为稳定的应用, 这些因素促使的西语称谓趋向统一, 并最终确定为“Facsimile”Facsimile”一词源自拉丁文“Fac-simile”, 意为“制造相似”, 指记录在纸上的文字、图表、图形等图像信息通过扫描、编码、传输, 在接收端重现与发送端相同或相似图像的一种通信手段, 1861 年凯斯利在“Pantelegraph”的发明专利中就曾使用过这一词汇后来为方便起见, 亦将“Facsimile”简写为“Fax”, 成为指代技术的专有名词二最早的“”中文译名“”一词在中文中由来已久南北朝时期的梁代高僧释慧皎 (497—554) 在《高僧传》卷八 (义解五) 中记有借微言以津道, 托形”[7]。

      其中“真”是佛教观念, 与“妄”相对, “托形”即是借形像以领会教义《辞源》对“”的解释为: (1) 写真全唐诗六九三杜荀鹤八骏图:“丹雘未得真, 那知筋骨与精神 (2) 画家画人物, 也称[8]251对于另一个与颇为相似的词汇“写真”, 《辞源》的解释为:摹画人物的肖像[8]862《辞海》对“”的解释为: (1) 画家摹写人物形貌 (2) 利用电信号的传输以传送文字、文件、图表、相片的图像的通信方式[9]491《辞海》对“写真”的解释为: (1) 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 (2) 日本称摄影为“写真”[9]850可以看出, 《辞源》与《辞海》对于“”的解释有两大共同点:一是画家画人物, 其中“真”即本原、真实, 衍生为肖像、摹画的人像, “”就是画肖像二是“”与“写真”两个词汇具有密切关联所不同者, 《辞海》中“”多出了“利用电信号的传输以传送文字、文件、图表、相片的图像的通信方式”的释义, 就其功能而言, 与古汉语中“画肖像”的语义颇为接近, 可视为对“”原有语义的比喻性借用中国最早关于技术的文字记述, 可以追溯至 19 世纪 60 年代清同治五年正月初八 (1866 年) , 清政府派斌椿 (1804—?) 、张德彝 (1847—1918) 等出使欧洲, 两人在法国见到了当时的机。

      斌椿记述道“司事者, 如中华信局式待人寄信, 以铁线之一端画字, 其一端在千万里外, 即照此字写出, 不逾晷刻也”[1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