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高一历史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doc
5页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2017课标】了解明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梳理明朝的对外关系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学习目标】1、运用唯物史观对明朝加强君主专制做出历史解释2、理解明朝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郑和下西洋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列表梳理明朝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培养时空观念重点难点】 重点: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难点:全球视野下认识明朝历史与世界趋势【教学方法】讲授与探究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板书)(播放《大明王朝》主题曲)篇章一、从“事必躬亲”到“运筹帷幄”篇章二、从“主动开放”到“故步自封”篇章三、从“大明盛世”到“江山易主”PPT1:导入:600多年前,有一个伟大的朝代他安民定乱,宁靖中原;犁庭扫穴,北伐残元,乘风破浪,扬威四海;开疆拓土,养德修文最终却轰然崩塌于农民起义,满清的铁蹄之下得失成败,究竟如何?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史册,重温《明朝那些事儿》。
PPT2:看学习目标:1、运用唯物史观对明朝加强君主专制做出历史解释 2、理解明朝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郑和下西洋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 3、列表梳理明朝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培养时空观念重点难点:重点: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难点:全球视野下认识明朝历史与世界趋势PPT3:依据教材内容,本课分成三个篇章篇章一从“事必躬亲”到“运筹帷幄”…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篇章二从“主动开放”到“故步自封”…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篇章三从“大明盛世”到“江山易主”…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篇章一:从“事必躬亲”到“运筹帷幄”——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 明朝建立PPT5:同学们依据教材72页第1段,说出明朝建立的概况生1背景:元末农民起义;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定都: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2、废除宰相制度教师提问:面对广阔的疆域,朱元璋如何维护统治?结合教材72页第2段思考生2: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了宰相制度PPT6:教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材料1:明太祖曾多次批评元朝“主荒臣专,威福下移”,认为皇帝怠慢、中书省权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简史》材料2:胡惟庸……独相数岁。
……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生3:材料一看出元朝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这是历史原因材料二可以看出宰相胡惟庸专权这是直接原因材料三可以看出元朝地方设三司,宰相职权扩大这是现实原因教师提问: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生3:宰相制度影响君主专制PPT7:教师提问:依据图片,思考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结果是什么?(生4:一方面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属于皇帝,皇权进一步加强; 另一方面皇帝直接领导六部,工作压力山大,加重了皇帝的负担3、内阁的设立教师:当皇帝太辛苦了,假如你是皇帝,你怎么办?(生4:那就找一秘书帮忙教师:那明朝皇帝找的谁?(生4:明成祖设一秘书机构:内阁PPT8:教师:我们来了解明朝内阁的发展过程太祖时设侍从顾问,成祖时参与机务,宣宗时内阁拥有了票拟权,神宗时内阁权压六部通过演变图我们可以看出,内阁制的设立导致了什么新问题?(生5:内阁权力和地位逐渐提高PPT9:教师:观察图片思考:内阁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生6:替皇帝批阅奏章,草拟出处理意见,与章奏一道呈给皇帝。
教师:这叫(生6:票拟权)皇帝看过意见后,用红笔批复,这叫(生6:批红)教师出示名词解释:票拟和批红我们再来深入思考:内阁的意见能否被采用,最终决策权在哪里?(生6:皇帝)教师:可见决策权还是掌握在皇帝手中4、宦官专权教师:内阁权力过大,容易膨胀威胁到皇权,如何来制约呢?(生7:皇帝授权司礼监代其批红以牵制内阁)教师:皇帝对内阁不放心找了身边的亲信来牵制展示材料:材料3:明代的司礼监最主要的职权是掌印秉笔、随堂太监掌管批红及宣传谕旨,司礼监还控制着东厂、西厂、锦衣卫等机构其职责是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摘编自宋佳:《明代内阁、司礼监与皇权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司礼监的职权还是很大的,这种现象导致了明朝政治出现了什么局面?(生8:宦官专权)教师:宦官专权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生8:无论宦官的职权有多大,但他的权力都是皇帝赋予的,本质上说明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师补充:宦官也好内阁也好,他们都是为皇帝打工的,就象木偶一样,皇帝左手一个,右手一个,他们都是皇帝专权的工具PPT11:我们再来比较宰相和内阁的异同生9:内阁权力来源:皇帝个人信任;地位:只是秘书机构、不是法定机构;职权:无决策权、只是皇帝的顾问、受司礼监太监的牵制)(生10:任免: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教师补充: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可以得出,明朝政治制度最明显的变化是废除了宰相制度,皇权进一步强化第1页)【过渡语】:了解了政治制度的变化,我们再来看明朝对外关系: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说到对外关系我们就会想到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篇章二:从“主动开放”到“故步自封”——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教师:我们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这段辉煌壮丽的历史教师:我们结合视频,从全球史角度对比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性质、积极意义及局限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行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规模出海:7次,人数:27800人宝船:62艘出海:4次,人数:1000-1500人船数:17艘范围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美洲的古巴、海地目的评价学生:(生1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宣扬国威带有政治目的;性质:封建性质和平交往)(生12:评价:积极作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加强了中外联系;局限性:带来财政负担较大,未能持续下去教师:与西方新航路相比,为什么郑和下西洋没能持续下去?(生13:因为西方开辟新航路是出于经济目的,带来了经济效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郑和下西洋则是出于政治目的,不计成本,反而消耗了国力,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因此未能持续下去)。
PPT15: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为什么要变?我们看材料4(生14:对外政策从宋元以前的“主动开放”,到元末明初的“海禁闭关”变化的原因:海洋方面的安全威胁到统治教师:明朝在沿海面临哪些威胁呢?(生15:东南沿海面临着日本、葡萄牙、西班牙以及荷兰的威胁教师:政府有何对策,结果如何?(生15:面对日本倭寇的骚扰,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倭,结果肃清了倭寇,形势逐渐稳定面对葡萄牙的入侵,没有采取有力手段,结果葡萄牙取得澳门居住权面对荷兰和西班牙的入侵,也没有采取有力手段,结果荷兰独占台湾过渡语】:除了东南沿海的威胁,清政府在内陆边疆又有哪些威胁呢?我们看篇章三:从“大明盛世”到“江山易主”三、从“大明盛世”到“江山易主”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教师:同学们结合教材74页相关内容以及《明朝形势图》来思考:明朝面临的边疆威胁及应对措施学生回答:(生16:西北方有来自蒙古的威胁,政策是修筑长城、和议、册封、设立互市,结果:蒙汉关系缓和)(生17:西南方有藏族的威胁,政策是封授称号、设立机构行都指挥使司,任用藏族上层人士管理结果:与中央关系密切)(生18:东北有女真族,政策是前期招抚,设机构奴儿干都司,对部落首领封授官号,结果未解除威胁。
明朝末年,女真族改名满洲,最终取代明朝,建立清朝教师总结:明朝对内陆边疆的治理,巩固了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那为什么又迅速灭亡了呢?【课堂探究3】明朝灭亡的原因材料5: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总结概括 ,主要有六种观点:亡于流贼;亡于宦官;亡于朋党;亡于皇帝;亡于民困;亡于学术 ——徐凯:《明朝大厦倾覆与社会矛盾的合力作用》教师: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学者徐凯总结了六个观点你如何看待?我们全体起立,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展示成果:1组:我们组的观点是亡于宦官: 自英宗到武宗时期, 皇帝不理朝政 ,宦官王振、曹吉祥 、汪直、刘瑾专权;明熹宗热衷木工活,魏忠贤专权达到巅峰宦官专权, 导致君臣关系日疏, 加速朝廷衰落 2组:我们组的观点是亡于流贼:明朝覆亡是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军推翻的 , 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3组:我们组的观点是亡于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应该算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可是从明朝中期以来, 皇帝贪图享乐, 不理朝政, 将大权旁落于小人, 以致朝政混乱所以我们认为明亡于皇帝4组:我们组认为明亡于民困:因为明朝统治者他们肆无忌惮地搜刮钱财,盘剥百姓。
导致社会贫富日益悬殊,阶级矛盾加剧,百姓活不下去了,势必揭竿起义,再现“民穷而盗起 ”的局面5组:我们认为亡于党争: 明朝一些社会名流,为了挽救朝政危机, 汇集东林书院, 议论朝政, 抨击宦官, 形成一股政治势力, 被称之为 “东林党 ”, 并与非东林党进行论争其结果是双方互相倾轧, 耽误国事政治腐败,引发党争,导致亡国6组:我们组认为亡于学术:明朝末年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 顾炎武 、 王夫之等人,他们激烈地抨击君主专制,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两派又相互攻击,长期不休因此学术混乱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也是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要认识到,明朝灭亡不是一种因素引起的,它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课堂小结】我们从全球视野下,来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结构14到17世纪的中国,政治体制发生了变化,政府通过对海疆的治理,巩固了统治,维护了统一,但依然在封建道路上徘徊,而此时的西方已经迎来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讲,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今天我们要以史为鉴:“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变化的规律,既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又看到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挑战,未雨绸缪、妥善应对。
明朝已远去,明朝会更好作业布置】作业:1巩固练习2看推荐书籍,写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