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中考课外文言文篇目(下).doc
5页2009年中考课外文言文篇目(下)一、《许衡不食梨》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翻译:早年许衡曾经跟很多人一起逃难,经过河阳,由于行走长远路途,大家都很口渴,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连动也不动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别人所馈赠的,一点微小的不义之财也不接受院内的果树,每当果实成熟掉落在地上,小孩从那边经过也不看一眼,他家里的人感化到了这种程度解词:①暑:盛夏②危:正③自若:和平常一样④非其有取之,不可也:不是我拥有的东西去拿来是不可以的⑤睨:斜着眼睛看⑥化:感化启示:自己应有基本的道德修养,自己管住自己,不做损害他人的事二、《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翻译:现在接近十二月末,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区很值得一游我知道你正在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不敢轻易打扰(你),就(独自)去山中(游玩),在感配寺休息,同山僧一起吃过斋饭后才离去 (归途中)北行涉过灞水,(这时)清朗的月亮已经映照着城郭夜间登上华子冈,只见辋川水在月光的照耀下微波荡漾冬天远处的山火在树林间忽明忽暗还可以听到从深深的小巷里传出像豹子叫似的犬吠声晚上村中舂米的声音,与庙宇传来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此时)僮仆都已休息,只有我独自静坐,常常回忆起往日,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们)携手赋诗,在小径间漫步,在清流旁伫立 待到来年春季,草树蔓延生长,可以看到山色一片新绿,小鱼浮出水面,白鸥展翅飞翔,水露润湿了河岸,麦田里野鸡鸣叫,这美丽的景色不久就会有了,你能不能与我一起来游赏呢?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情趣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然而,这中间可是有着浓厚的情趣啊!千万不可疏忽错过。
托运送黄檗的人顺便带信给你,不能一一详述山中人王维说解词:①故山殊可过:游览②多思曩昔:从前③步仄径:狭窄④白鸥矫翼:举⑤不一:一一详述三、《黄生借书说》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翻译:年轻人黄允修来借书我把书借给他,并告诉他说:“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啊你没有听说过那些收藏书籍的人的事吗?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竟然达到这样的程度因此,只要看过的书就认真地去领会,牢牢地记在心里做了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到处都堆放满了以至白色的蠹虫和灰色的蜘蛛丝,时常沾满书本这样一来我才慨叹借来的书看得是多么用心专一,并且感叹少年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啊解词:①通籍:做官②素蟫:白鱼,书里的蠹虫解读:①中心:勉励青年人创造条件,珍惜光阴,努力读书②文中能表达作者观点的一句是:书非借不能读也。
四、《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翻译:古时候身虽富贵而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著称于世,那就是:西伯姬昌披拘禁而演绎《周易》;孔子受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都是一些圣贤发愤而写作的。
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之处,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使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象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于不能被人重用,便退而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留下没有实行的文章来表露自己的本心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刚开始草创还没有完毕,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残酷的刑罚而不敢有怒色我现在真正的写完了这部书,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杀戮,又有什么后悔的呢!但是,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五、《王冕求学》王冕,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地名)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翻译:王冕,字元章小时候家里很贫穷,他的父亲让他去放牛,他偷偷的溜进学堂去听大家读书到晚上回家,他的牛丢了,父亲很生气地打他,然而他还是老样子他的母亲说:“儿子对读书这么痴迷,为什么不让他读书呢?”王冕于是去投靠了寺庙,每天晚上坐在佛前的长明灯下读书会稽的韩性听了觉得很不寻常,收他做了弟子,因此他被称为通儒韩性死了以后,他的门人对待有如对待韩性解词:①暮乃反:返回②已而复然:这样③会稽韩性闻而异之:以…为异④冕因去依僧寺:因此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说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翻译:赵国准备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对赵惠文王说:“我今天来,经过易水,河蚌正出来晒太阳,鹬鸟啄住了河蚌的肉,河蚌又夹住了鹬鸟的嘴鹬鸟说:‘今日不吐,明日不吐,就有死蚌’河蚌也对鹬鸟说:‘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就有死鹬’鹬鸟和河蚌都不肯放开对方,渔翁毫不费力就把鹬鸟和河蚌都抓住了。
现在赵国准备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对抗,致使百姓疲惫不堪,我担心强秦就会成为‘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虑啊赵惠文王说:“好于是停止出兵进攻燕国解词:①且:将要②为:替③说:游说④方:正⑤雨:下雨⑥禽:通擒⑦弊:疲弊⑧熟:仔细道理: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七、《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翻译: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解词:①虎求百兽而食之:寻找。
②天帝使我长百兽:做……的长官③吾为子先行:替④虎以为然:这样启示:在敌人面前不要害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不要被那些依仗别人威势到处招摇撞骗吓唬人的人所欺骗八、《诸葛亮论赏罚》赏罚之政①,谓②赏善罚恶也赏以兴功③,罚以禁奸④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⑤,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⑥知其所畏故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赏虚施则劳臣⑦怨,罚妄加则直士⑧恨翻译:奖赏和惩罚的政策,说的是奖励善的惩罚恶的奖励用来鼓励立功,惩罚用来杜绝奸邪的行为奖励不能不公平,惩罚也不能不同等通过赏赐使他们知道所以要给予好处的原因,那么勇士就会为了正义奋不顾身;通过惩罚使他们知道所要被惩罚的原因,那么做坏事的人就知道有所畏惧了所以奖励不能无根据地实施,惩罚不能随便地乱用,如果没有根据的奖励,有功劳的人就有怨言,随便地惩罚,那么正直的人就会忌恨解词:①政:政策②谓:说的是 ③兴功:鼓励立功④禁奸:杜绝奸邪的行为⑤赏赐知其所施:通过赏赐使他们知道所以要给予好处的原因⑥邪恶:做坏事的人⑦劳臣:有功劳的人⑧直士:正直的人解析:①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赏罚的?赏罚的功用,赏罚的原则②本文论赏罚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不可虚施,罚不可妄加。
③本文论证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对比论证九、《司马光论俭素》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①以矫俗②干③名,但顺吾性④而矣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⑤为美人皆嗤吾固陋⑥,吾不以为病⑦,应之曰:“孔子称,士志于道,而耻恶⑧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⑨以俭相诟病⑩嘻!异哉!翻译: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为了纠正弊俗而有意志异求得名誉,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通达,我不以此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生活不如别人为羞耻,这种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解词:①垢弊:肮脏破烂的衣服②矫俗:为了纠正弊俗而有意志异③干:求④性:本性⑤俭素:俭朴⑥固陋:固执不通达⑦病:缺点⑧恶:粗劣⑨乃:却⑩诟病:指责解析:司马光是针对什么弊俗写这篇文章的?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