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的大学牌坊.docx
5页折腾的大学牌坊 图文 / 揭春雁10月9日,武汉大学正门牌坊在一片叹息声中轰然倒塌,有人说,与之一起倒下的,还有武大的文脉和风骨殊不知人们在为倒下的“山寨”货惋惜之时,那武大牌坊的真身正蓬头垢面、静默孤独地矗立在闹市中老校门之“李代桃僵”“现在正在拆除的其实是武大老校门牌坊的一个复制品,建于1993年武大100周年校庆时期,真正的老牌坊依然屹立在街道口劝业场小巷内,那是由国务院下文确认的国家保护文物面对铺天盖地的反对声,武汉大学档案馆馆长涂上飙只能这样安慰民众追本溯源,最早的武汉大学校门是建于1931年的木制牌坊,可惜毁于一场龙卷风中1937年,学校在原址上重建了一个钢筋水泥的“冲天式”牌坊,也就是现在的劝业场老牌坊后来,由于武大校门距离老牌坊达1公里之远,于是校友集资在八一路正门处“复制”了一座新牌坊此后,新牌坊便接过了老牌坊的棒子,成为武大学子怀念、游人留影的好去处至于老牌坊,则与热干面的芝麻味、鸭脖子的香辣味、地上污水的腐臭味相伴,艰难却努力地见证着武大的成长历程武大牌坊的倒下,让远在广州的中山大学牌坊敲响了警钟其实早在2011年,中大牌坊就发出了求救信号。
中山大学,原广东大学,因原址太狭小,遂从文明路迁至东石牌村1935年,中山大学南门石牌坊落成,借鉴了安徽歙县许国“八角牌坊”结构,明间正背两面匾额上分别镌刻“国立中山大学”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等字同年11月,中山大学西门石牌坊也竣工,但体量约为南门石牌坊的三分之一,明间正背两面匾额上分别镌刻“国立中山大学”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字不过,此后80年,这两个牌坊饱受折腾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与岭南大学等合并,迁至康乐园(现中山大学南校区)原校址的两座“国立中山大学”牌坊被划入华南理工大学内,过上了爹不亲娘不爱的日子南门牌坊的正面换上了“华南理工大学”字样西门牌坊更惨,其前后两面镌刻的字在“文革“时期被水泥抹平,难以修复,而靠近马路边的石柱和抱柱石已经出现裂缝但此时,一个中大南门石牌坊的克隆品正风光无量地屹立在珠江边,接受着学子和游人的膜拜而原本应该安放在此的“岭南大学”牌坊却被堆放在中山大学新图书馆东北角的树丛里,无人问津一荣一损,哀哉!叹哉!老校门之“前世今生”清末民初,中国走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引进了西方的教育制度,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习惯,还是有着十分的保守、封闭的特点。
所以在校园建设上也更多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群的形式,有围墙,也有校门像“四竖三横”的简化“牌楼式”大门成为早期大学校门的主要形式北京大学、齐鲁大学、武汉大学、交通大学等都属此类,雕梁画栋,碧瓦朱檐就连校舍建筑采用的几乎都是西方建筑样式的交通大学,其校门一直都保[来自wwW.lw5u.coM]持正统的中国式样不过,牌楼式校门也吸收了西方的元素,例如上海美专的永锡堂门就运用了巴洛克式的装饰纹样还有的校门是完全仿西式建筑,如清华大学的“二校门”(1911年),为仿文艺复兴券柱式大门在1952年的中国高校院系大调整中,许多大学成为了故纸堆里的一个名字,而原有校舍也随之或拆分或合并或被占用,历经60余年风雨,保存完好至今的校门建筑已是屈指可数建国初期,百校待兴,中国高等教育确立了“以苏为师”,使得我国大学校门在形式上大多模仿了前苏联的大学校门形式一时间“千校一面”,复旦大学的正门、华南师范大学的南门都在此列武大、中大的牌坊有幸,被列入受保护的文物名单中,但牌坊上的刻字也几经折腾前缀的“国立”二字总是夹带着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如今,我们在大陆再也找不到一个学校校名冠以“国立”二字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
中央教育部、中国共产党军管会正式敕令国立大学一律去掉“国立”二字其后出现的国字号大学,基本都称为中国某某大学为了让学子铭记历史,2009年,南京大学新建的仙林校区校门背面也刻上了“国立中央大学”字样,然而真正的“国立中央大学”校门却在东南大学的校园里继续工作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校门会慢慢失去其使用功能,成为学校历史沧桑的见证和校园文脉的符号老校门之“东山再起”2005年,借着百年校庆的东风,一群身着学士服的复旦学生在复建的老校门前满怀深情地唱起了复旦大学校歌校方安排了各个年龄段的复旦校友到场见证这个校门的重新打开,老一辈的复旦校友看着老校门频频点头,偶尔擦擦眼角的泪虽然这个老校门主要用于观瞻,平常进出也不会通过它但它在那,已是极好校门走起复古路线的不止复旦大学,还有四川大学,也在2011年4月重建了民国时期的老校门而西南交通大学新校区三拱牌坊式大门,仿的是100年前唐山路矿学校老校门的式样山西大学校领导在为重建老校门揭牌时,为老校门的回归作了解释:“校门越老,意味着历史越久、底蕴越深,自然具有更加鲜明的象征意义即便不重建老校门,咱也一样能让校友们铭记历史上海交通大学就结合了现代消费方式,与中国银行合作,推出中银交大校友认同卡。
此卡的卡面采用了一张目前仅存最早的交通大学的老校门黑白照片,即1922年时的“交通部南洋大学”大门而在卡的左下角还印有校友的班级编号,让校园记忆随身携带,岂不妙哉?英伦学子阿兰·德波顿曾说:当我们称赞一把椅子或是一幢房子“美”时,我们其实是在说我们喜欢这把椅子或这幢房子向我们暗示出来的那种生活方式这些老校门,正是一代代学子所共同热爱的建筑,它们代表的是一种信仰、一种寄托、一种缅怀甚至是一种精神本文资料来源:薛泰琳《上海交通大学校园近代建筑研究(1896-1949)》,尹维玲《中国大学校门调查与分析》,凤凰网《谢泳:知识分子退步了 西南联大的当代意义》,任鹏《大学校门,你长哪张脸》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