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自发五禽戏动功》.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15384604
  • 上传时间:2024-01-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33.37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自发五禽戏动功梁士丰自发五禽戏动功是练功者先练静功,运动内气,静极生动,引发外动,自发的表现类 似虎、熊、鹿、鸟、猿的声音、情态、外形和动作,以达到强身、保健、治病等目的五禽戏”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名医华佗的“五禽之戏”,之后繁衍的流 派甚多功法的侧重点有着眼于“内气”、 “内”、 “外”、 “动”、 ““静”、 “刚 柔”、 “柔劲”、 “导引按摩”等等不同,风格各异自发五禽戏动功属于五禽戏派生功法,但在练法上与传统功法有很大的差别,它属于一 种“自发运动”(有认为是诱发运动),是经入静、放松、意守丹田等程序后,出现自发动作, 如拍打、按摩、点穴,或近似虎、鹿、熊、猿、鸟等五禽的动作功法具有动静兼备、内 外双修的特点.其意守、内视的方法都颇有特色锻炼方法练功前首先要把思想安静下来,消除一切烦恼或未解决的问题干扰,还要排除大、小 便,宽衣解带,取掉身上各种硬物,如手表、眠镜、钢笔、硬币等,以免思想分散不能入 静以及在“外动”时毁坏或碰压受伤一、练功姿势:以自然站式为主,如体弱有病或不能久立者,可以采用平坐或仰卧式, 或三者交替使用避免久立不能支持而产生头晕心现象1. 自然站式:两脚开立,脚外侧与肩同宽,脚尖平行向前,上体自然正直,微向前倾, 两手下垂,置于体前侧,稍离开大腿,头颈稍向前低,使鼻尖对自己肚脐(图1、2)。

      2. 平坐式:在高低适当的椅子上正坐,两脚平放触地,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之间 均成九十度角,两下肢相距与肩同宽,平行向前,两手垂于大腿两侧,小腿垂直于地面, 头颈正直,沉肩垂肘(图3)3. 仰卧式:自然仰卧在三种练功姿势中,站式易放松故易于发动,坐式则较难发动,卧式更难动可根据 练功者的身体状况、习惯而选择,亦可按病情需要,随意摆自己感到舒适的自由姿势来练 习二、练功方法:摆好姿势后,两目轻闭1. 按压肚脐:用一只手的中指(男左女右)按压肚脐四十九下按压的力量要适中,以 使肚脐有明显的按压感觉为度,但不要按压太重以致压痛了肚脐按压一下就数一下按 压的速度大约一秒钟一下,按压时要意守和内视着肚脐内一寸的“丹田穴”,意守即是用意 识守住某个穴位或部位内视即是用眼在里面看着某个穴位或部位,只是想象着好象看见, 而实际上是看不见的同时要想象着气血都集中到内视的部位以下凡作“内视”均同上述 要求2. 默念口诀(只是心想,不要念出声音):“我心情舒畅,神态从容;我飘飘若仙,如入 云中;我气血运行,经络畅通;我意守丹田,静极生动此时就好象自己的思想意境已经 达到了口诀的要求一样,觉得心情舒杨,精神愉快,身心爽适,神态从容自若,舒松自然, 一点也不紧张,有象神仙在蓝天白云上腾云驾雾,飘飘然荡来荡去的自我感觉。

      气血在全 身运行,所有的经络、血管、神经都畅通无阻,意守着丹田部位,守到静下来.静到极点 就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上述口诀只念一遍就不再念,但练功的整个过程,不管动或不动 都要贯彻口诀的意境当练到能产生外动之后,下次以后的练功就可以省去“按压脐肚”和“默念口诀”这两个程式当摆好姿势开始练功时,只存思想达到了口诀的意境要求即可,但要 注意,下面八个程式则必须做,不能省去,做完下面八个程式才可以任其发动,否则就容 易发生偏差3、降气放松(三次):意想气血自头顶百会穴(见附图4)开始,由前后左右、四面八方、 里里外外逐渐向下降至脚底,就好象用一桶水从头顶淋下去水从头顶向四面八方及渗透 到里面往下慢慢倾泻下去一样随气血下行时,内视气血下降经过身体内外每一部位,包 括毛发、皮肤、肌肉、骨骼,关节、经络、血管、神经、五官、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等身 体所有部位,都被气血流注经过,意想气血每到一个部位,这部位就好象棉花一样的轻松, 好象海棉一样的松软,象白云一样的松散,象鸡蛋糕一样的松胀起来,达到了非常放松的 思想意境就这样地反复进行降气血放松三次但经络敏感而容易产生外动的人,或是练 功练到能够产生外动之后,以后练功则只要放松降气一次便可。

      附图4、意守涌泉:上述程式做完后,气血已降至脚底,就想象着气血集注在脚底的“涌泉 穴”(附图5)上,内视着涌泉,男的默数七下,女的默数六下,稍停5、意守祖窍:内视两眼之间鼻梁上的“祖窍穴”(附图4)男的默数三下,女的默数二下, 稍停注意,意守此穴时不能数多几下,惹数多了,意守时间过长,这就容易引起气血上 逆的“走火”出偏差,轻者会头晕头胀,重者会内气乱窜,大动不已,切不可擅自更改默 数的次数在做完上述第四个程式接做第五程式时,只是把意守部位直接转换为守上祖 窍穴,切忌守完涌泉后就把气血提升上祖窍在练整套功任何一个程式或收功等过程中, 气血只能让它下降,不能让它提升上冲,气血上冲就容易出偏差所谓“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菏疾不起,是谓得道总之,在任何情况下,若有气血上逆的感觉时就要用意念 引导其下降到丹田或涌泉,不使其直线上冲那些平时容易头晕头胀,或是患有高血压旨, 或是经络敏感容易外动者,在意守祖窍穴时尤其要注意不能提升气血或是数多了数,男的 只数一下,女的一闪而过就做下面的程式6、意守肚脐:内视祖窍穴的气血向下降至肚脐(附图 3),停在脐内意守着它,男的默数七 下,女的六下,稍停7、肚脐吸气:内视肚脐,然后意想肚脐向后吸气——不是口鼻吸气,而是意想肚脐在吸气。

      男的分五段(每段数一下,共数五下),女的分六段(数六下),吸到肚脐好象贴住脊骨上的 “命门穴”(附图 6)以上只是意想肚脐吸气,实际上肚脐并没有吸气或向后收缩,不要在 吸气时故意把肚脐向后收,做收腹动作:也不要用口鼻吸气故意配合肚脐的呼吸初练者 不会感到肚脐在吸气,只着重在意想练功日久,就会觉得肚脐真的有气吸入,五下五段 就贴住了命门练此式时,若肚脐吸气时肚脐不自觉地有点向后收而不是故意收缩肚脐的 话,就听其自然8、意守命门:内视肚脐贴住命门不动,气血集注于命门,男的默数七下,女的默数六下, 稍停9、肚脐呼气:与第七程式相反意想肚脐向前呼气,男的分五段(数五下),女的分六段, 把肚脐呼出来,复回原位10、三元归一: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肚脐内,默念与意想着:眼内视肚脐(丹田),耳内 听肚脐,脑内想肚脐,使眼、耳、脑这“三元”都归到一个丹田的地方,故称“三元归一” 在“三元归一”的基础上,做到了不注意自己的呼吸,精神集中在肚脐内(丹田),对于来 自外界的声音、光线、气味等干扰一点也不去理会它眼、耳、鼻、口这四道“门户”都 好象封闭起来内向着肚脐(丹田)一样,这叫做“四门紧闭”就这样反反复复地默念、意 守,意识始终贯注于肚脐,久久守候,一直练至十五分钟至半小时,如果没有产生“外动” 则练至一小时也可以,这时就可作收功法进行收功。

      若是外动起束,就让其自然地动、初 次动起来若是不剧烈,可以动半个小时练习日久若仍是轻微的动、可视体力而定,体质 好而不疲劳者可动至最长的时间(二小时)就要收功,体质一般者则不要练得时间太长,若 是剧烈大动者的则应控制,初练剧烈者十五至三十分钟甚或五至十分钟就要收功以上是 指每天只练一次而言,若练两次则要减少每次练功的时间动的时闻多长,剧烈程度多长, 都应根据各人年龄、体质或病情不同而定,总的原则是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不能 过度疲劳,同时做到能控制,能收好功才算正确11.收功法:1、 意想收功:练功练到动起束一段时间而想收功的时候,首先在思想上想着要收功,心想: “让我的动作慢下来吧,我停下来吧,我要收功了反复这样默想,动作就会慢下来,甚 至停下来2、 降气涌泉,意想着气血下降至涌泉穴,意守着它,配合上述意想收功,这样就会使动作 停止3、 绕脐转圈:做完下述程式后,务必等动作完全停了下来,才作本程式:意想着肚脐内有 气,用意想象气自脐部左上角起,向右向下向左向上绕圈成逆时针方向绕着肚脐边转圈,由小圈转到大圈,转三十六圈,绕到最大圈时的范围上不超过肋弓,下不超过骼骨和耻骨, 即是限制在腹部的软组织范围内绕圈(附图7),绕完三十走圈就反过来转圈,由大到小,顺时针方向转三十六圈,使气归于原左上角部位,然后把气收入肚脐内。

      以上是男性做的 女性做的则与男性相反,先从右上角起,由小圈到大圈顺时针方向绕三十六圈,反过来由 大到小逆时针方向绕三十六圈,最后把气收入脐内(附图8)初练者大多数没有气感,练久 了便会产生气感,觉得真正有气在绕圈,甚至会感到气动时会推动肠胃在蠕动初学者若 意念很难想象或跟不上气绕圈,可以用手掌或手指帮助按上述顺序规定绕脐划圈,使意念 跟上绕圈方向和大小待意念能跟上后就不要用手帮助了4、 气散全身;当气已收入脐内丹田部位时,就想象着把气由脐内向全身慢慢扩散开来,使 气达于头面手足,四肢百骸,觉得手指尖和脚趾尖都有麻胀的气感5、 搓手擦脸:张开眼睛,搓热两手掌、手背,以手掌从下巴起经面部向头顶至后枕绕环, 不停地连续擦三十六次,擦时要整个手掌贴于面、头、后枕各部,不要离开,连耳朵及整 个头面都要经过,擦到做完上述五个收功程式,如果是站式练功,时间长感到腿部疲劳,可缓缓徐步放松本功的“收功”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一种形式,而是全套气功的重要组成部分收与不 收,收的正确与否对练功的效果或防治偏差均有影响如果不按上述方法而草草收功,或 中途而止,不作收功,或收功不对,不但会削弱练功的效果,而且还会产生头晕、恶心、 胸腹胀闷、气堵翳满、手掌肿胀,以及寒颤、手足发冷,余动不止,或大动不已,或内气 乱窜等偏差弊病,这是练功者必须注意的。

      演变规律一、按照上述锻炼程式练习至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不由自主的“外动”现象,这种“外 动”是由于体内阳气发动,冲动筋脉和关节而形成的《内经》说:“清阳发凑理,浊阴 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说明人体阳气是走皮毛筋肉的外表和四肢的外动 起初是小动,往往是从患病关节或部位先开始动渐至大动,再回复大动而停止动作起 初没有规律,锻炼日久就有一定的规律性,会离发地自我拍打、按摩、点穴以及发生一些 近似太极拳等“内家”拳的拳式动作,或发生一些平时习惯做的动作以及类似体操、武术、 舞蹈等各种姿势的动作,动作有快有慢,有刚有柔,千变万化有时会连蹦带跳或随地打 滚,甚至有些平时自己做不出来的难度较高的动作,或是由于自身受疾病障碍而做不到的 动作,也会在练功中自发地突然做了出来还会自发地动出虎、鹿、熊、鸟、猿五种动物 的形象和动作或声音而各人做出的各种动作,包括五禽动作,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没 有固定的图解但一般大致相同的是,发出虎形时,五指会抽搐起来形成五爪形(图 4), 还会发出“呼呼”的声音和老虎扑抓的动作;发生鹿形时,手指会收成鹿角状(图5),手 从自己头上两侧的角部伸出,并出现鹿的小跑小跳等形象;发生熊形时,则呈举重的手势 (圈 6),踏步慢走或随地打滚的嬉戏形象;发出鸟形时,会如鸟飞翔轻飘柔和的形象,或 发出鸟叫鹤鸣的声音,或出现鸟翼(兰花手。

      图 7),鹤嘴的手型;发出猿形时,会五指撮 拢成猿猴的撮钩手型(图 8),做出攀树摘果,或抓耳挠腮的形象,或发出猿啼猴叫的声音 五禽各个形象还会表现出相应的脸部表情有的人还发生喜、怒、忧思、惊恐、悲等情绪 和声音按祖国医学五行学说认为,五脏中的肺属金,主悲哭;肾属水,主惊恐;肝属木,主 恼怒;心属火,主喜笑;脾属土,主忧思五禽戏又依次以虎、熊、鹿、鸟、猿相配例 如肺气动则发生虎形,或有悲哭;肾气动则发出熊形,或有惊恐;肝气动则发出鹿形,或 有恼怒;心气动则发出鸟形,或有喜笑;脾气动则发出猿形,或有忧思这种理论的科学 性究竟如何?有待专家的进一步研究阐明在实践中,练功时如果“外动”按五行相生发 出,就说明练者健康无病,或是疾病向愈或好转;即金生水,水生木,术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肺金(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