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造地质学——岩浆岩体的构造研究.doc
3页第十一章岩浆岩体的构造研究§1岩浆岩体的产状及其构造控制本节与普通地质学及岩浆岩岩石学内容重复,视情况可不介绍一、 侵入岩体的产状(一) 协调侵入体:岩床、岩盘、岩盆、岩鞍(二) 不协调侵入岩体:岩基>100km2>岩株<100km2>岩枝、岩浆底辟、 岩墙二、 喷出岩体的产状1、 熔岩被(盖),基性玄武岩浆构成,面广、厚度大2、 熔岩流,带状分布的熔岩体,局限河谷与低洼地带3、 火山锥、火山喷发物围绕火山通道堆积成的一种锥状体,可分为火山灰 锥,火山碎屑锥,熔岩锥和复合锥四种§2岩浆岩体的原生构造一、 侵入体的原生流动构造(一) 线状流动构造(流线)针状、柱状、板状矿物及析离体和捕虏体的 在凝固的岩浆液体中,悬浮随着岩浆的斧异流动而定向,象放竹、木排一样流线反映岩浆相对流动方向,不能指示岩浆绝对运动方向二) 面状流动构造(流面)片状矿物、板状、柱状矿物以及扁平的析离 体、捕虏体,在岩浆流动过程中平行排列形成面状构造流面形成与“层流”有关,常发育在顶部及边缘部位,平行于接触面,因而流面产状暗示了接触面的产状,在找矿勘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流面与流线构造在同一岩体中并不均等发育二、 侵入岩体的原生塑变构造岩体边缘的塑性构造,片理、线理以及相伴的边缘片岩及褶皱。
面理上发育 黑云母及捕虏体过去认为是区域变质作用产物,称片麻构造W.S.Pitcher (1983)等人对爱尔 兰多尔加花岗岩带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变质弱的地方这种面也同样发育,而单 纯的岩浆流动不可能造成在长达57km内出现完全一致的面面,因而认为是岩浆 侵入作用引起的塑性变形气球膨胀作用(岩浆侵位构造模式)介绍三、 侵入体的原生破裂构造1、 横节理(Q),丄流线,流面;2、 纵节理(S), 〃流线,丄流面;3、 层节理(L),平行流面,平行于流线;4、 斜节理(D),不〃流线;5、 边缘张节理;6、边缘逆断层四、喷出岩体的原生构造(一) 原生流动构造1、 流纹构造,由不同矿物和火山玻璃组成的色带常见拉流纹岩或其它粘 度大的配酸性,碱性熔岩中2、 流面和流线3、 绳状构造,玄武岩流层理面上4、 气孔和杏仁状构造(二) 喷出岩原生破裂构造1、 枕状构造2、 柱状节理§3岩浆层体的次生构造一、 岩浆岩体的褶皱,流面或破裂面弯曲而成二、 岩浆岩体的次生断裂构造§ 4岩浆岩体构造的野外观测和研究一、 产状的恢复(一) 接触面产状的恢复(二) 岩体相带的划分二、 岩体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的观察研究(一) 岩体形成前的构造观测(二) 岩体形成时的构造研究1、 原生流动构造研究2、 原生破裂构造研究3、 岩体形成对围岩构造的影响(三) 次生构造的研究三、 岩体接触关系和形成时代的确定(一)接触关系1、 侵入接触关系(热接触)2、 沉积接触关系(冷接触)3、 断层接触关系(-)岩体形成时代1、 根据接触关系2、 岩性特征对比3、 根据与区域构造运动关系确定时代4、 岩体相互穿插,截切关系具冷凝边的岩体晚,具烘烤边或接触变质的岩体为早;被切割的岩体为早;具平行面岩体接触面的流动构造岩体晚;具另一岩体成分的捕虏体的岩体晚。
5、根据次生构造斧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