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兰亭集序复习导学案》.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sh****na
  • 文档编号:265163483
  • 上传时间:2022-03-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兰亭集序》复习导学案 1、 文化常识1、 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2、 永和:东晋皇帝(晋穆帝)的年号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3、 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4、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3)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我国农历纪年法天干地支读法这是由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而来的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二、解释通假字 1、虽趣舍万殊 2、亦由今之视昔 三、找出下列语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古义: 今义: 2、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 今义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古义: 今义 4、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古义: 今义: 四、解释划线的词: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3、列坐其次( ) 4、信可乐也( )5、当其欣于所遇(     )6、曾不知老之将至(      )7、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 8、不能喻之于怀( )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10、齐彭殇为妄作(    )( )五、 解释句中的词类活用词: 1、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 3、所以游目骋怀(     ) 4、齐彭殇为妄作( )六、 判断文言句式: 1、引以为流觞曲水(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3、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4、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七、 一词多义: 之: 所之既倦。

      ( )以之兴怀 ) 夫人之相与 ) 暮春之初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一: 若合一契( ) 其致一也( )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一觞一咏( )修:茂林修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禊事也( )信:信可乐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低眉信手续续弹( )八、重点难句翻译:(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3)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4)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素材在作文中的运用 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称王右军现存张溥辑录的《王右军集》2卷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

      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坦腹东床”的典故“坦腹东床”的故事说的就是王羲之晋代太尉郗鉴派一个门客到丞相王导家去选女婿,王导领着门客“就东厢遍观子弟”门客回来复命,对郗鉴说:“王家的年青人都不错,但是听到有人选女婿,却变得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坦腹吃饭的,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一位好女婿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位女婿就是王羲之这就是“坦腹东床”代表择婿的典故遂用“东床”“东坦”代指女婿 《兰亭序》帖——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千方百计得到《兰亭序》帖后,爱不释手,常常“朝夕观览”贞观十年,让冯承素、虞世南、禇遂良等人摹拓十本,以赏近臣死后将其真迹作为陪葬品带进了昭陵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次真迹一等的唐摹本唐摹本中以冯承素临摹最为逼真,较有影响因帖前后印有唐中宗李显年号“神龙”个半印,故又称为“神龙本”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 适用话题:人生、生命   精彩运用:人生无常年高之叹,时不我待,常见文人笔端,在感慨流金岁月时,我们更应把握今天.青春的日子,流失的时光是一片片凋零而凄美的枯叶和花瓣,渐去渐远的是原本属于我们的纯情与浪漫,谁还会记得昨日急风骤雨,谁还会想起昨日荣辱伤悲?惟有走过累过的沧桑爬上时间的脸当我们拥着梦枕着追求与时间同行,尽管“人参生如梦”“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但是我们可以执着的傲视时间的风霜,因为我们队的对理想的追求已形成一道固若金汤的铜墙铁壁   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已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   适用话题:自然、环境、环保、人与自然的和谐   精彩运用:人在面对眼前优美风景时,斟满一杯酒,“流觞曲水”,那份悠然和沉醉,是令无数文人雅士追慕的个性释放,沉醉于酒中方能使人忘却世俗之累,挣脱人生羁绊很容易融入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感悟有限的人生,从中领悟永恒的哲理,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柳宗元在生之绝境时移情于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古代文人多在逆境中因自然万物欣欣向荣而喜,使精神超脱外物的羁绊,而在天地间获得永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适用话题:死亡、生命、人生   精彩运用:人总是要面对死亡的,任何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不可抗拒,因而个体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因此,谁都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林语堂说:“能见到死亡的人也能见到人类喜剧的意识,于是他很迅速地变成诗人了王羲之是这样的诗人他深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忘生死,轻成败,是基于对生命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感悟因而他们对有限的生命更是倍加珍惜,在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中书写出生命价值的箴言思路拓展每一个生命都有独特的价值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生命带来希望/每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生命能创造奇迹/维护生命的尊严/生命短暂,要充分实现其价值/生命不断延续,汇成历史长河经典素材:1.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早晨,一个伐木工人照常去森林里伐木他用电锯将一棵粗大的松树锯倒时,树干反弹重重地压在他的右腿上剧烈的疼痛使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此时,他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是保持清醒他试图把腿抽出来,可办不到。

      于是,他拿起手边的斧子狠命地朝树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后,斧柄断了他又拿起电锯开始锯树但是,他很快发现:倒下的松树呈45度角,巨大的压力随时会把电锯条卡住;如果电锯出了故障,这里又人迹罕至,别无他路他狠了狠心,拿起电锯,对准自己的右腿,自行截肢┅┅伐木工人把腿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决定爬回去一路上,他忍着剧痛,一寸一寸地爬,一次次地昏迷过去,又一次次地苏醒过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回去!2. 林徽音的三次拼搏(向死神讨取时间)林徽音是我国建筑学界的一代才女,人们印象中的她贤淑文弱,瘦削而多病,但她为了和丈夫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史》,却甘愿风尘仆仆辗转于乡间小道,在艰苦的条件下徒步考察此时的她肺部和肾脏已经严重受损,但她为了完成最后的工作,不惜将整个生命赌上去,从死神那里夺取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最后的三次拼搏:第一次是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绘图、试做、讨论、修改都在病中完成,1950年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大会上,在毛主席提议下全体起立鼓掌通过这个设计,那时她已经病弱得几乎不能从座椅上站起来;第二次是抢救景泰蓝,她带学生跑工厂作坊,才使得这种国宝工艺不致失传并且发展壮大,这时的她,肺布满空洞、肾切除一侧、结核菌已蔓延到肠了,一天只吃二两饭,只睡四五小时觉;第三次拼搏是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主要承担纪念碑底座装饰浮雕设计。

      1955年4月1日,因为长期积劳,病情恶化,她在同仁医院走完了51年的生命历程,这位柔弱女子就这样勇敢地与死神奋战到最后一刻,从它那里多争到了十年时间,给我们新中国留下了宝贵的财富3、动物学家的最后时刻(生命与职责)67岁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是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的研究员一天下班后,一个人留在实验室里继续观察美洲的毒蛇,不幸被蛇咬伤当时打不出去,他自知性命难保,但依然镇定自若为了给后人留下科学研究的资料,他记录下自己垂危时的感觉:“体温很快升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