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二年级数学《确定位置》教学方案设计.docx
12页小学二年级数学《确定位置》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师:这节课,老师想给大家重新排座位,请大家根据拿到的座位号找座位 二、学习新知 1、明确要求师:在找座位之前,大家有什么问题吗?(结合学生的提问介绍哪是第一组,哪是第一个 2、找座位提出:先观察自己座位的大概位置,再轻轻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 3、描述位置 (学生都找到座位后,)提问:坐在第1组第1个的是谁?(请第2组所有同学站一下,请每组第2个同学举手坐在第3组第5个的是谁?坐在第5组第3个的是谁?班长坐在第几组第几个?体育委员坐在第几组第几个? 提问:请每个同学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看坐在第几组第几个? 4、归纳小结 讲述:刚才我们是用第几组第几个来确定同学的位置板书课题)用这种方法确定位置时,先要确定哪是第1组,哪是第1个。
5、试一试出示小动物做操图 提问:站在第1排第1个的是谁?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谁站在第2排第3个?红色的小兔站在第几排第几个? 请每个同学选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告诉同桌它们站在第几排第几个 三、解决问题 1、找第几层第几号 出示图片,画外音:欢迎小朋友们来做客!我是小猴,我住在第2层第3号房间 师:由小猴的话你知道哪是第1层第1号吗? (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每个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几号 2、找第几层第几本 帮忙找书:请帮我拿《新华字典》,说出它的位置 分别说出《成语词典》《数学家的故事》放在第几层第几本找自己喜欢的书 3、找地雷游戏 4、到电影院找座位 5、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确定位置? 四、应用拓展 涂色游戏:学生在纸上按照指定的位置涂色,涂完了看看像什么第二篇: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教案及教学反思 4200字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材学情简析】 本节课是主要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等这些常用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根据这样的描述确定相应的物体。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等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方位词;在认数过程中,也通过几与第几的比较,积累了一些用类似“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学习经验;在学生实际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用“第几排第几个”等类似的方法来描述物体位置的生活感性经验本节课就是建立在激活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维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位置与方向”的学习经验,从而为相关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根据这样的描述确定相应的物体 2.使学生经历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在小组交流、游戏学习中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瞧!小导游——百灵鸟带我们去参观动物王国啦!(课件出示一排小动物) 提问:这只小猪真可爱,它的位置在哪里? 2.揭题:小朋友用第几个就确定了小猪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
板书课题) 二、体会感悟,学习新知 (一)第几排第几个 (课件出示四排小动物) 1.引发冲突 提问:现在的队伍有什么变化? 想一想,现在要确定这只小猪的位置,仅仅用第几个,行不行?为什么不行? 那你们有办法说清楚这只小猪的位置吗? 预设: 生1:小猪的位置在第1排第4个 生2:小猪排在第1排第2个 生3:小猪排在第4排第1个 …… 引导:看来,确定小猪位置的说法还挺多的说的同样是这只小猪的位置,为什么你们的说法会不同呢? 谈话:看来呀,为了交流的方便,确定第几排和第几个就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 2.统一标准 (1)提出问题 谈话:请听小动物们来介绍 (课件小猴:我在第1排第1个小熊:我在第2排第3个 提问:根据小猴和小熊的介绍,(指屏幕两句话)想一想:第一排在哪里?(慢)其它各排呢?谁能上来介绍介绍 那我们是按什么顺序确定第几排?又怎么确定第几个呢?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教棒指这两句话)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讨论放音乐,参与讨论) (2)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启发: (4)小结 3.描述位置 (1)师生交流:根据这个标准,小猪的位置在哪里?排在第4排第2个的是哪只小动物?你是怎么找到的? (2)学生游戏。
提问: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只小动物呢?谁愿意上来介绍,考考大家它的位置在哪里? 也可以告诉大家你最喜欢的在第几排第几个,看谁能猜出是哪只小动物? 小结:刚才,我们小朋友学会了用第几排第几个来确定小动物的位置 (二)“第几组第几个”(改编自“想想做做”第4题) 1、谈话:我们小朋友有没有自己的位置呀? 请第1组的小朋友起立,为什么不止一个人?请每组 的第1个起立谁站起来两次?为什么? 2、描述指定小朋友的位置或根据位置找到对应小朋友 (1)提问:你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谁来介绍介绍? (2)提问:你的好朋友叫什么名字?他的位置在第几组第几个? 你好朋友的位置在哪里?他的好朋友是谁? (3)互动游戏: 第4组第2个在哪里? 第6组第3个在哪里? 第2组第5个在哪里? 第5组第2个在哪里? 提问:这两种说法里都有2和5,这两种说法一样吗? 三、巩固练习,深化运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1)第几层第几号 百灵鸟:“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王国里的动物公寓建成了!(课件出示图片:将教材图片改为有两扇窗户关着) 谈话:小猴抢着要介绍他家的位置呢猴:我住在第2层第3号。
提问:从这句话中,你知道小猴是怎么确定第几层?怎么确定第几号的? 提问:小青蛙家住在哪里?住在第3层第2号的是谁? 调皮的小老鼠也住在这幢公寓里,你猜它家住在哪里? (2)第几层第几本 百灵鸟:“小动物们个个都爱读书!下面我带你们去参观‘读书之星’小兔家的书架瞧,它家的书又多又整齐 小白兔介绍:“第1层第1本是新华字典 提问:根据小白兔的介绍,你最想看的是哪本书?它的位置在哪里?同桌互相说一说 2、想想做做第2题 (1)百灵鸟:“我们动物王国还有电影院呢,小朋友们跟着我一起去电影院看看课件出示电影院图片) (猴:一排5号,兔:三排8号,狗:四排1号) 提问:电影院里是怎么来确定位置的呢? 提问:第一排在哪里呢?谁能上来指一指? 说明:在电影院里,离屏幕最近的一排是第一排 提问:谁能帮它们找到座位? (2)课件出示另一个放映厅 提问:仔细观察,和刚才的放映厅有什么不一样? 提问:这3位小观众(小猪:四排1号、小鹿:二排9号、小鸭:三排8号),小猪、小鹿、小鸭各应该从哪个门进找位置比较方便呢?为什么? 提问:谁能帮它们找到位置? 提问:小鸭的好朋友小鸡买了一张三排7号的电影票,它能和小鸭坐在一起吗?为什么? 3、寻宝游戏。
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看电影? 课件播放《多啦A梦寻宝游戏》片段 课件出现寻宝图 谈话:这就是那张寻宝图,机器猫已经在哪儿找到了一个宝藏?还有几处宝藏藏在哪里呢?准备参加寻宝之旅的小朋友就坐坐正 要求: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人猜宝藏的位置,另一个人把鼠标移到这个位置 说明:根据寻宝情况提供适当寻宝线索,进一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总结回顾 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哪些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呢?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这些确定位置的方法?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了呢?这些问题呀留给小朋友们课后思考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我有如下的一些思考: 1、适合儿童的数学教学 二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单调的教学手段很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不能激发并维持孩子持久的学习兴趣如何让数学课堂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如何让孩子从小爱上数学?研究儿童,遵循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生 动的情境、丰富多种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等就显得非常重要此外,设计有价值、有挑战性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让学生体验到思维的快乐,更能真正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2、在认知冲突中生成。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要抓住数学知识发生的本源,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教学学生在一年级通过几与第几的比较,积累了用“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学习经验,所以本节课我先出示一排小动物做操的队伍,让学生描述其中小猪的位置在哪里,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再出示例题图4排小动物,引导学生感受到用仅仅用第几个不能确定小猪的位置了,引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现在怎样才能说清楚这只小猪的位置呢?”;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一些相关的排队、座位等生活经验被唤醒,自己探索出只要在第几个的前面加上第几排就可一确定这只小猪的位置了通过这一过程的设计,不仅启发学生自己进行了创造,而且清晰地帮助学生实现了从一维到二维空间的过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标准在需要中产生 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数的顺序是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等等其实都是可以的,仅仅是人为的一种约定、习惯而已只不过如果大家用各自的标准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话,表达、交流起来很不方便基于上述思考,我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小猪的位置,充分地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再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说的同样是这只小猪的位置,为什么说法会有不同呢?”引导学生发现因为确定位置的标准不统一,感受到为了交流的方便从而产生统一标准的需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认知冲突——产生需要——制定标准——描述位置”这一过程。
4、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本节课中蕴含着“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一个位置对应着相应的一个物体;标准统一后,一个位置的物体只能有一种描述位置的方式为了让学生能对这一思想有所感悟,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在例题教学中,先出现一排小动物,再出现共4排小动物,引导学生思考:“现在要确定这只小猪的位置,仅仅用第几个,行不行?”学生通过思考发现仅仅用第几个找到的不止一个小动物,而用第几排第几个找到的才是一个小动物;在学生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座位这一环节,我先请第1组或者每组第1个的学生站起来,引导学生思考:“站起来的为什么不止一个人?”、“谁站起来两次,为什么?”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必须同时说清第几组第几个对应的才是1个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