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养殖常识.docx
9页黄粉虫养殖常识 黄粉虫养殖常识 几个常用概念为了讲述的方便,我们需要先澄清几个概念1、孵化黄粉虫的卵完成发育后,幼体冲破卵壳爬到外界的过程叫做孵化 2、蛹化黄粉虫卵孵化为幼虫后通过汲取外界食物积累营养,并不断脱皮,当长到一定阶段后,幼虫转化为相对静止的蛹期,由幼虫变为虫蛹的这个过程称为蛹化黄粉虫由幼虫变为虫蛹,体内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其中蛋白质含量也有所上升我们仔细观察虫蛹后会发现,蛹虫既像幼虫又像成虫,蛹期是黄粉虫身体各部位器官由幼虫期形态向成虫期形态 过渡的阶段 3、羽化类似于蛹化,羽化是指黄粉虫虫蛹变为成虫的过程黄粉虫蛹的羽化对环境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25-30℃ 的温度及65%-75%的湿度为羽化的适宜条件,反之则会减缓 羽化甚至不羽化 4、龄期龄期是我们在讲述过程中常用的一个概念,黄粉虫两次蜕皮之间的间隔时长称之为一个龄期 黄粉虫之所以要通过蜕皮长大与其独特的生理结构有关黄粉虫与其他很多昆虫一样,属于外骨骼动物,所谓“外骨骼”其实是一种形象的称谓:其表皮坚韧如骨,又处在身体外部,故称外骨骼外骨骼的实质是一层几丁质化的表皮组织,其 伸展性很小,当虫体营养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蜕去旧皮以形成面积更大的新表皮,使虫体得到进一步增大的空间。
蜕皮现象只发生在幼虫时期,其他虫态不蜕皮 黄粉虫幼虫约9天左右蜕1次皮,即一个龄期大约有9天左右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幼虫会顺利地自然蜕皮,否则将出现蜕皮困难,长期蜕皮困难会导致黄粉虫畸形以至死亡黄粉虫每次蜕皮后进行筛粪,然后添加新的饲料并补充菜叶等青饲料 生存条件很多养殖黄粉虫的朋友都比较关心一个问题:什 么条件适合养殖黄粉虫对于此问题,我们认为所谓“条件”是指黄粉虫赖于生存的各种因素的总称这些因素又可大致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指温度、湿度、光照等自然形成的因素,我们称之为“自然因素”,另一块是指饲料及饲养技术等被养殖者控制的因素,我们称之为“人控因素”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自然因素”往往不能满足黄粉虫良好繁育的条件,于是我们常常要通过人为控制外部环境去改善“自然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指温度和湿度 温度黄粉虫的不同虫态可以忍受的最低温度也不一致,如 自然越冬的幼虫低于6℃即进入冬眠状态,而大龄幼虫最低 可忍受-15℃的低温而不致死;理论上12℃是黄粉虫幼虫生 长发育的起点温度,但对于成虫来说,-4℃就是其生存底限 温度黄粉虫能忍受的最高温度不超过40℃,长时处在40℃以上可造成黄粉虫大量死亡。
综上所述,黄粉虫的生存温度区间为[-15—40℃] 但我们人工养殖决不是为了考验它们的生存极限,养不死即可,而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最合适的生存温度,以获得最大化的养殖收益 经实验,[20-33℃]是黄粉虫生存的合适外界温度,而 [25-30℃]是黄粉虫生存的最适外界温度在最适外界温度下,黄粉虫生长迅猛,成活率高注意,我们一再强调“外界”一词,是因为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饲养盘和外界温度有2-4℃的温度差外界温度低于20℃,生长速度放缓,容易发病高于33℃生长速度也会减慢对于蛹来说, 35℃以上就可能导致其窒息死亡 因此,养殖黄粉虫在夏季要注意通风降温,减疏密度,防止太阳暴晒,冬天要采取安全方法加温,防止冻死,加快生长湿度在适宜温度下,大气相对湿度55%-75%,饲料含水量15%为黄粉虫生存的适宜湿度空气湿度大于85%或饲料含水量超过18%,黄粉虫发育减慢并容易患软腐病而大量死亡当空气湿度小于50%时,干燥可影响其生长和蜕皮,甚至诱发干枯病致死 我们注意到,上述的温度以及湿度范围,也是我们人类普遍感觉比较舒适的范围,所以我们可以大致用我们自身的感受 来观照黄粉虫的生存湿度,但这只是一种简便方法,代替不了温湿度计的准确测量。
交配像许多动物一样,黄粉虫也是通过成虫间的两性交配进行繁殖的成虫寿命一般在60~160天之间,平均寿命120天左右成熟的雄虫和雌虫喜在阴暗处交尾产卵,一生多次交配多次产卵,每次产卵1~10粒,最多30粒产卵高峰为羽化后的一个月前后,产卵量约在60~480粒之间,平均产卵量300粒左右改善饲养管理可提高雌雄比例,延长产卵期,增加产量在提供营养丰富的复合生物饲料和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优质种虫的产卵量最高可达1000粒以上因夜间光线较弱,声响等外界刺激少,故黄粉虫交配多在夜间进行交配过程中遇声光刺激会受惊吓而终止交配所以黄粉虫养殖场选在比较僻静的地方也有益于其繁育另外,温度也会对交配产生影响,20℃以下或33℃以上很少交配黄粉虫的几个生活习惯 1、吃我们知道,黄粉虫属于低等一些的动物,有些营养的东西都会“来者不拒”,在极度饥饿状态下,还会啃噬饲养盘人工养殖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求黄粉虫能吃饱还要它能吃好,以便尽快地获得收益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它们的食性,安排适当的“膳食食谱”饲料应合理搭配,其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营养、维生素、糖类和无机盐等成分来源 以农产品及其副产物为主。
一般采用以麦麸为主料,各种蔬菜、瓜果的叶片皮核等为辅料 另外也可将农作物秸秆等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经过发酵等 处理后利用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有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秸秆资源,其中玉米、小麦、稻草的秸秆更是以亿吨为计算单位的另外经罐头厂、饮料厂、酒厂加工后的果核、果皮等下脚料也可直接作为黄粉虫的优良饲料我国大量的果品加工下脚料尚未得到合理利用,有的甚至直接作为垃圾废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所以,开发利用这部分资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榆叶、桑叶、桐叶、豆类植物等的叶片也可作为黄粉虫的辅助青饲料需要强调的事,饲料不用千篇一律,特别是青饲料,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当时实际情况作出的选择才是经济可行的例如我们黄粉虫养殖基地利用当地一种盛产的野菜作为青饲料,不但大大节省了成本,还为当地的水上环保做出了贡献 不同虫态的黄粉虫在饲料配方上稍有异样,坊间流传的配方也有很多种,使初养者不知采用哪一种更好在这里,我们只推荐两种实用的配方,供大家参考: 1、幼虫饲料配方:麦麸80%,玉米粉16%,蛋白饲料2%,饲用复合维生素1%,普通食盐1%; 2、成虫饲料配方:麦麸70%,玉米粉24%、蛋白饲料2%,鱼骨粉2%,饲用复合维生素1%,普通食盐1%。
在这里需 要说明一个实施过程中的细节,成虫是在产卵筛上生活的,这些饲料如果直接洒在筛子里会漏至下面的接卵盒里,所以我们采取将混合料加开水拌匀成团,继而压成小饼晾晒后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解决直混料下漏的问题 用于黄粉虫饲料加工的方法有直混法,水混法及膨化法1、直混法直接按照饲料配方将各种饲料混合在一起的饲配方法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会造成少许浪费,例如在筛粪中可能将虫子没有吃完的玉米面,蛋白饲料、食盐等小颗粒饲料随粪筛出 2、水混法按照饲料配方将各种饲料添加部分净水后混合的饲配方法优点是饲料浪费少,且能补充水分,缺点是掌握不好用量的话会很容易造成饲料发霉,特别是在天气炎热的夏天 3、膨化法按照饲料配方将各种饲料混合通过饲料膨化机制成膨化饲料的饲配方法小幼虫饲料的颗粒直径以0.5毫米左右为好大幼虫和成虫饲料的颗粒直径以3毫米左右为宜饲料的硬度要松软一些,以增加其适口性 在这里要说的另一个有关“吃”方面的一个问题是黄粉虫的互相残食现象这种残食发生可发生在同一虫态之间,也可发生在不同虫态之间表现遵循自然界中的普遍法则即:大吃小,强噬弱把不同虫态的黄粉虫分开饲养也主要是基于这个原因。
特别是卵、蛹虫以及羽化初期的成虫,会受到幼 虫及成熟成虫的伤害应对方法是将不同虫态的黄粉虫分开饲养,保证足够的饲料供给同一虫态之间,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不会发生严重的残食现象 2、喝黄粉虫获取水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对饲料中水分的汲取来完成的其次,另外也可通过体壁从环境中吸收水分不缺水的虫体湿润发亮,反之缺水的虫体较为暗淡黄粉虫的体壁构造具有良好的保水机制,可通过改变气门的开闭或栖息场地等方式调节体内水分 3、拉黄粉虫每吃1斤饲料会拉出5-6两左右的粪便,即虫粪,可利用粪筛分离由于虫体大小不同,其产生的粪便颗粒大小亦不同,小幼虫粪筛可用50目筛网,大幼虫粪筛可 用40目筛网虫粪有着广泛的用途,可直接作为优良的有 机肥料或其他动物的饲料虫粪有降温作用,所以冬天可适当缩短筛粪周期以保证盒内温度,夏天可适当延长筛粪周期,以起到降温作用 4、睡所谓黄粉虫的“睡”是指它的休息,在这里介绍几个黄粉虫休息时展现出来的特点,知晓这些特点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尽可能创造让黄粉虫感觉舒适的休息环境,以让它们健康成长;第二,利用这些特点,为规模化养殖寻找更加高效的饲养方法。
(1)趋暗性又叫负趋光性,指黄粉虫喜欢黑暗,怕光,在暗处比在光亮处生长的要好 (2)趋温性经过我们的实验发现,黄粉虫对温度变化很敏感,一般情况下喜欢到温度高一点的地方去集会在养殖盒的一端下部用保温灯进行适当加热,会发现黄粉虫逐渐向热源靠近,这是黄粉虫趋温性的一个表现 (3)群集性黄粉虫不喜欢孤单,更喜欢聚集到一处4)趋边性所谓“趋边性”是指黄粉虫喜欢集中到角落处进行休息取食在养殖盒里,他们总是喜欢溜边儿,喜欢到角落处生活,这是许多昆虫表现出来出来的一种特点,它们在角落旮旯儿处不会感觉“四面受敌”,会更有安全感蛹期蛹期是黄粉虫发生死亡的主要时期,在此期间,它们身体娇嫩,不食不动,缺乏自卫能力 黄粉虫性别区分在实际生产中,区分黄粉虫的性别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因为在养殖条件良好的基础上,雄雌比例自然会遵循自然界的法则进行合理分配,并不用进行人工的干预 黄粉虫的性别在虫蛹阶段最易于辨别,区别的关键部位就是蛹虫腹部的乳状突,雌蛹乳突大而明显,端部扁平,向两边弯曲,雄蛹乳突较小,基部愈合,端部呈圆形,不弯曲关于超级黄粉虫市场上现在有个别卖种者在宣传一种所谓的“超级黄粉虫”,说此种黄粉虫能长到7公分那么长,以此来吸引初养者购买。
实际上黄粉虫最大也只能长大3.5CM 左右,昆虫的体长好像人类等高级动物的身高,对于一个遗 传性状稳定的物种是相对稳定的,除了病理原因不会产生大的起伏所谓的能长到7公分的黄粉虫应该是另外一个跟黄粉虫相近的物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