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4教学教材.ppt
32页1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数量第一节劳动力供给概述一、劳动力及其相关范畴(一)劳动力1、马克思的定义: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1)劳动力是一种劳动能力; 2)劳动力是一种与人的活体相联系的劳动能力 3)劳动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 2、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不同含义: 1)指人的劳动能力 2)指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的人 3)指一国、一地区或一部门的劳动者总和 3、劳动经济学中: 在一定年龄范围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 1)年龄范围 2)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3(二)与劳动力相关的范畴1、劳动:是指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 知识经济时代劳动的转变 1)劳动概念 广义化 2)劳动配备的主要要素 知识化 3)劳动力供求 新均衡化 4)劳动时空条件 低限化 5)劳动报酬 业绩化 6)劳动观念 求知、自主和流动化*5二、劳动力供给及其表达方式1、含义: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2、分析工具 1)劳动力供给函数 用 代表劳动力供给,以 代表影响因素,则劳动力供给函数为: *6工资率W/元/小时劳动力供给量 L/人小时坐标点1.5150A2.0200B2.5280C3.0400D3.5500E4.0700F 2)劳动力供给表*7 3)劳动力供给曲线 是用曲线来描述工资率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系。
0WLSABCDEF*8三、劳动力供给分类1、个人劳动力供给 个人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个人一生中各个阶段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总量 1)一个人在青年时期的劳动力供给较少 2)中年阶段劳动力供给较多 3)接近退休阶段个体的社会工作时间逐渐减少直至为零92、家庭劳动力供给 家庭劳动力供给是指从家庭成立到解体,家庭全体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的总和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一般来说,养育子女越多,父母的劳动力供给越多;子女受教育时间越长,父母的劳动力供给越多 养育子女的劳动力供给取决于:成本与收益的对比 1)养育子女的费用包括: 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 心理损失*10 2)养育子女的未来收益: 货币收入 提供劳务的效用 成就感 认同感3、社会劳动力供给 社会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力总量,也就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所能利用的劳动力总量11第二节 个人劳动力供给 在分析劳动力供给时,通常作如下假设:1、劳动者在作出有关劳动供给决策时,总是以效用极大化为目的2、劳动者提供劳动的环境: 1)完全竞争性 2)非完全竞争性3、劳动力是同质的 *12一、效用与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一)相关概念1、工作:指从事有报酬的工作时间。
2、闲暇:指从事各种无报酬活动的时间3、效用:是从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满足4、无差异曲线是用来描述某劳动者为获得某一既定水平的效用,或满足的各种实际收入和闲暇时间的组合 *13024闲暇工作2401212收入Iabcd*14(二)特点1、斜率为负:如果要增加收入(或闲暇),就必须减少闲暇(或收入);2、凸向原点: 直观的理解: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反映了这样一种观念,即随着某商品变得越来越稀少,人们就越来越不愿意放弃它 *150闲暇收入I1I2I3Y3Y1L1L3 3、无差异曲线图1)对于某一特定的人来说,具有无穷多组无差异曲线,每条都表示不同的效用水平 2)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高164、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相交;5、不同的人,工作闲暇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0I0I工作狂懒汉闲暇闲暇*17二、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线:是指在既定的工资率(工资水平)条件下,一个工人可能获得的收入和闲暇的所有组合024 闲暇024收入/天24487296工作*18三、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 002424闲暇/日收入/日I1I216U1ba 个人的最优化或效用最大化的位置可通过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确定。
I3工作/日*19四、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随着市场工资率的变动,个人工作决策怎样呢?0闲暇/日24收入/日决策点工作0W劳动供给曲线*20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一)收入效应: 在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收入变化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收入效应导致人们减少工作时间二) 替代效应:在保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工资率的变化所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工资增加,替代效应导致人们增加工作时间21第三节 家庭劳动力供给分析一、家庭生产理论 1、家庭的全部资源约束,即总收入,是指家庭成员能够最大限度的参加市场劳动的时间所能获得的收入量2、家庭劳动力供给所涉及的问题: 1)家庭劳动力供给涉及更为复杂的时间分配问题; 2)所有家庭决策相互依赖;*22 3)某一家庭成员劳动供给决策部分依赖其他成员所拥有的机会二、家庭劳动力供给决策1、其他收入的影响:非工资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大多数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从而,引起市场工作时间减少2、工资率提高的影响: 1)用于消费的时间减少,用于工作的时间增加(替代效应); 2)收入增加又产生收入效应使工作时间减少23第四节 社会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参与率及其影响因素(一)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现实劳动力占该范围的劳动适龄人口(或潜在劳动力)的比例,它反映一定范围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
24(二)影响因素1、宏观因素 1)宏观经济状况 2)社会经济政策 3)劳动适龄人口规模 4)国家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工资率的差距 5)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252、与个人或家庭参与劳动决策直接相关的因素 1)性别 2)工资政策和工资关系 3)工资水平 4)个人非劳动收入 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26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1、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含义: 是将一个市场中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相加,是市场工资率与提供给市场的劳动力供给之间的一种总的关系2、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各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的横向加总27WWW000小时小时总劳动供给(a)个人1(b)个人2(c)市场 *28三、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1、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这种变动表现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移动劳动力供给量 LW *292、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它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这种变动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位移W劳动力供给量 L *30第五节 劳动力供给弹性一、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含义 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公式为: *31二、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主要形式1、供给无弹性2、供给无限弹性3、单位供给弹性 4、供给富有弹性5、供给缺乏弹性6、逆变弹性bdceaWL0*32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1、劳动力供给 2、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3、劳动力供给弹性 4、劳动参与率二、无差异曲线的特点三、影响社会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