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设计规定.doc
10页一 制图要求ø单位符号:根据国家有关科技标准规定,建筑工程技术文件中的主要单位符号应如下表示: 一般单位均采用小写字母比如:m、mm、g、t等 由人名命名的单位首字符采用大写字母比如:N、Pa等 除兆帕的“兆”采用大写字母M表示,以便于与毫帕(mPa)区分外,其他单位前缀用小写字母表示比如:kN、MPa、kg等ø构件代号:结构施工图中的构件代号统一按下列要求表示: 框架柱:KZ—XX 框支柱:KZZ—XX 构造柱:GZ—XX 剪力墙:Q—XX 斜撑:XC—XX 框架梁:KL—XX 屋面框架梁:WKL—XX 框支梁:KZL—XX 非框架梁:L—XX 悬挑梁:XL—XX 剪力墙间的连系梁(连梁):LL—XX 圈梁:QL—XX 柱下独立基础:ZJ—XX 人工挖孔桩:WZ—XX 基础梁:JL—XX 基础间连系梁(拉梁):JLL—XX 套管:TG—XX“—”前为构件代号,“—”后为序列号为避免连续排序麻烦,框架梁的序列号用其所在的轴线编号表示同一条轴线上有多根框架梁时,可在作为序列号的轴线号后加角标区分原则上,轴线号为字母时角标采用数字,也可采用小写字母,轴线号为数字时角标采用小写字母。
ø绘图尺寸: 轴线圆圈直径8mm,圆圈底至第一道尺寸线6mm,尺寸线间距8mm 线钢筋采用1mm宽PL线,点钢筋直径为1mm外侧钢筋距构件边缘线1mm 钢筋编号圆圈直径5mm 在图中时上述数字均乘以“出图比例”ø文字大小: 文字宽高比0.75 图中尺寸、钢筋编号数字2.5mm,其他说明性汉字及其相连数字、构件编号字母及数字3mm 图名标题文字、轴线文字、附注标题文字5mm 附注内容文字4.5mm,附注文字行距9mm 图中文字大小为上述数字乘以“出图比例”ø剖视方向:剖视方向为剖面编号字符或索引编号字符相对剖切粗线的方向,即从剖切粗线向剖面编号字符方向看除重复使用外,一般情况下剖视方向为:从下往上看,从右向左看ø图面:图面布置要整洁、漂亮,图面排列要讲究,疏密有度图中要注意虚实线关系,实线总是能封闭的楼层剖面和节点详图要尽量布置在该楼层平面图所在的图内,以方便查阅ø标高:单独位置的标高应直接给出具体数字,标准层和重复使用的详图、节点可用“H±XXX”的方式表示相对标高,而在本图说明中给出各层H的相应数值楼梯剖面图中多层标准层压缩为一层时,该层上下均要重复标注标高,以使上下层标高连续相接。
水平构件(如标准层楼层)的标高不得使用连续号“XXX~XXX”表示,因标高不是连续变化的只有剪力墙、框架柱等竖向构件的标高可如此表示ø坡屋面:坡屋面平面和剖面中应给出控制性标高、屋脊线水平投影位置及倾斜角度,其余位置的标高现场放样确定二 构件尺寸ø梁高: 底框架托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10,上层墙体在梁端附近开洞时不宜小于跨度的1/8(《砌规》10.5.10)ø板厚:楼板最小厚度对一般住宅取100mm,对公建取120mm除特殊情况外,在一般荷载作用下,常用双向板的参考厚度可取: l短<3.9m:δ=100mm 3.9≤l短<4.2m:δ=110mm 4.2≤l短<4.5m:δ=120mmø楼梯梯板厚:板式楼梯梯板最小厚度取100mm,板厚模数取10mm梯板的高跨比一般约:对住宅取1/27,对公建取1/25梯板参考厚度(括号中跨度适用于公建)可按下列值选用: l≤2.8m(2.6m):δ=100mm 2.8m(2.6m) 由此计算可得普通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取整后如下表:表1. 普通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钢筋种类C20ft=1.10MPaC25ft=1.27MPaC30ft=1.43MPaC35ft=1.57MPa≥C40ft=1.71MPaHPB235(Q235)fy=210MPa31d27d24d22d20dHRB335fy=300MPa38d42d33d37d30d33d27d30d25d27dHRB400fy=360MPa46d51d40d44d35d39d32d35d30d33dHPB235级钢筋受拉时,末端应做180度弯钩,受压时可不做弯钩表中HRB335和HRB400级钢筋第二排的锚固长度用于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ø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9.5.1条的规定,受弯构件、偏心受拉和轴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2和45ft/fy二者的大值据此计算可得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如下表:表2. 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百分率钢筋种类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抗拉强度设计值ft(MPa)C201.10C251.27C301.43C351.57C401.71C451.80C501.89C551.96C602.04HPB235(Q235)fy=210MPa0.2360.2720.3070.3370.3670.3860.4050.4200.437HRB335fy=300MPa0.200.200.2150.2360.2570.2700.2840.2940.306HRB400fy=360MPa0.200.200.200.200.2140.2250.2360.2450.255四 配筋构造ø梁纵筋: 梁平法施工图中,单跨梁和双肢箍可不在图中表示,而在附注中统一说明 同一楼层应尽量选用统一型号的钢筋种类,避免混用。 个别梁确有需要改变时应特殊强调说明 梁主筋为三级钢时构造需要的架立钢筋也应采用二级钢 梁纵筋对称布置,可通过调整钢筋直径满足梁纵筋为多排时,上下排钢筋要对齐 在满足梁纵筋最小净距的前提下,尽量布置在外排 注意框架梁中支座宽度对梁纵筋直径的限制要求:一、二级矩形柱、圆柱:1/20(《抗规》6.3.4);二、三级异形柱:1/30(国《异规》6.3.2)(≥C40时,1/25纵筋直径不宜大于22mm,不应大于25mm(省《异规》7.5.5))不满足时应采取措施 注意端支座宽度对梁纵筋直段锚固长度的限制 对底框架托墙梁,由于底层框架柱的断面较小,托梁纵筋间距应适当加大对300宽托梁,一排内的主筋根数不超过4根,对350宽托梁不超过5根 对框支梁,由于梁断面往往很高,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主筋的净距应不小于50 对连梁、顺墙支撑在墙端的框架梁、异形框架梁,由于纵筋要放在洞口边剪力墙暗柱或异形柱的竖筋内侧,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在同一排内的主筋最多根数应不同于普通梁一般情况下,200宽连梁2根,250宽连梁3根,300宽连梁4根,350宽连梁5根 梁平法施工图中,悬挑梁上部纵筋即使与内跨第一支座的上部纵筋相同,但与该梁集中标注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都应标注。 两大跨框架梁夹一小跨框架梁时,两支座上部纵筋和小跨框架梁跨中上部纵筋即使相同,但与该梁集中标注的上部纵筋不同时也均应标注ø框架梁通长筋:框架梁上部通长筋并非一定要将两根粗的角筋通长规范要求一、二级框架梁上部的通长筋不少于214和两端支座最大配筋的1/4,三、四级不少于212,只要满足此要求,通长筋可采用小直径钢筋与角筋搭接,但搭接长度要满足受拉钢筋的要求ø梁箍筋构造: 多肢箍时采用一外大箍套内小箍的做法 梁的面积配箍率为ρsv=Asv/bs,显然,梁的面积配箍率与梁高无关梁的最小面积配箍率:非抗震梁当为计算所须箍筋时,其最小面积配箍率为ρsv,min=0.24ft/fyv(《混规》10.2.10);抗震梁全跨箍筋均要满足:一级抗震框架梁为ρsv,min=0.30ft/fyv,二级抗震框架梁为ρsv,min=0.28ft/fyv,三、四级抗震框架梁为ρsv,min=0.26ft/fyv(《混规》11.3.9)对一般普通梁(hw/b≤4,无预应力,集中荷载产生的剪力不足总剪力的3/4以上,混凝土强度不高于C50),其最小断面要满足V≤0.25fCbh0,换句话说其最大面积配箍率要满足ρsv,max=0.2(fC-2.8ft)/fyv。 据此,要注意梁通长的最小构造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时要满足下列间距要求: 规范规定一级框架梁的最小箍筋直径为10mm,在其混凝土强度不超过C40的情况下,10@200(2)的箍筋可满足梁宽≤300的最小配箍率要求其他抗震等级梁双肢箍能满足的梁宽见下表,四肢箍能满足的梁宽在下表的基础上加倍:混凝土二级抗震三、四级抗震非抗震梁 宽200250300200250300200250300C208-2008-2008-2008-2008-2008-2008-2008-2008-200C258-2008-2008-1758-2008-2008-2008-2008-2008-200C308-2008-2008-1758-2008-2008-1758-2008-2008-200C358-2008-1758-1508-2008-2008-1508-2008-2008-175C408-2008-1758-1258-2008-1758-1508-2008-2008-150以上对抗震梁是满足规范构造要求的梁全跨最小箍筋,对非抗震梁是当梁计算需要配箍筋时控制截面处的最小构造箍筋(非计算所需箍筋)。 在实际设计中对框架梁,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宜小于150,可选用150、175和200三种间距一般情况下,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直径应相同 同时承受弯、剪、扭的梁,其外圈箍筋间距要满足上表二级框架梁的面积配箍率要求(《混规》10.2.12) 楼板位于梁高下部(荷载作用在梁受拉区)、跨度较大的梁,除确有计算依据外,梁跨中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宜取不大于150 非计算需要,非框架梁箍筋间距满足上表要求后支座附近不应另外再加密箍筋 注意梁高较小时,计算所须箍筋间距应小于梁高(h≤300,s≤150)(《混规》10.2.10)ø梁腰筋 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