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教学大纲.doc
3页《水土保持》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水土保持学时学分:32学时(课堂讲授28学时,课堂讨论4学时),2学分修读专业:土壤学;资源环境信息工程1.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作为土壤学和资源与环境信息工程的专业技能课,课程介绍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分区、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设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与评价、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与管理、区域水土保持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土壤侵蚀方面的基本知识、认识土壤侵蚀的基本规律,并掌握水土资源及土壤侵蚀监测、调查和评价的基本技能,从而为独立从事和解决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中的具体问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课程内容中,土壤侵蚀的类型、成因及作用机制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总教学时数为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28学时,课堂讨论4学时2.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 培养学生应用水土保持基本原理编制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案2) 掌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评价的原则与方法,为今后从事水土保持和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算二、 大纲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1学时)水土保持研究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水土保持发展历程及基本认识。
第二章 水循环及径流形成(2学时)主要介绍降雨、入渗、蒸发、产流的基本概念及其定量计算方法第三章 流域产汇流计算(2学时)主要介绍流域产汇流的基本计算方法第四章 河流泥沙运动(2学时)主要介绍河流泥沙运动的基本原理第五章 土壤侵蚀类型、强度分级及影响因素分析(6学时)主要介绍土壤侵蚀的概念、危害、类型、强度分级及影响因素第六章 土壤侵蚀预报(4学时)主要介绍土壤侵蚀预报的基本原理、现有模型、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第七章 水土保持措施(2学时)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第八章 中国水土保持分区(2学时)水土保持区划、水土保持规划及实例第九章 流域、区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1学时)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全国八片重点治理工程、长江上游等地区的水土保持重点防止工程第十章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1学时)水土保持与粮食安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与水利工程建设及灾害防治第十一章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2学时)水土保持基础效益和生态效益计算、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计算、水土保持社会效益计算第十二章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与规范(2学时)坡面水土流失监测、流域水土流失监测、“3S”技术在水土保持保持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 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1学时)三、参考书目:(一)参考书(1) 詹道江等,《工程水文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北京,19992) 张书农等,《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出版社,北京,19853) 郭廷辅,《水土保持的发展与展望》,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北京,19974) N W 哈德逊,《土壤保持》,科学出版社,北京,19765) 席有,《水土保持原理与规范》,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呼和浩特,19916) 孟庆枚,《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黄河水利出版社,郑州,19967) 吴长文,《水土保持技术经济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北京,19978) 唐克丽等,《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出版社,北京,20049) 刘宝元等,《土壤侵蚀预报》,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10) 关君蔚,《水土保持原理》,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199611) 王礼先主编.水土保持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12) 刘秉正,吴发起编著.土壤侵蚀.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二)杂志(1)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 Journal of hydrology(3)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4) Catena(5)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6) 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7) 水土保持学报(8) 地理学报(9) 土壤学报(10) 生态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