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时、分(说课稿)-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docx
2页认识时、分(说课稿)一、引言在二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时分的基本概念和认识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时分的概念,掌握时分的转换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实物、生活场景、数字、图形等多种形式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使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运用时分知识二、知识讲解1. 时时是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一小时表示为1h常见的时间单位有分钟、小时、天等在小时制中,一天24小时,从0时开始,最后一小时为23时2. 分我们将一小时分成60份,每一份就是一分钟分钟是时的零头单位,是时间问题的必备要素3. 时分表示法时间可以用时和分表示例如,10:30即为10时30分时和分之间用冒号“:”隔开 时分表示法的基本运算包括加和减,例如,6时30分+3时20分=9时50分,14时20分-6时10分=8时10分在计算时,需要注意进位三、教学重点• 理解时分的基本概念• 认识时分表示法• 学会时分的加减运算•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四、教学难点• 学生对时、分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混淆• 加减运算过程中需要考虑进位问题• 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五、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取多种方法,包括讲解、实物演示、视频展示、图形演示等。
同时,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丰富教学内容六、教学过程1. 时分知识讲解教师先讲解时、分的基本概念和时分表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感性认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时分加减运算实验,加强概念的巩固2. 实物演示教师将使用实物演示表盘、秒表等,让学生学习如何读取时间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识别,提高学生的时间感3. 视频展示为了加深学生对时、分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生活场景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时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4. 图形演示现代数学教育注重图形化教学,可以通过图形演示加强学生的视觉记忆例如,让学生观察一个钟表图形,从图像中感性认识时、分的概念5. 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练习例如,在课堂上设置各种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时间读取和加减操作七、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时、分的基本概念和时分表示法,加深了对时间的理解同时,学生了解到时间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进行复盘和调查评估,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