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生物 《基因的分离定律》课件 浙科版必修2.ppt

34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91470806
  • 上传时间:2024-09-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20M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奥国人,天主神父主要工作:奥国人,天主神父主要工作:1856-18641856-1864经过经过8 8年的杂交试验,年的杂交试验,18651865年发表了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简介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简介((Mendel,1822-1884))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去雄去雄去雄去雄      套袋套袋       传粉传粉      再套袋再套袋 豌 豆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1 1、豌豆是严格的闭花受粉而、豌豆是严格的闭花受粉而且是自花传粉的植物;且是自花传粉的植物;2 2、豌豆具有一些稳定、易于区、豌豆具有一些稳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分的相对性状 同同一种生物的一种生物的同同一种性状的一种性状的不同不同表现表现类型,叫做类型,叫做相对性状相对性状 例:豌豆的黄色子叶和绿色子叶;羊例:豌豆的黄色子叶和绿色子叶;羊的白毛和黑毛;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等的白毛和黑毛;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等分析: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分析: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马的白毛与鼠的褐毛、马的白毛与鼠的褐毛            B、兔的短毛和长毛、兔的短毛和长毛       C、棉纤维的长与粗、棉纤维的长与粗       D、玉米的黄粒与圆粒、玉米的黄粒与圆粒什么是相对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 七对相对性状七对相对性状 v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P—亲本亲本♀—母本母本♂—父本父本×—杂交杂交F F1 1杂种子一代杂种子一代F F2 2杂种子二代杂种子二代自交自交 结果结果:1. F1全为显性性状全为显性性状(高茎高茎)         2. 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P:   高高 × 矮 矮                     │                           ↓                    F1       高高                             │            ↓ F2     高高787 矮矮277比例比例        3 ::1 相关的几个概念相关的几个概念v杂交杂交:指不同品种个体的相互交配过程,:指不同品种个体的相互交配过程,也可指不同基因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过程也可指不同基因的个体之间相互交配过程v自交自交:指同种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指同种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指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指具有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v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杂交实验中,:在杂交实验中,把杂种子一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把杂种子一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叫状叫显性性状显性性状;把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把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本性状叫隐性性状隐性性状v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研究特点:研究特点:Ø试验材料试验材料——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选用自花传粉的豌豆Ø分析研究方法分析研究方法——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Ø运用数学方法运用数学方法——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试验的结果:试验的结果:u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1只表现显只表现显性性状;性性状;¿F1自交,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分离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接近比接近3::1 v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高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高茎茎 , ,子二代既有高茎也有矮茎呢?子二代既有高茎也有矮茎呢?分离比为什么又都接近于分离比为什么又都接近于3:13:1 孟德尔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孟德尔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①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现称基性状是由遗传因子(现称基因)控制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控制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用因是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大写字母表示,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的,用的,用小写字母小写字母表示,在体细胞表示,在体细胞中基因是中基因是成对成对存在②②配子形成时,成对的基因分开,配子形成时,成对的基因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在配子中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在配子中基因基因成单成单。

      ③③当雌雄配子结合,合子中当雌雄配子结合,合子中基因又恢复成对显性基因基因又恢复成对显性基因(D)对隐性基因对隐性基因(d)有显性作有显性作用所以F1表现显性性状表现显性性状④④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基因Dd分离,每个配子中分离,每个配子中基因成单基因成单 ⑤⑤F1形成雌、雄配形成雌、雄配子各两种、两种配子各两种、两种配子数目相等,受精子数目相等,受精机会均等,所以机会均等,所以F2性状分离,性状表性状分离,性状表现比为现比为3:1,基因类,基因类型比为型比为1:2:1 纯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特点:稳定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特点:稳定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合成的合子发:由不同基因的配子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育成的个体特点: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特点: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v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一种假设,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一种假设,那么这种假设是否正确呢?那么这种假设是否正确呢?孟德尔设计的验证实验孟德尔设计的验证实验用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亲本交用杂种子一代与隐性亲本交配,即配,即测交测交如果他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如果他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测交后代应该既有显性性状,测交后代应该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且显性、又有隐性性状出现,且显性、隐性性状的数量比为隐性性状的数量比为1::1 v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预预测测测测交交的的实实验验结结果果高高矮矮配子配子测交后测交后代性状代性状测交后代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分离测交后代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分离比为比为1::1测交测交杂种子一代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 v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孟德尔做了大量的测交实验,预期结果孟德尔做了大量的测交实验,预期结果和实践结果是一致的,即显性和隐性性和实践结果是一致的,即显性和隐性性状分离比是状分离比是1::1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试验结果试验结果     假设假设     试验验证试验验证     验证验证结果与假设推论结果一致结果与假设推论结果一致      假设成假设成立,否则不成立立,否则不成立 v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1)什么是基因?)什么是基因?((2)基因是位于何处?)基因是位于何处?((3)什么是等位基因?)什么是等位基因?((4)基因是通过什么途径从亲代传给子代)基因是通过什么途径从亲代传给子代?? 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在遗传学上,:在遗传学上,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叫做等位基因。

      状的基叫做等位基因      下列两幅图示,表示的是否是等下列两幅图示,表示的是否是等位基因位基因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上的等位基因,也随着分开,分别进入到着分开,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独立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v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分离定律适用范围:基因分离定律适用范围:1、研究一对相对性状(或一对等位基因)、研究一对相对性状(或一对等位基因)2、研究细胞核基因、研究细胞核基因3、有性生殖的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有性生殖的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v表现型和基因型以及它们的关系表现型和基因型以及它们的关系在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在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表现型表现型。

      把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把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基因型关系关系:表现型:表现型=基因型基因型+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举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举例) §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   定相同举例)定相同举例)§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主要因素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主要因素  v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在农业育种中应用、在农业育种中应用育育种种方方法法获得显性纯合子获得显性纯合子自交自交选育选育自交自交选育选育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获得隐性纯合子获得隐性纯合子自交自交直接选育直接选育 2、在人类遗传病中的应用、在人类遗传病中的应用对遗传病的基因和发病概率做出科对遗传病的基因和发病概率做出科学的推断如白化病学的推断如白化病例例: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患白: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患白化病的孩子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小孩,化病的孩子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小孩,表现正常的概率是多少?患白化病的概表现正常的概率是多少?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率是多少?正常父亲正常父亲正常母亲正常母亲白化小孩白化小孩 写写出出基基因因型型AaAaaa 表现正常的概率:表现正常的概率:3/4患病的概率:患病的概率:1/4 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同一个家族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同一个家族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性较大,如果近亲结婚后代的隐可能性较大,如果近亲结婚后代的隐性致病基因结合的几率就大,出现遗性致病基因结合的几率就大,出现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

      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 AAAaAaAAaaAAAaAa表表兄妹兄妹1/21/2子代患病(子代患病(aaaa)的概率:)的概率:1/4××1/2××1/2=1/16 小结小结2、基因分离定律是指杂合子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位基因分离定律是指杂合子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发生过程发生过程;在杂合体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在杂合体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实质实质::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应用应用:指导育种;遗传病的预防指导育种;遗传病的预防1、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杂交,杂种子一代的纯种杂交,杂种子一代F1自交,自交,F2出现性状分离,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分离比为3::1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2、一一只只杂杂合合的的黑黑毛毛家家兔兔产产生生200万万个个精精子子,,这这些些精精子子中中含含隐隐性性基基因因(白白色色基基因因)的的约约有有  (      )A、、25万万    B、、50万万     C、、100万万    D、、200万万DB 3、、多多指指症症为为显显性性遗遗传传病病,,如如果果父父母母双双亲亲中中有有一一方方患患多多指指症症,,子子女女中中既既有有正正常常指指的的,,也也有有多多指指的的,,那那么么他他们们的的子子女女患患多多指指症症的的几几率率是是  (      )A、、1/3      B、、1/4        C、、1/2        D、、3/44、欲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欲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杂交、杂交    B、回交、回交   C、测交、测交    D、自交、自交CD 5、右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右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致病基因为致病基因为A或或a,请回答下列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该病的致病基因在该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_染色体上,是染色体上,是    ________性遗传病。

      性遗传病 (2)I-2和和II-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 (3)II-2的基因型可能是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 (4)III-2的基因型可能是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5)III-2若若与与一一携携带带致致病病基基因因的的女女子子结结婚婚,,生生育育出出患患病女孩的概率是病女孩的概率是                            常常隐隐100%AA或或AaAa1/4×2/3=1/12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