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汤婷婷作品叙事特征解读.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66184347
  • 上传时间:2022-03-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1.1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汤婷婷作品叙事特征解读                    摘 要: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婷婷的小说《女勇士》将现实与幻想、事实与虚构相结合,讲述了华裔美国妇女深受男权统治与种族统治的双重压迫而进行反抗的故事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分析了作者如何使得小说中被压迫的华裔妇女发声,为她们争取平等的生存权利关键词: 对话理论;《女勇士》; 叙事特征 汤婷婷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女勇士》一经出版就获得成功,荣获美国国家图书评论界非小说奖,后来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话剧同样受到了欢迎第二部小说《中国佬》获得国家图书奖和国家书评界奖,第三部小说《孙行者》获得西部国际笔会奖她获得美国主流文学界的认可,成为当今美国作家中,作品被各种文选收录率最高、大学文学课堂教授最多、大学生阅读最多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女勇士》还被选为美国中学和大学的教材本文主要分析汤婷婷小说《女勇士》的多元叙事特征《女勇士》的副标题是《在鬼魂中长大的童年回忆》这部小说既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又不完全属于自传体小说分为五部分:无名女子、白虎山学道、乡村医生、西宫门外、羌笛野曲这五部分可以独立成章,又有着一定的联系,是作者围绕着华裔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关于传统中国妇女、现代中国妇女、华裔妇女的故事,将现实与幻想、事实与虚构相结合,表达了处于性别歧视和白人种族主义双重压迫的华裔美国妇女的经历和故事。

      巴赫金对话理论向传统的独白式小说发起挑战欧洲传统的独白小说的作者大多数欧洲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居高临下地安排人物、情节、故事发展,小说中只表达一种声音、一种思想、一种观点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打破了权威话语的霸权,替处于边缘地位的人群发声汤婷婷在《女勇士》这部小说反映了华裔妇女受到的种族主义主义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她通过故事让这些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平等的尊重和权利1. 为男权统治下妇女发声小说的第一部分讲的是我的姑姑无名氏的故事在那个封建思想严重的农村,妇女的地位极其低下,我的姑姑也是如此,她的婚姻已经被她的父亲包办,她的未婚夫去美国了,按照当时的规定,她的未来就是等着自己的未婚夫归国后成亲结果姑姑未婚先孕,村里的人认为姑姑违反了妇女应该遵守的三从四德,犯了大逆不道之罪,砸了我们家,对姑姑极尽羞辱,第二天姑姑和刚出生的婴儿死在井里这件事过后,家族的人禁止谈起姑姑的事,甚至连姑姑的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家里人连给姑姑辩解的机会都不给,姑姑被彻底消音了姑姑作为女子被剥夺了自由恋爱的权力,甚至最后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力通过讲述姑姑的故事,我替蒙冤惨死的姑姑发声,我为还姑姑平等和尊严发声,借此替那些惨遭封建落后习俗残害的妇女们发声。

      在小说的第二部分“白虎山学道”,作者将中国古代喜闻乐见的女英雄花木兰和岳飞赤字的故事进行移花接木,结合想象和梦幻,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花木兰的形象古代传说中的花木兰,男扮女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最后获得皇上的嘉奖,荣归故里古代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体现了女子和男子一样有智慧和勇气,他们和男人一样可以保家卫国,光宗耀祖,在追求男女平等的这一点上具有超前性和进步意义最后,女英雄花木兰归乡后还原回了女儿装,过起了结婚生子,孝敬公婆的和其他女子一样的生活,这脱离不了封建社会女人的三从四德,忠君孝国的局限性作者所塑造的花木兰完全摆脱了封建父权统治下对女人的禁锢,而是将现代女权主义思想移植到花木兰身上,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理想的花木兰形象这里的花木兰七岁离家,在深山苦练功夫十五载,变成了一个具有顽强的毅力、健壮的体力、持久的耐力、超凡的武功的女勇士为了保护弟弟、未来的丈夫和村里人,她只身回到村子,训练了一只纪律严明的军队她带领军队,打败了土匪和妖怪,最后砍了皇帝的头,为族人报了仇,选了新皇帝,建立了新政权,最后衣锦还乡,和家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小说中花木兰的智慧、才能远远超过了弟弟和丈夫,男人成了被保护的对象。

      花木兰的形象完全颠覆了古代花木兰的形象,实现了女权主义的目标:两性平等、两性平权、两性同格2. 为华裔美国妇女发声小说主人公的母亲是第一代美国移民,由于从小受到中国的传统教育,对西方文化习俗不是十分熟悉,语言沟通障碍,白种人对于黄种人的歧视,这些因素使得母亲讨厌白种人,称他们为鬼,如:的士鬼、公车鬼、警察鬼、开枪鬼、查电表鬼、剪树鬼、卖杂货鬼等母亲平时尽量避免同这些白种人接触,她也让孩子尽量避免我”从小生活的世界几乎就是与白种人隔离的世界,在他们面前,我是失语的,至少小时候是如此的这造成“我”从小对说英语产生恐惧感母亲企图用割舌筋的办法让我说好英语,但是面对白种人的恐惧感使我从小不敢大声说英语,尤其是最初上学的前三年,上学使“我”产生恐惧,“我”甚至把图画上的太阳、房子、花朵等都涂上了黑色不只是“我”和妹妹沉默,华人家的孩子都很沉默,“我”只跟华人同学说上几句话因为朗读不好,经常受到老师的惩罚后来“我”和妹妹上了华人学校,我们这些沉默的孩子终于恢复了声音,但是这种情况也有例外我”班上的一个华人女孩就从不说话,直到上完初中后就呆在家里,除看电影外闭门不出可见,华裔美国妇女受到男权思想和种族主义的双重制约,面临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同时还面临着与美国文化的冲突。

      华裔父母希望女孩子从小温顺、听话、懂事,长大嫁个好丈夫,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同时,华裔女孩们从小对白种人产生了畏惧和自卑的心理,不敢与白人沟通,更加不愿意与白人男人沟通,成为了沉默的他者,处于失语状态,她们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生存作者通过讲述她们的故事使他们发声,让人们关注他们的痛苦和遭遇,同情她们,理解她们,承认她们也是美国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员,同样具有和白人一样平等的权利和值得尊重的权利汤婷婷讲述华裔女孩们的故事并不只是为了获得同情,“我”长大后不再沉默,离开了华人社区,走入到白人的世界,“我”并没有如母亲所愿以结婚生子为目标,而是同美国白种男人一起工作,赢得了与他们平等工作的机会同时,作者通过改编花木兰的故事告诉人们:华裔妇女同华裔男子及白人男子一样,她们不甘示弱,勇敢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努力成为社会的强者作为华裔美国人,一方面他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也离不开美国文化的熏陶作者认识到,这两种文化都是她们无法避免的,同时也是他们的经历、体验、财富就像蔡琰的故事一样:虽然嫁到匈奴,但是坚持说汉语,并将匈奴音乐同中国诗歌相结合,创造了“胡笳十八拍”,后来带着这首曲子回到汉朝,使这首乐曲流传至今。

      汤婷婷为处于边缘地位的华人发声,为处于男权压迫和种族压迫的华裔妇女发声,为华裔妇女争取和华裔白人一样的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她的小说尖锐地揭露了美国社会现实,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参考文献:[1].李小江. 女性主义-女性冲突与文化认同[M], 江苏人们出版社,2000.[2]. 汤婷婷. 李剑波, 陆承毅译.《女勇士》[M]. 漓江出版社,1998. 收稿日期:2021-08-04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