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6页六年级创新语文综合提高卷(七)(总分:120分 时间:90分钟 整洁分5分)班级 姓名 成绩 亲爱的同学,六年的小学语文学习已告一段落,你的语文知识增加多少,你的语文能力提高多少?来,看看你的学习成果吧!相信自己,仔细审题,深入思考,用心体验,你会考出好成绩的! (一)思考与运用(48分)一、辨析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新华字典》中,“筷”、“狂”两个字都在第260页,根据音序排列规律,推断出“宽”、“款”、“筐”三个字所在的页码它们分别在( )页A.258、259、261 B.260、260、260 C. 260、261、261 D.259、260、2612.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服药不当,往往会引起不良 (2)孟夫子就是《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的 3)老舍成功的 了骆驼祥子这个典型形象4)他多次到三峡一带 ,研究那里的地形地貌A. 反映 原形 刻画考察 B. 反应 原形刻划 考查C. 反应 原型 刻画考察 D. 反映 原型刻划 考查3.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指绿色的蔬菜果品)B.为将物资及时送到灾区,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指方便快捷的途径、优惠政策等)C.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实行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D.“明星学院”吸引了不少阳光少年指活泼、富有生气的少年)4.下面的4个句子,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王平不知道老师是在批评他2)王平知道老师不是在批评他3)老师不是在批评他,王平不是不知道4)老师是在批评他,王平是知道的A.(1)(2) B.(3)(4) C.(2)(3) D.(1)(4) 5.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安尼想观察一下晶莹透明的雨水里有些什么,他看了一眼显微镜下的小水滴后禁不住惊叫起来:“ ”……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应是( ) A.别看小水滴那么清澈,原来里边有小虫子呀! B.小虫子那么多,而且都在动! C.小虫子!那么多小虫子都在动! D.我真没想到,小水滴里是有虫子的6.“我们要学习文件”是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 )A.请做好准备B.请把电视机关上C.小说不要带来D.请你告诉小王。
7.朗读、说话都要注意语句的语气,请选出语气最重的一句 )A.明天的会,你一定要参加 B.明天的会,你不去不好C.明天的人,你非去不可 D.明天的会,你能不参加吗?8.一位总统候选人在竞选辩论中对他的对手说:“挣钱的办法有成千上万种,但只有一种是诚实的对手问:“哪一种?”他回答:“正好是您不知道的那一种他通过这些话讽刺了对手什么?( )A.知识贫乏 B.不会挣钱 C.缺乏诚信 D.孤陋寡闻9.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与语境不符的一项是( )A.向日葵花是骄傲的,快乐的;萝卜花却那样谦卑B.不知道为什么,原来挺敞亮的店堂变得特别黑暗了,牌匾上的金字也都无精打采了C.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心情无比舒畅,几只蝴蝶在菜花地里欢快地飞舞,树枝上的小鸟彷徨流浪D.常听一位老人说,每逢春秋两季,月圆的时候,你要是心细,有时会听见长城上发现很低很低的声音,像吟诗一样老人说:这是长城在唱歌,唱的是古往今来的英雄好汉10.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表面上写墨梅,实际上借花喻人,寄托着诗人的高尚节操B.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实际上是劝皇上,希望他能下决心改革,打破常规起用有才能的人来振兴国家。
C.王翰的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现的是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生活态度,基调悲凉,伤感二、思考判断每题2分,共10分)11.“海燕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漫画本》解决了少年朋友在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中所遇到的难题这句话若缩句,应该是“出版社解决了难题” ( )12.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间接转述应该是,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他都不怕,他更不会怕廉将军 ( )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点明了送别老朋友的地点、送别的时间和老朋友的去处西辞”是说孟自东往西而去 ( ) 14.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我孤身一人客居他乡,现在中秋节到了,更加倍地思念亲人们 ( )15.“爆竹声中一岁除”是王安石《元日》中的名句意思是在鞭炮声里,一年又过去了。
这里的“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 )三、积累填空每题2分,共18分)16.病句修改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1)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 (2)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拿定主意是学历史或者学地理17.请写出下列成语所用的修辞方法胆大包天( ) 如鱼得水( ) 莺歌燕舞( ) 口蜜腹剑( ) 18.展开联想,按照例句,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童年是一个迷,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 , ;青年是一首诗, , 19.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1)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 )2)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 )3)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 )4)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20.学校的花草池里有一块牌子,上边写着“禁止摘花踏草”,可是同学老师看了很不舒服,你能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把牌子上的警示语换一下,使大家变得乐意接受吗?试试看,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1.某空调的广告语仅用了三个字“净、劲、静”,请说明该广告词所包含的具体含义 22.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的值就愈小 请认真阅读这句话,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3.把下面这些动物和象征词连起来。
春燕 搏击风浪 骆驼 任劳任怨 黄牛 报春使者 海鸥 任重道远 24.《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的活动,请欣赏下面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后面的两道题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慈母手中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1)上述两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和 (2)请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在括号里指出所用的修辞方法 ( )(二)理解与感悟(21分)一、古文欣赏每题2分,共6分) 伤仲永 <北宋>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à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译文>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25.“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 26.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作简要回答 27.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