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5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doc
7页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5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命题人:苗文源 郭向荣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法国社会史学家谢和耐在叙述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时说:“君主并不需要使用特殊人物,也无需依靠运气……道德品质并无作用,甚至还会将事情弄糟,因为它会赋予有德之士以危及君主与法律权威的权力从而导致国家的覆亡某学派”是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2.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历史产生的影响是① 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② 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③ 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④ 促进了民主思想的自由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5.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6. 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7. 康德说:“人只有一种天赋的权利,即与生俱来的自由。
自由是独立于别人的强制意志,而且根据普遍的法则, 它能够和所有人的自由并存, 它是每个人由于他的人性而具有与生俱来的权利 ”与此主张一致的是A. 人没有真正的自由 B. 人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自由C. 法律纵容自由泛滥 D. 法律的制定以自由为原则 8. 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9. 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① 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 使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③ 使人类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④ 使世界形势因此改变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10. 易卜生的戏剧中加入了大量讨论,就是针对某些问题进行现场争论,这就使得其戏剧与传统戏剧不同,因为易卜生的讨论内容是大家都关心的社会焦点问题,而且讨论双方是平等的,讨论的内容是公开的。
由此可见,他的作品属于A. 古典主义文学 B. 浪漫主义文学 C. 现实主义文学 D. 现代主义文学11.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12.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13.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这番话表明孙中山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认为需要反对帝国主义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14.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脱离中国传统政治,是全盘西化的产物C.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 D.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15.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①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② 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本质属性 ③ 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 ④ 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6.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17. 亚里士多德说:”一个雅典城邦公民权的获得一方面要看其父母是否都是本邦公民……本邦人如果从事工商业达到一定期限也会被取消其公民资格这说明古代雅典A.民主的基础不具广泛性 B.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妇女不能参加政治活动 D.工商业者没有公民地位18. “英国光荣革命在—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作者强调中国民主制度建设A.应该考虑历史传统因素 B.必须借鉴英国民主革命经验C.要走独立自主创新之路 D.与美国的民主之路大相径庭19.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和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
中国近代涉及制度之争的事件有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20. 1917年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因为当时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同时,列宁也提醒人民要警惕资产阶级使用反革命暴力镇压革命这时俄国所处的形势是A.推翻沙皇专制的二月革命即将爆发 B.革命将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到广泛执行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已经获得成功21.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找到“正确道路”是在A.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2.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或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与条约这一内容相关的国际背景是A.美国推行全球扩张的战略 B.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23. 1834 年,英国修改了济贫法,1848 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33 年至 1856 年期间,英国为增加国民的福利设立了 20 个中央委员会、董事会及视察团,1870 年通过的《教育法》普及了小学教育上述事实说明A.经济发展强化了英国政府的社会责任 B.当时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C.英国是最早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 D.英国民主制度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完善 24. 罗斯福政府先后颁布《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动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 等此举是为了A. 推行凯恩斯主义,改变发展模式 B.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经济结构C. 强化政府职能,实行混合经济 D. 保障有效需求,稳定经济运行25. 2014年7月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南非总统祖马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多次为发生经济危机国家提供经济贷款等措施,但收效甚微与现有银行不同的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会采取更具实效的举措来切实帮助陷入经济危机的国家。
这说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A. 只在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地位 B. 有助于推动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多元化C. 冲击了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 D. 反映了全球经济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16分)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 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请更其法,凡《四书》《五经》之文皆问疑义,其所出之题不限盛衰治乱,使人不得意拟,而其文必出于场中之所作又不然,则姑用唐宋赋韵之法,犹可以杜节抄剽盗之弊其表题专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