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10藻类与渔业生产的关系.ppt
31页藻类与渔业生产的关系浮游植物的敞池增殖池塘施肥培养浮游植物的意义提高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通过食物链提高渔业产量定向培养作为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的优质饵料生物(主要是定向培育鞭毛藻类)一、养鱼池浮游植物发生和演替的规律 初期水清,透明度高,营养丰富,占优势的是世代短、增长率高、易传播和易培养的小型普生种:绿球藻、小型硅藻、小型鞭毛藻类 中后期,透明度降低,营养减少,代谢产物积累,优势种转为营养要求复杂、世代时间较长、增长率较低但竞争力强的大型种类(生物量可达100-200mg/L,初级生产力在20-50mg/L时达到最高)大型鞭毛藻:追肥及时,有机物较多大型蓝藻:有机质减少、pH上升,蓝藻占优势;缺N多P时,固N蓝藻成为优势二、鞭毛藻塘的培育和管理鞭毛藻类塘是指以隐藻、甲藻、金藻、绿藻各门中具鞭毛的藻类占优势的鱼池肥水水色浓而爽,透明度20-40cm,生物量20-100mg/L鞭毛藻常占70%以上,优势种常为膝口藻、裸藻、甲藻、隐藻、团藻、光甲藻、裸甲藻、金藻易消化,个体在10-20um,易被滤食常见鞭毛藻水华隐藻水华: 极常见,出现频率在各地肥水中可达到80%-100%,次优势种常为小环藻、蓝隐藻和绿球藻的一些种类。
水色褐、红褐、褐绿和褐青;T为25-35cm,生物量20-50mg/ L,水体富有机质,全年都可出现一等好水膝口藻水华: 无锡鱼池夏季肥水最常见的水华,在生长期中出现的频率近60%优势种为扁型膝口藻,次优势种为隐藻和裸甲藻,有时绿球藻类也较多,水色褐青或褐绿水体富有机质,T为25-35cm,为一等好水裸甲藻水华: 优势种为蓝绿甲藻,在江浙和广东肥水中较常见,夏秋季出现较多夏季常与扁型膝口藻共存水色褐绿,褐青或铁灰,水面长有云雾状蓝绿色斑团,鱼农称为“转水”水体富有机质,T为25-35cm,为一等好水角藻水华:在养鲤池中有时见到,鲢鳙鱼池不易出现优势种为飞燕角藻,水色呈不均匀的黄褐色,可见到浓褐色斑块一般在夏季出现,T为25-35cm,为一等好水金藻水华:常由棕鞭藻、单鞭藻等形成水华,硅藻和隐藻数量也较多,水色金褐色,透明度较大,主要在早春出现裸藻水华:主要由血红裸藻形成水华,通常隐藻和其他鞭毛藻的数量的数量也较多水色绿中发红,绿色或红褐色,水面通常有红色浮膜T为25-35cm,常在夏季富有机质水中出现,为好水鞭毛藻类塘的肥育鞭毛藻塘的肥育,在一般施肥方法的基础上,注意以下几点保持足够的水深:池塘浮游植物中鞭毛藻类所占的比例有随水深而增加的趋势,水深以1.5m以上足施、勤施有机肥:水深1-1.5m的鱼池亩施粪肥250-500kg作基肥,水变瘦时,每日亩施追肥50-100kg粪肥每隔数天冲注新水一次其他非鞭毛藻水华鱼腥藻或拟鱼腥藻水华: 由螺旋鱼腥藻或其他鱼腥藻属种类以及拟鱼腥藻引起的水华。
优势种极为突出,可占生物总量的95%以上,水色蓝绿或深绿,可见到翠绿色絮纱或蓝绿色浮膜夏季出现, T为10-40cm,水体pH较高,N少P多,为一等好水颤藻或席藻水华 由颤藻属或席藻属的某些种类形成的水华水色蓝绿到灰绿,但个别种类可引起特殊的水色,如孟氏颤藻水华常呈黄褐色,微红颤藻水华呈红色,泥褐席藻水华呈红褐色多在夏季出现 微囊藻水华 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和粉状微囊藻,水色蓝绿,深绿或黄绿发白铜绿微囊藻水华水面常有蓝绿或黄绿色浮膜,主要夏季出现 尖头藻水华 水色蓝绿或黄绿,水面常有浮膜,夏季或初秋出现 微型蓝球藻类水华 由蓝球藻目一些种类如蓝纤维藻、粘球藻和平裂藻等属的种类,水色深绿、蓝绿、褐绿、褐和黄褐 团藻目水华 通常由衣藻、四鞭藻、空球藻和实球藻等形成的水华,隐藻和其它鞭毛类的数量也较多水色绿,水面常有绿色浮膜 绿球藻目水华 通常由小球藻、栅藻、四角藻、十字藻、绿球藻、和空心藻等形成的水华,隐藻等鞭毛藻类和小环藻占一定数量,水色绿或黄绿, 透明度较大,在水浅和常施化肥的鱼池出现 硅藻水华 主要由小环藻、针杆藻、舟形藻和菱形藻等形水华,隐藻和绿球藻通常也有较多的数量水色褐,透明度较大。
多在春秋出现各类藻类水华水质评定 判定各种水华在养鱼上的意义,既要根据实际经验和鱼类生长的对比试验,也要考虑水华的优势种在家鱼营养上的作用鞭毛藻水华:传统肥水中最常见,出现率50%以上,优势种常为膝口藻、裸藻、甲藻、隐藻、团藻、光甲藻、裸甲藻、金藻易消化,个体在10-20um蓝藻水华:鱼腥藻、拟鱼腥藻个体较大,易滤食,也易消化;微囊藻、颤藻、尖头藻占优势的池水白鲢生长不好,微型蓝藻如蓝球藻、蓝纤维藻、平裂藻等个体微小,不易为白鲢滤食,也不易消化蓝藻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利用率低硅藻水华:水色褐,T较大,40-60cm,多在春秋出现,N、P、Si丰富,pH不太高一等好水 金藻水华: 水色金褐色, T较大,40-60cm,主要在早春出现,有时全年出现团藻目水华:水色绿,水面常有绿色浮膜T为20-40cm,全年出现,主要在春夏季节,为一等好水绿球藻目水华: 水色绿或黄绿,T为40-60 cm,为二等水微囊藻水华: T低,常小于20cm,生物量高,常超过100,为三等劣水尖头藻水华、微型蓝球藻类水华、颤藻或席藻水华:三等劣水 三、看水和管水的生物学分析(一)水色和浮游植物1、一般情况下水色和浮游植物的关系金藻、黄藻、硅藻、甲藻细胞呈褐色或褐绿色,其水华也接近上述颜色。
绿藻和裸藻一般为绿色蓝藻为深绿色或蓝绿色一)水色和浮游植物2、水色的复杂性同一门藻类在色素组成上虽有共通性,但也有特殊情况,如蓝藻门一般呈蓝绿或灰绿,但有些种类(孟氏颤藻、泥褐席藻)因含较多黄褐色素和红色素而使细胞呈黄褐、红褐、紫红等颜色;裸藻通常呈绿色,但血红裸藻呈红褐色,有些藻类具有囊壳或被甲,而表现壳或甲的颜色同一藻类的色素组成在不同生活条件下是可以变化的,特别是蓝绿藻在营养不足或其他原因而使细胞出现老化的现象,叶绿素减少而胡萝卜素和叶黄素量增多,因而藻体发黄或呈褐色简单从水色难以判断浮游植物组成3、渔农对水色的看法一般认为红褐、褐绿、褐青、墨绿和绿色水都较好蓝绿、灰绿、黄绿、泥黄色水是水色不正的劣水褐色水:由甲藻、金藻、硅藻形成的水,是好水,而因蓝藻细胞老化后形成的褐色水被称为老茶水,大致说来,施肥初期形成的褐色水,中后期从其它水色转化的水是老水二)肥、活、嫩、爽的生物学含义1、肥以营养盐和溶解有机质量为根据,或以浮游生物量为根据,或以所谓可消化浮游植物量为标准水色浓,浮游植物量高并形成水华常用水的透明度大小来衡量水的肥度,或一人站在上风头的池埂上能看到浅滩1316cm水底的贝壳等物为度;或以手臂深入水中1620cm处弯曲手腕时五指若隐若现作为肥度适当的指标,这样的肥度相当于2535cm的透明度和2050mg/L的浮游植物量。
浮游植物量过高是水体物质循环不好、水质不良的一个指标,常见水华的浮游植物量:鱼腥藻100mg/L;隐藻40-50mg/L;裸藻30mg/L;硅、金藻20-25mg/L2、活指水色和透明度常有变化早青晚绿”或“早红晚绿”以及“半塘红半塘绿” 典型的“活水”是膝口藻水华这种鞭毛藻类的游动较快,有显著的趋光性清晨上下水层分布均匀,日出后逐渐向表层集中,中午前后大部分集中表层,以后又逐渐下沉分散,9点和13点时的透明度可相差数厘米当这种藻类群聚于鱼池的某一边或一隅时,就出现所谓半塘红半塘绿的情况除水色有日变化外,还要求每十天半月常有变化:意味着藻类种群在不断被利用和不断增长,池中物质循环良好3、嫩嫩” 指水肥而不老,藻类细胞幼嫩,没有老化老”的表现:渔农把一切水质向反面转变几乎都叫老丝状藻类或浮游动物先繁殖起来而使浮游植物不能增长浮游生物大批死亡而使水色发黑水色死滞不活水色过浓或透明度过低水色不正、不好作为嫩的对立面,水老主要有两种征象水色发黄或发褐:老茶水(黄褐色)和黄蜡水(枯黄带绿),水色变化前后,主要种类没有明显变化水色发白:主要是蓝藻,特别是那些极小型蓝藻滋生,这种水的特点是pH很高(9-10以上)和透明度很低(通常低于25-20cm),白天随着浊白程度的加强,碱度迅速下降。
水色发白是二氧化碳缺乏而使出碳酸氢盐不断形成碳酸盐的结果与此同时,pH的升高促进了蓝藻的增长对策是氨水加塘泥或大粪水或石灰水拌塘泥全池泼洒4、爽水质清爽,水色不太浓,T不低于25或20cm透明度很低的原因或是浮游生物量极高,或是蓝藻占优势(集中表层),或是泥沙和其它悬浮物过多难以利用的悬浮质粒过多对鱼的滤食不利易利用的浮游生物量过大也不时好的标志过大的生物量常常是天然饵料未被充分利用,水中物质循环不良的缘故渔浓所谓“爽”的肥水,浮游植物量一般在100mg/L以内100mg/L大致是鞭毛藻类塘“肥水”和“老水”的分界线,但蓝藻塘“肥水”浮游植物往往超过200mg/L 肥、活、嫩、爽代表了养鱼的最适水质的生物标志浮游植物量在20-100毫克/升;隐藻等鞭毛藻类较多,蓝藻较少;藻类种群处于生长期,细胞未变老化;浮游生物以外的其它悬浮物不多合乎这四项条件的是好水,但不完全具备这四项条件的也可能是好水硅藻和绿藻较多,水色“肥”、“爽”,但不“活”,也是较好的水四、透明度和浮游植物量 一般情况下透明度与水体中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关系密切,所以可用透明度来衡量水体的肥度 以手臂深入水中1620cm处弯曲手腕时五指若隐若现作为肥度适当的指标,这样的肥度相当于2535cm的透明度和2050mg/L的浮游植物量。
透明度与浮游植物量呈负相关y = 153.69-3.06x, r = -0.609y:透明度(cm),x:浮游植物量mg/L 浮游植物量20-100mg/L相当于透明度43-19cm,一般鱼池肥水透明度以20-40cm为合格,25-35cm最佳等级浮游植物量(mg/L)水色透明度(cm)渔业意义0 40特富520-50浓30-40鱼池肥水650-100浓25-30鱼池肥水7100-200极浓25老水或肥水8200-400极浓400极浓15老水养鱼水质的等级划分池塘转水与防治 概念:转水指的是在天气变化时池水突然变黑,变清,并有鱼腥臭味,水中的溶氧极低,鱼类浮头严重的泛池死亡;指水体中溶氧的含量极低,有害气体和物质大量积聚,进而引起池鱼长时间浮头的现象 转水的原因 水质不好:当水变成老水,水华时,晚上藻类大量耗氧,与水中溶解氧不足时发生藻类突然大量死亡,水质变黑变清,此时用“超爽”和增氧剂澄清水质,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第三天使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施肥过量:养殖者在水瘦时为了肥水,经常多次大量施肥,水中营养物质过剩,藻类大量繁殖造成转水,转水后为了使水质变好,又一次大量施肥,造成恶性循环; 浮游生物比例失调 水体中浮游动物过多,导致浮游植物被吞食殆尽,于是出现了水体产氧能力极低,氨氮、亚硝酸过高等,即“转水”;天气突然变化、施用药物等后,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引起水体溶氧急剧下降,氨氮、亚硝酸盐过高。
两者可通过镜检加以区分,前者可发现水体中有大量的轮虫、枝角类,后者没有 “转水”发生前通常的征兆有:水体过肥,多为浓绿、蓝绿、茶褐色;水体发黑或呈红色;开动增氧机时,水体有腥臭味,并会泛出大量泡沫;鱼吃食缓慢,食量减少 转水的处理 处理“转水”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换水,应一边加注新水,一边抽出底层水;对水源有限的池塘,可使用化学药物和物理办法调节水质 第一步:开增氧机 第二步:降低有害物质因浮游动物过多引起的“转水”,且有机物过多时:可用2.5ppm“水清”等净水剂泼洒,把所有的悬浮物凝聚沉淀后,再抛洒“轮虫必杀”等杀灭水底层浮游动植物 因藻类的大量死亡引起的“转水”:可将抗药型光合细菌和沸石粉混合剂、增氧剂联合使用抗药型光合细菌和沸石粉混合后,可起吸附氨、氮和腐败有机质等有毒因子的作用,用量分别为2ppm至4ppm、5.6ppm至10ppm,且使用以上混合剂用量与除氮的作用成正比 第三步:肥水。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