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安全概论土石方及脚手架.ppt
114页建筑安全概论,安全工程教研室 张跃兵 邮箱:zyb8562@ :13472362701,第5章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5.1 土石方作业安全要求,,5.2 脚手架安全技术要求,,5.3 模板安全要求,,5.4 高处作业安全要求,,5.5 施工用电安全要求,,5.6 施工机具安全要求,5.7 电焊安全技术,5.8 气焊与气割安全技术,5.9 垂直运输机械安全技术,,,,5.10 起重吊装安全要求,,5.1 土石方作业安全要求,,,5.1 土石方作业安全要求 作业内容:土方挖掘、基坑支护、桩基施工、人工挖孔桩施工、地下水控制 主要事故:土方坍塌、爆破、机械、电器 影响因素:土质、地下水、气候、开挖深度、施工场地、设备、周边环境等 危险源:土方势能、炸药、作业机械设备、电能 主要标准: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0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JGJ120-1999),5.1.1 一般安全要求 (1)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实行统一管理加强培训,建立专业施工队伍 (2)设计和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有监理单位 (3)先设计后施工;先支撑后开挖;边施工边监测;边施工边治理。
严禁坑边超载,相邻基坑施工防止相互干扰 (4)基坑设计和施工应遵守规范,结合当地经验深基坑工程施工方案应经建设主管部门审批,专家论证 (5)实时监测,随时检验设计施工的正确性 (6)建立健全基坑工程档案5.1.2 施工准备 (1)土石方作业和基坑支护的设计、施工应根据现场的环境、地质与水文情况,针对开挖深度、范围大小等,综合考虑开挖、支护、降排水及周边环境的保护措施方案等 (2)勘察范围应大于挖深1倍合理选定土的参数 (3)查明周边环境荷载情况,地下工程情况,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类型及地表水排泄情况5.1.3 土方挖掘 (1)放坡坡度应满足其稳定性要求 (2)自上而下进行,严禁先挖坡脚,坑边1m内不等有额外载荷 (3)开挖深度超过相邻基础深度时,应保持一定距离或采取支撑加固措施,并进行沉降和移位观测 (4)不能辨认物品要保护,报相关部门 (5)边坡加固措施,防止机械碰撞支撑6)配合人员要在作业半径以外 (7)挖好后应及时进行下道工序基础工程施工不能立即施工,应预留3mm厚的覆盖层 (8)坑深超2m,应设临边防护,人员上下专用梯道,当交叉作业应合理布局基位、人员、运输通道 (9)从事爆破工程设计、施工的企业必须取得相关资质证书,按照批准的允许经营范围并严格遵照爆破作业的相关规定进行。
5.1.4 基坑支护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支护方式:排桩支护,桩撑、桩锚、排桩悬臂;地下连续墙支护,地连墙+支撑;水泥土挡墙;钢板桩:型钢桩横挡板支护,钢板桩支护;土钉墙(喷锚支护);逆作法施工;放坡;基坑内支撑图钉墙,排桩,钢板桩,逆作法施工,,,连续墙施工方法,(1)支护结构的选型科学合理 (2)悬臂结构坑深不宜大于6m大于6m可选用单支点和多支点支护结构地下水位低的地区也可用土钉支护 (3)寒冷地区要考虑土体冻胀力的影响 (4)按照设计施工,围檩与挡土桩墙结合紧密挡土板或板桩与坑壁间的回填土应分层回填夯实 (5)先支撑后开挖,边开挖边支撑6)钢筋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开挖支撑面以下土方;钢结构支撑必须严格检验材料和保证节点的施工质量,严禁在负荷状态下进行焊接 (7)合理布置锚杆间距和倾角,锚杆上下间距不宜小于2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倾角宜为15°~25°,不大于45°,最上一道锚杆覆土厚度不得小于4m (8)锚杆抗拔力除实际计算外,还应按规定方法进行现场试验后确定可采用二次灌浆提高锚杆抗力 (9)采用逆作法施工时,要求其外围结构必须有自防水能力。
(10)逆作法施工时,应合理解决支撑上部结构的单柱单桩与工程结构的梁柱交叉及节点构造5.1.5 桩基施工 (1)按方案施工,打桩作业区要有明显标记和围栏,上方无架空线路 (2)预制桩施工桩机作业时,严禁吊装、吊锤、回转、行走动作同时进行;桩机移动时,必须将桩锤落最低位置;操作人员距桩锤5m外监视 (3)沉管灌注桩施工,在未灌注混凝土和未沉管前,应将预钻的孔口盖严5.1.6 人工挖孔桩施工 孔内必须设置应急爬梯,供人员上下使用 检测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应设井下送风的专门设备和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 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 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离孔口,孔口四周不得有重物或机动车辆通行 施工现场的电源、电路和电器的安装、使用、维修、拆除必须按规范进行5.1.7 地下水控制,,排水:浅挖时可采用明沟;深挖时可采用集水井; 降水:开挖深度大于3m时,可采用井点降水;再深时可采用深井降水;当降水影响周围建筑物时应采用回灌以防塌陷; 隔渗:可用高压旋喷、深层搅拌形成水泥土墙和底板形成止水帷幕,阻止地下水渗入基坑内5.2 脚手架安全技术要求,5.2.1 脚手架概述 1. 脚手架的类型 (1)脚手架定义:脚手架是建筑施工活动中工人进行操作、运送及堆积材料的临时设施。
大多采用金属杆件及连接件组合而成的具有多功能用途的一种建筑工地专用结构脚手架是安全事故发生的重灾区,因此脚手架工程是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技术和管理的工作重点,,(2)脚手架分类 ①根据位置不同:外脚手架、内脚手架 ②根据用途不同:操作脚手架、防护脚手架、装潢脚手架、承重脚手架 ③根据支固形式不同: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悬挂式脚手架等 ④根据材料不同:竹脚手架、木脚手架、钢管脚手架(扣件式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2.脚手架的安全基本要求 (1)设计安全基本要求 ①脚手架应满足整体稳定性要求 ②脚手架应满足强度要求 ③脚手架应有足够的刚度 ④脚手架应满足经济性和搭设、使用方便的要求 (2)脚手架搭设和使用安全基本要求 ①脚手架材料要符合质量要求,经验收后方准使用 ②脚手架搭设须经演算并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③专业架子工应持证上岗,,④架子工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上岗作业 ⑤脚手架搭设、设计应与实际荷载相符,并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 ⑥高度超过24m的脚手架除应编制施工方案外,还要有专家进行论证 ⑦脚手架的搭设必须满足相关的构造要求 ⑧脚手架操作平台应按规定设立扶手、防护网、挡脚板和其他保护措施 ⑨脚手架上的堆料量和人员不应超过规定数量 ⑩操作人员和物料应以安全、合适的方法达到操作平台,,所有置于工作平台上的物料应安全堆放,严禁超载 应对搭设后脚手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应安排专职人员记录检查详情 对于已搭设的脚手架结构,未经允许不得改动或拆除 遇有恶劣天气应停止搭设作业 安全网应按有关规定搭设或拆除,,(3)脚手架拆除的安全基本要求 ①拆除前应制定拆除方案,并履行规定的审批手续 ②拆除时,应在拆除区设置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③拆除脚手架应坚持先搭的后拆,后搭的先拆的拆除原则,自上而下进行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④拆除脚手架时,严禁采用将脚手架整体推倒的方法 ⑤凡脚手架拆下的构件都要用绳索捆绑牢固向下传递,严禁从高处抛掷 ⑥在架空电力线路附近拆除时,应停电进行或采取防触电的安全措施 ⑦遇有恶劣天气应停止拆除,,(4)脚手架的防电、避雷要求 ①脚手架的防电措施:脚手架周边与架空线路之间的最短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 ②脚手架的避雷措施 ③施工现场内钢脚手架,若在相临防雷装置范围以外时,应按规定按去防雷装置,,④如果现场最高机械设备上的避雷装置的保护范围能覆盖其他设施,而且最后退出现场,则可不另加设防雷装置 ⑤若利用现有防雷装置,应保证金属结构体连接有效 ⑥机械设备上的避雷针(接闪器)长度应为1-2m ⑦施工现场内所有防雷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得大于30Ω。
5.2.2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1.特点及应用 (1)特点 ①承载力大 ②安装和拆除方便 ③经济性好 ④脚手架中的扣件用量大,价格高,极易损坏、丢失,因此必须加强管理2)适用范围 ①一般建筑施工用脚手架; ②水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的模板支承架; ③上料平台、满堂脚手架; ④高耸构筑物如井架、烟囱、水塔等施工用脚手架; ⑤栈桥、码头、高架路、桥等工程施工用脚手架,,(3)单排脚手架不适宜范围 ①墙体厚度小于或等于180mm; ②建筑物高度超过24m; ③空斗砖墙、加气块墙等轻质墙体; ④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小于或等于M1.0的砖墙,,(4)高度要求 ①单管立杆扣件式单排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得超过24m; ②单管立杆扣件式双排脚手架一般均在50m以下,超过50m要采取加强措施; ③分段悬挑脚手架每段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5m5)脚手架搭设基本要求 ①脚手架立杆基础必须坚实,具有足够的承载力,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 ②必须设置立杆和纵横向水平杆,三杆形成的主节点要连接牢靠; ③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在40-65N.m之间,保证节点的承载力和方便拆卸; ④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足够数量、分布均匀的连墙件,以防脚手架失稳和倾覆; ⑤应设置纵向剪刀撑和横向斜撑,使脚手架具有足够的整体刚度。
2.基本组成及构配件的质量要求 (1)基本组成及作用,,(2)构配件的技术要求 尺寸、材质、外观、检查1)钢管 ①应符合《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φ48×3.5和《直缝电焊钢管》φ51×3.0 ②国家标准质量要求; ③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焊接缺陷及几何损伤;,,④宜采用力学性能适中的Q235制作,质量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 ⑤纵向水平杆和立杆的长度不宜超过6.5m,横向水平杆不宜超过2.2m,重量不宜超过25kg; ⑥钢管上严禁打孔; ⑦新钢管应至少每年检查一次,,2)扣件 ①材料应优先采用可锻铸铁扣件,质量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②力学性能应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并不应有外观缺陷;,,③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应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 ④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mm ; ⑤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mm; ⑥新、旧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⑦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不合乎质量要求的扣件严禁再使用3)脚手板 冲压脚手板、木脚手板、竹脚手板 ①冲压钢脚手板 新脚手板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应有防滑措施; 当板长≤4 m时,挠度≤12mm;当板长>4m时,挠度≤16mm; 新、旧脚手板的任意角的扭曲度≤5mm; 新、旧脚手板均应涂刷防锈漆。
②木脚手板应采用衫木或松木制作,厚度50mm,宽度200mm,两端应以4mm粗细铁丝各设两道箍紧,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③竹串片和竹芭脚手板宜采用材质坚硬、不易折断、无虫蛀及腐朽的毛竹或南竹制作; ④每块脚手板重量不宜大于30kg; ⑤脚手板的绑扎材料一般采用10号或12号镀锌铁丝,且不得重复使用4)连墙件的材质应符合《碳素结构钢》中Q235质量要求3.设计计算 (1)荷载的确定 1)荷载分类 永久荷载:脚手架自重和构配件自重等; 可变荷载:施工荷载和风荷载等 2)荷载效应组合 ①设计脚手架的承重构件时,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荷载取其最不利组合进行计算;,,②当基本风压等于或小于0.35kN/m2的地区,对于敞开式脚手架的连墙点覆盖面积≤30 m2,并验算立杆的稳定性,可不考虑风载的作用2)设计计算的基本要求 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应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计算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4; 脚手架中的受弯构件,应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验算变形,验算构件变形时,应采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对于50m以下的常用敞开式单、双排脚手架,当脚手架能够满足表2-4或表2-5的构造要求,且扣件螺栓的拧紧力矩在40-65kN.m时,其相应杆件可不再进行设计计算,但连墙件、立杆地基承载力等仍要根据实际荷载进行设计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