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桂林市葡萄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的建议.doc
5页关于桂林市葡萄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的建议(桂林农校支社)桂林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开展引种葡萄,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葡萄生产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特别是避雨栽培推广以后,葡萄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继柑桔、月柿之后全市第 三大主要水果品种,其发展速度位居各类水果之首,使桂林成为广西至全国有名的葡萄产 区1. 生产现状1.1面积产量不断扩大据最近2010年第二季度农业部门统计,全市葡萄种植面积己达12140 hk,产量 156300t,分别比2005年增长99%和87%,特别是近五年来,全市葡萄产业发展迅猛,面积 和产量每年增幅在20%以上,资源县近两年葡萄种植面积成倍增长,成为桂林市葡萄生产 后起之秀;兴安县葡萄栽培面积正突破6667 hm2,成为广西葡萄生产第一大县及名符其实 的“南方吐鲁番”1.2种植品种不断丰富20世纪80年代桂林市刚开始引种葡萄时,只有单一的巨峰葡萄品种,近年来,经过农业 科研、推广部门的努力,不断引进欧美、欧洲杂交种,进行试种、示范推广,使桂林葡萄 生产品种不断丰富当前,全市主栽的葡萄品种有巨峰、夏黑、温克、红地球、美人指、 巨玫瑰、维多利亚等十多个,从最早的维多利亚(七月上旬成熟),再加上二次果十至十一 月上市,全市葡萄每年供应期可达五个月。
1.3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经过桂林市人民政府实施漓江、湘江、资江、桂江四大流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引导, 全市葡萄生产不断的向全州、兴安、资源、灵川等区域集中,四个县的葡萄种植面积达到 10329 hn?占全市葡萄种植面积85%;建成了全州县的才湾镇、兴安县的溶江镇及湘漓镇、 资源的中峰乡、灵川的大坏镇等五个万亩连片和几十个千亩连片的葡萄生产基地,为推动 全市葡萄产业发展树立了很好的示范样板表1 桂林市优势区域葡萄面积产量表县(区)面积(hn?)占全市比例(%)产量(t )占全市比例(%)兴安6667559200059资源2013171650010灵川8707104017全州7796141409其它13个县区18111523259151.4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引种葡萄的初始阶段,桂林市生产技术比较落后,葡萄种植产量低、效益差,有些地方最 后毁园改种其他作物通过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不断努力,逐步总结出“合理定植、科学修 剪、V形搭架、避雨栽培、沟施底肥、定量留果、综合防治“一•整套适合桂林市葡萄生产 的栽培技术特别是成功推广了简易设施栽培以后,使桂林市葡萄由传统栽培向现代栽培 的方向转变,大幅度提升了桂林市葡萄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桂林市葡萄一•般的丰产园平 均每667带产量达到了 1000-1500kg,高产典型达到了 2500kg,以上,兴安、全州、资源、 灵川4个葡萄主产县都通过了无公害葡萄果品认证和产地认定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葡萄 评比中,桂林市选送的三个产品有两个获得金奖1.5经济效益不断增长葡萄产业经过多年的总结推广,面积产量和品质都得到大幅度提高,葡萄生产效益也相 应大幅度增长.目前,按1000-1500 kg/667m2 ,巨峰类平均价格<5元/ kg算,单造产值 5000-7500元/ 667m2 ,高产典型可达12500/ 667m2 ,提子平均价格按7元/ kg,算,单 造产值达7000-10500元/667带,高产典型可达17500/ 667m2 ,再加上二造果,平均产量 650/ 667m2 ,平均价格6元/ kg,产值达至!| 3900元/667m‘,如资源县中峰乡杨雄生种植 211带葡萄,年产值达到了 50多万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667 m2年产值万元以上的葡萄园 在桂林市比比皆是,葡萄成为桂林市水果生产效益最高的品种之一2. 形势分析近年来,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全区葡萄产业发展速度非常快,要确保桂 林市葡萄产业移居全区第一,力争全国领先,就要认真分析明确目标,制定措施,集中力 量搞好葡萄生产。
虽然桂林市葡萄产业仍然存在品种结构不尽合理、种植规模比较小、标 准化水平偏低、加工贮藏水平不高、品牌效益有待提高等一些问题,但自然条件、地理位 置、市场前景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葡萄始终都是桂林市促农增收的优势特色主 导产业之一2.1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桂林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20C , 1月平均温5. 6-9. 5C,历年低温 平均值-3—1. 3C, N10C有效积温5064-6388C,年Fl照时数达1300—2000h,年降雨量 1879. 5mm,气候光照强、温度高、雨水充足同时桂林市山地资源丰富,全市共有适宜葡萄 的荒坡地千万hni?占,可开发利用的空间非常大,加上桂林市空气清新,土壤肥沃,生态环 境良好,完全符合无公害葡萄产地环境要求,可以生产出优质安全葡萄果品2. 2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桂林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境内有桂阳公路、桂黄公路、321国道等公路干道贯穿规划 区东南西北;湘桂铁路与湘、粤、贵等省相连;桂海高速直通防城、钦州、北海等西南出 海的港口城市桂梧高速直通广东沿海各市;两江国际机场可直航全国各地港澳及东盟各国;加上正在修建功立业的桂兴高速和贵广高铁,构成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是桂北地 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为桂林的葡萄外销创造有利条件。
2.3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葡萄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保健功能,既是一种鲜食果品,也是一种保健食品 随着城市的扩容,来桂游客的增加及人民生活的提高,葡萄将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2.4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半前,桂林市葡萄产业己经具备了较在的生产规模,果农较好的掌握了葡萄生产技术; 全市建功立业有自治区级的广西果蔬菜研究所1家,建有了 50多个高标准葡萄生产基地, 建功立业有与葡萄相关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多个及果品农贸市场 10多个,培育了大批葡萄销售经纪人,形成了科研、推广、生产、销售加工五位一•体的高 效网络,进一步加强葡萄产业的发展后劲3. 存在的主要问严3. 1品牌培育不够、标准化意识不强葡萄产业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经营,但葡萄商品标准化、品牌 战略意识仍不强,还没有形成消费者认同的葡萄品牌,影响力有限,市场优势不明显,这 对于提高桂林市葡萄知名度,占领国内市场,开拓和扩展港澳及东南亚市场极为不利3.2基地规模小,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全市高标准葡萄生产基地建有50多个,面积在3hn?以上的葡萄园均是由企业和个人联 合投资,其余基本上以家庭分散为主,种植面积一般在0. 2-0. 4 hm2之间,经营规模普遍 较小,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栽培管理不够到位,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造成高产低 价的现象较为普遍,规模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成立的葡萄专业合作社、协会等经 济组织数量少,组织能力不强,与农户之间经济联系松散,“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 生产销售模式尚未真正形成,因而生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化服务方面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 用,从而影响葡萄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3. 3果品采后处理技术落后,营销网络不健全目前,桂林市所种葡萄以鲜食销售为主,85%以上的农户是统货销售,未经分级处理, 果品商品性差,葡萄果品采后贮藏、保鲜、加工、包装设施和技术落后,销售效益低下 葡萄果品销售渠道仍是以农户自主销售为主,缺乏专门的营销队伍,销售市场开拓力度不 强,同外地特别是沿海地区大型批发市场信息沟通较少,因而在葡萄果品销售上存在渠道 窄、价格不高、销路不畅等现象3. 4技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全市农业部门技术人才不少,但真正懂葡萄栽培技术、会管理的人才相对较少,特别 是近几年由于经费和编制等方面的原因,很少吸纳正规农业大中专院校的新生力量,同时 一些农技骨干长期得不到外出参观、进修学习的机会,知识严重老化,农技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与当前葡萄产业发展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3.5苗木市场混乱,预防葡萄病虫害侵入意识不强目前全市有90%的葡萄苗木由外地葡萄苗木商贩供苗,所供苗木假、劣事件时有发生, 主要表现在:一是品种纯度不够,苗木良莠不齐,投产后结果性能不稳定,果实品质差; 二是将抨插苗充当嫁接苗出售,出现结果差、早衰等现象;三是未经检疫,带有检疫性病 虫,种植后长势弱,成活率低,严格影响产量。
4、发展对策4.1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葡萄产业的发展一是成立桂林市葡萄产业领导小组,形成市(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 抓,各乡(镇)领导具体抓,县直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的良好格局,为加快桂 林市葡萄产业发展凝聚成强大的合力;二是成立桂林市葡萄科技组要以中国葡萄协会、 广西农科院为技术依托,聘请葡萄专家作为技术负责人,负责科技攻关、技术指导,确保 各项综合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4.2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健全产业化网络体系一是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葡萄协会)建设 两大关键环节,实现产业整体突破;二是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多种方式,扶持一批以 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葡萄产业的发展,逐步建立农工贸、产供 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机制;三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自负盈亏”的原则,发展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葡萄协会),提高果农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 组织,形成完整的市场服务体系,从而推进葡萄产业化经营4.3加强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一是建立和健全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为种植户、种植协会、流通企业提供技术 与信息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农民进行葡萄生产技 术培训、农产品营销和农业经济管理的培训,培养一批种植葡萄的专门技术人才、农民技 术骨干和经营能手,全面提高生产者的实施水平和管理水平;三是在做好引进高产、优质 葡萄新品种的基础上,对早、中、晚不同成熟期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四是大力推广普及葡 萄避雨设施栽培、科学修剪、平架式或T+V型搭架、疏花疏果、果实套袋、配方施肥、综 合防治病虫害等无公害葡萄高产栽培技术,不断提高种植管理水平。
4.4建立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为葡萄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苗木一是要尽快建立各地高标准、高质量的葡萄苗木繁育基地,严格按照葡萄无病毒繁育 体系所规定的程序进行苗木繁育,保证葡萄苗木纯正、优质、不携带检疫性病虫,遏止到 处乱购苗木、购假劣苗木的现象,控制葡萄检疫性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二是县、乡(镇) 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于葡萄苗木生产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资金上给予倾斜,大力扶持无病 毒苗木生产和推广4.5提高采后处理技术,增加经济效益欧亚种葡萄产品由于质量优、品位高,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价格优势明显,竞争能力 强,但由于果农采后普遍未进行精细的分级和包装处理,在市场上售价不是很高,降低了 经济效益因此,要在葡萄的包装、贮藏、保鲜、运输技术上加以攻关,引进先进实用技 术,加大普及推广葡萄采后商品化处理力度,提高葡萄果品的商品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增加果农和流通组织的经济效益4.6强化功能拓展,推进观光葡萄园区建设随着葡萄产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单一的葡萄果品生产功能己不能满足人 们的需要,加快观光葡萄园区建设,拓展葡萄产业功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以优势资源为 依托,客源市场为导向,旅游产品为核心,生态环境为基础,综合效益为目标,筛选一•批 高起点,高标准及生态环境好的葡萄园区,加大扶持力度,引入社会资金,做好改造规划、 提升定杆高度,推广平棚搭架,建设绿色长廊,开展环境治理,完善配套设施,突出主题 特色,创建-批可以为游客提供行、游、住、食、购、娱全方位服务的现光葡萄园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