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三章日本古典园林3说课讲解.ppt

124页
  • 卖家[上传人]:yuzo****123
  • 文档编号:270132438
  • 上传时间:2022-03-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56MB
  • / 1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日本古典园林n从总体上看,日本园林源于中国,从汉末开始,日本不断向中国派出汉使,从汉末到平安时期宇多天皇宽平六年(公元894年),期间655年全方位学习中国文化平安时代后期,停止派出汉使,以后又有恢复,但大不如前,日本人开始把中国文化进行日本化(也称和化)随着航海技术的提高,民间来往增加,以及中国学者艺人的东渡,日本造园技术又进一步提高 n中国系统中、日古典园林异同?n宗教影响净土庭园、书院造庭院n创作手法更具写意、象征意味枯山水、茶庭n回游庭园与中国园林手法相近(巧于裁减、曲折幽致、分区设景、增加层次、缩小尺度);与现存的中国园林有显著差异建筑比重;选石、置石;铺地、墙垣、小品;植物地理条件n日本本土由本州、九州、 四国、北海道四个大岛以及几百个小岛组成,岛国没有像中国大陆那样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也较少险峻的高山岛上丘陵起伏、植被丰富,漫长的海岸线曲折蜿蜒,沿岸多为富饶的带状平原因此,海岛景观和丘陵景观就成为日本自然风致的主要内容,也是日本园林造景的渊源 园林简史n大和时期、飞鸟时期(公元300710) 池泉庭 園雏形 n奈良时期(710794) 池泉庭園 n平安时期(7941192) 池泉庭園成熟,演化为净土庭园和寝殿造庭园 n镰仓时期(11851392) 早期枯山水 n室町时期 (13921568) 后期枯山水 n桃山时期 (15681615) 茶庭 n江户时期(16151867) 回游庭園(后期池泉庭園) 第一节 池泉庭园 n一、大和、飞鸟时期:n池泉庭园的雏形 n大和时代:穿池起苑,以盛禽兽;曲水宴 n飞鸟时代:构筑须弥山和吴桥 (池、岛、山、桥);池边采用洲浜缓坡入水(日本特色)n飞鸟时代造园远胜于大和时代。

      n从技术源流上看,来源于中国经朝鲜传入 二、奈良时期 (1)n飞鸟末期的“大化改新”推翻了奴隶主大贵族的统治,正式确立以天皇为首的封建制度公元710年奠都平城京(奈良),是为“奈良时期”(710794)的开始 n奈良时期,日本全面吸收中国盛唐的封建文化,先后派遣“遣唐使”19次 二、奈良时期(2)n奈良园林一般都以水池为中心水池有源有流,池中有岛屿洲渚,显示“川景”、“海景”、“石组”的形象之类,水池的一面为厅堂,共余三面种植花木,园林的规模不大,水池多为观赏和曲水宴之用,不能泛舟,这就是早期池泉庭园的典型样式,也是日本最早出现的一种园林类型 三、平安时期(1)n奈良末期,佛教因统治阶级的扶持、民间的信仰而势力逐渐膨胀,平城京的寺院数量激增,构成对皇室的政治威胁天皇为了避开寺院的这种威胁,于公元794年把首都迁至奈良西南的平安京(京都),此后的400余年间史称“平安时期”(7941192)这时候,唐代文化和汉地佛教文化的影响仍然是主流,但政府已停派遣唐使,逐渐摆脱直接的摹仿而转入融解、复合、变异,发展民族文化的阶段三、平安时期(2)n平安园林在奈良池泉庭园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同时又受到中国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和中国汉地佛教净土宗的启迪而形成平安风格。

      n平安时期是日本历史上皇室封建集权的极盛时期,皇家园林比之上代,规模更大, 内容更多,园居活动也更为频繁建置在平安京宫城的神泉苑、朱雀院、淳和院以及建在郊外的嵯峨院都是当时最著名的御苑 神泉苑n神泉苑大约兴建于8世纪末、9世纪初主体建筑物为唐样的二层楼阁“乾临阁”,两侧翼以曲尺形游廊,游廊端部临水池分别为二水阁形成环抱之势池中央为直径50米的“中岛”,象征蓬莱岛 n神泉苑是平安朝皇室的豪华铺张的游园活动的主要场所 朱雀院 n源氏物语有一段文字记述天皇经常夜幸此园泛舟游池,并在中岛上燃放“篝火灯”的情况此园也作为皇室和贵族子弟举行考试的地方,每届考期“学生皆乘舟,行中岛作诗”,所谓“放岛试事”,传为一时之美谈 源氏物语n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作品的成书年代至今未有确切的说法,一般认为是在一一年至一八年间,因此可以说,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三、平安时期(3)n平安时期的皇家园林不仅供游赏,也是多种娱乐、饮宴活动的中心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的奢华,也标志着池泉庭园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达到更高的水平。

      但更足以代表平安园林风格的,则是由池泉庭园衍生出来的“寝殿造庭园”和“净土庭园” 第二节 寝殿造庭园、净土庭园 n一、寝殿造庭园 n在模仿皇家园林的过程中,在国风时代创造了私家园林的寝殿造园林 n寝殿造庭园由建筑、露地、池岛三部分组成寝殿建筑群坐北朝南,寝殿居中,两侧以回廊联系其他建筑物呈环抱式的不对称布局回廊的尽端建临池的水榭“钓殿”,廊间设门作为园林的出入口建筑群之前为水池,池中三岛鼎列则是“一池三山”的模式注n从与大唐关系及文化特征上分前后两期,平安开朝至废除遗唐使之制正好一百年,史称弘仁贞观时代此时由贵族官吏形成宫廷文化,全面吸收中国文化,故又称为唐风文化 n废除遣唐使以后近三百年称国风文化,在继承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唐风文化,形成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假名的产生,国文学的繁荣,出现古今集、伊势物语、竹取物语、宇津保物语、落漥物语、源氏物语、土佐日记、紫式部日记、枕草子等著作;净土教发达;美术、建筑、园林、雕刻和绘画的民族化寝殿造庭园(2)n最大的中岛架拱形木桥接岸,桥上朱漆勾片栏干,其余二岛架设较小的平桥,一弯活水水道从寝殿后面穿过再沿东侧回廊弯弯曲曲地引入池中。

      水池与寝殿建筑之间的一片平地叫做露地,地上满铺白沙,花木种植在露地的边缘以外、环池的岸边和岛上池中可泛舟,水道可设曲水宴 寝殿造庭园(3)n这种园林的布局具有建筑-露地-池岛的固定序列,而以露地为中心,水道居左侧,既体现了传自中国的堪舆学说的“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原则,也保留着日本原始神道教影响的痕迹,原始神道教的巫师经常在森林中开辟一块干净的方形地段,上铺素色卵石,周围绕以藩篱,作为召唤神灵的坛地寝殿造窿园的露池多少保持着坛地的功能和形式 寝殿造庭园(4)n据当时文献的记载,寝殿造园林几乎成了私家造园的唯一形式,就连皇家的宫苑也多有采用的有关于这种园林形式的相地、规划、设计方面的意匠和技法,均载入成书于13世纪初叶的一部造园专著作庭记里 二、净土庭园 n寝殿造园林是平安时期的世俗园林的主流,净土园林则是日本寺院园林具有佛教宗教特色的开始n净土宗的佛寺把殿堂建筑与园林结合起来以表现“净土”的形象,利用造园艺术的手段把西天极乐世界具体地复现于人间于是,寺院开始园林化,殿堂与园林融为一体而逐渐形成一种具有宗教意境的园林净土庭园 净土宗 n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故名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又称莲宗。

      实际创立者为唐代善导n经典: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世亲的往生论为该宗所依经典n该宗由于修行方法简便,人人都能做以,故自中唐以后广泛流行宋明以后与禅宗融合,很快普及于一般社会,有所谓“家家弥陀佛”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早期净土庭园n早期的净土庭园,可举京都东南面的佛寺“平等院”为例这座净土宗佛寺建成于1053年正殿为唐样的楼阁“阿弥陀堂”,两侧回廊翼然犹如凤凰展翅,又名“凤凰堂”,它建置在水池中央的中岛上象征西天的七宝楼阁n池中遍植莲花,架设七宝作成的接引桥,环池树林的枝上悬挂丝织的鸟巢,岛上孔雀开屏、鹦鹉学舌,完全是一派阿弥陀经所描绘的西天宝池的景色 阿弥陀经n“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凤凰堂n平等院凤凰堂,建于1051年,其形制尚保留敦煌壁画中唐佛寺之韵味。

      凤凰堂设计构思仿造极乐世界的净土,形式和色彩力求辉煌欢快其平面摹似凤凰飞翔之状因之得名正殿为凤身,左右廊为风翅,后廊是凤尾,平面富于变化和动感正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两翼檐下加装饰性平坐,转角部分升高作攒尖顶正殿屋顶正脊两端各置一铜凤,门上和檐下缀各种铜饰,殿内有精美的绘画和雕刻,还用金箔、珠玉、金属透雕等多种工艺手段作装饰当时贵族向往佛教中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故而这种华丽的唐式佛寺建筑得到了发展 后期净土庭园n后期的寺院净土庭园受到世俗的寝殿造庭园的影响,象征七宝楼阁的正殿已从中岛移至水池的北岸,并仿效寝殿造建筑的布置突出两翼回廊环抱的形势,在回廊的端部分别建置钟楼和藏经楼水池本身则更多地强调天然海景的意趣,但仍保留着“接引桥”的宗教色彩n 1117年建成的平泉县毛越寺即是典型的一例 净土庭园与寝殿造庭园n贵族、官僚们为了攀附寺院的宗教势力,以便生前保住他们的社会地位,死后往生西方净土,寝殿造庭园的池、岛布置也极力摹仿净土庭园的格局于是出现净土庭园与寝殿造庭园合流的现象n纵观平安时期园林发展的情况,有两个倾向值得注意 :1、民族化的倾向 ;2、宗教化的倾向 第三节 枯山水书院造庭园 n背景:平安末期,武士阶层中以宗室出身的地方豪族源氏和平氏为中心聚合成关东和关西两大集团,各自拥有大量的庄园和武土。

      1185年关东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灭平氏,夺取政权并在关东的镰仓(东京附近)建立“幕府”,自任将军,开始了幕府专政的武家政治时期从这时起直到德川幕府灭亡时将近700年间,幕府的将军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幕府时期n幕府专政的武家政治时期包括: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史称“镰仓时期”(11851392)1392年,将军足利氏执政,把幕府迁回京都的室町,史称“室町时期” (13921568)其后,丰臣秀吉执政,史称“桃山时期”(15681615) 1615年,将军德川氏执政,把幕府迁到江户(东京),史称“江户时期”(1615一1867) 一、禅宗与前期枯山水 (1)n镰仓时期,汉地佛教的禅宗传入日本n惠能创立的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禅定”的坐禅修持方式也比其他各宗甚至比净土宗的都更为简单因此信徒甚众n禅宗讲求哲理,其哲理的主旨在于超然物外,不重具体外象而重内在精神,把大千世界的纷纭高度抽象化为此时此地的悟性,颇有些老庄的意味,很适合中国知识分子的胃口知识界乐于接受,形成谈禅理、悟禅机的风尚一、禅宗与前期枯山水(2)n到宋代,禅宗压倒其他各宗而大为兴盛,对当时的理学、文学、绘画都有很大的影响。

      南宋时禅宗在江南尤为流行;江南一带的禅宗“五山十刹”成了全国最著名的佛寺和佛教文化中心n禅宗的简易修持方法很能适应于文化较低的武士阶层的要求,而它的抑压人性,使人心如木石的极端克已主义的特点又确实符合武士的心理状态因此,幕府也很重视禅宗佛教在幕府政权的支持下,逐渐取代净土宗在日本广为流布起来,历数百年而不袁 一、禅宗与前期枯山水(3)n日本各地大量兴建禅宗寺院,确立了“禅宗七堂伽蓝”的寺院建筑制度仿效中国做法,定出禅寺的“五山十刹”n禅宗僧侣效法宋代禅僧都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他们精研汉学,长于诗文、书法和绘画五山文学”就是由禅僧的文学活动而启其端 一、禅宗与前期枯山水(4)n寺院园林也像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接受禅宗思想的浸润而形成禅宗风格的园林,并且逐渐取净土园林而代之禅僧中也涌现出不少的造园家,日本的禅僧造园犹如中国的文人造园n京都的西芳寺庭园和天龙寺龟山殿庭园是早期禅宗园林的两个代表作,由禅僧梦窗疎石设计 禅宗与五山文学n汉文学兴盛期(奈良时代)“国风文学”(平安时代)五山文学(室町时期)n五山文学,比起平安朝时代贵族玩弄的汉文学以及江户时代的儒者所作的汉文学来,远为优秀,完全摆脱了日本腔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