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老虎磨牙.doc
3页老虎磨牙教学目标: 1、学习鼓的敲击方法,尝试敲击出强弱、长短、音色、节奏不同的声音,表现不同的情境 2、能集中注意力聆听打击乐合奏《老虎合奏》,感受鼓的变化,在老师的启示下想象老虎磨牙的场景教学过程: 一、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片段) 《老虎磨牙》是一部纯打击乐作品,首先可以让学生看一看实物或者图片,认一认这些乐器,听一听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告诉学生我们要欣赏的曲子就是用这些乐器以其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而完成的大鼓和大擦是领奏乐器 首先,鼓励学生探索乐器不同的敲击方法(不同的敲击方法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形象选择节奏和敲击方法,如小兔跳、马儿跑、大象走路等从简单的设计入手,让学生尝试编创的快乐,诱发其兴趣接着,进一步加大难度,思考:如何表现老虎的形象?你会从哪几方面表现呢?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和创造更易于理解作品 该乐曲较长,教师可以截取片段让学生分段欣赏,引导分析: 片段1:引子——寂静的山林(鼓和双响筒) 片段2:老虎的吼声(鼓的轮奏、钹的磨动) 片段3:老虎的脚步声(松弛地敲鼓,从鼓边到鼓中央) 片段4:老虎追赶猎物(音乐变急促,追赶似的) 片段5:老虎磨牙(刮鼓边) 通过欣赏音乐片段,听辨乐器和敲击方法,画出图形谱,分析了解音乐家事如何用节奏、乐器音色、演奏方法来表现音乐的。
并根据图形谱,随音乐做出相应的演奏乐器动作 最后,完整地欣赏,用学生“给乐曲取小标题”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想象二、情景表演:虎大王来了情景表演“虎大王来了”是结合《老虎磨牙》的欣赏进行的,安排在欣赏之后 片段1、“森林里,虎大王正在悠闲地散步”可以轻松地敲击鼓面来表现 片段2:“虎大王饿了,它开始在石头上磨牙用鼓槌急促地刮鼓边表示 3:“虎大王发现猎物,它慢悠悠地走过去敲击鼓面的声音要与片段1有所区别,不能太轻松,要稍微“紧”一些、短促一些 片段4:“虎大王加快了速度,猛地一扑……”敲击的力度要由弱变强,速度也要由慢变快,最后要用一声最强音“啪”表现虎大王捉到了猎物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声音游戏,教师可做“旁白”,引导学生用鼓来表现“虎大王来了”的情景,在学生能较好完成演奏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一些其他的打击乐或一些音效,增加音乐的表现力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1、学唱《大鼓和小鼓》,2、成长的足迹:情景表演、模唱歌谱教学目标: 能够整齐的演唱地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用歌声表达歌曲的情绪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学过程: 一、学唱《大鼓和小鼓》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学做“应声阿哥”,和老师一起对着大山做回声游戏。
老师:“喂——你在哪里?——”学生做“回声”来回答比较声音的强弱,强的用F表示,弱的用P来表示 接着,出示两个正在哭泣的f、p记号,引起学生关注 师:咦?你们两个小家伙怎么了?噢!原来它们迷路了,不认识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你能帮帮它们吗? 老师范唱歌曲,引导学生听音乐辨强弱,将强弱记号送回家,即将强弱记号写在谱例上 用听唱法学唱 在歌曲学会后,出示大、小军鼓,让学生用“嗵 嗵”和“咚咚 咚”处为歌曲伴奏 大军鼓:X X 小军鼓:XX X 最后,学生一起演奏,师生评价,选出最优秀的带领同学一起表现 二、成长的足迹: 活动一是情景表演“来了”的提升练习安排在情景表演之后 片段1:“森林里,虎大王正在悠闲地散步”和片段2: “虎大王磨牙”用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节奏,敲击的时候要注意表现出二拍子的韵律 片段3:“虎大王扑食”,建议用这样的节奏“xx xx xx xx …… x”前面的八分音符节奏可以表现虎大王在奔跑,最后一个四分音符表现虎大王扑食成功 活动二是要求学生跟着老师模唱《大鼓和小鼓》的旋律《大鼓和小鼓》的旋律巧妙地安排在大小军鼓的上面,既表现出引音的高低,又将节奏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