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国辉基础会计笔记.doc
39页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产生1.是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而产生2.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出现剩余产品和生产社会化3.产生的必要性:生产的需要;资源的稀缺性的需要;生产专业化的需要二.会计的发展(一)会计的萌芽阶段(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奴隶社会以前的会计):没有专门的会计职业(二)古代会计(古 1494复式簿记):会计职能出现,会计名词产生,发展缓慢,没有形成统一的计量单位,单式簿记,没有形成单独的学科1.西周时期,“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 零星算之为“计”“会计”即“月计岁会” 总和算之为“会”2.西汉时期,中国产生“三柱结算法” 公式:入 — 去 = 余 本期收入 本期支出 本期结余3.唐宋时期,中国产生“四柱结算法” 公式: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 期初结存 本期收入 本期支出 期末结存4.明末清初,中国创建复式记账法——“龙门账” 公式:进 - 缴 = 存 - 该 收入 支出 资产、债务 负债、投资(三)近代会计(复式簿记运用 20世纪50年代)会计史上的两大里程碑:①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会计之父)出版了《算 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
② 1854年,英国苏格兰成立了爱丁堡会计师协会,会计职业出现四)现代会计(20世纪50年代 今)1.会计学理论的创立2.会计理论和方法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3.审计基本理论的创立4.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三.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附带职能 独立职能 独立学科2.实物计量 货币的综合计量3.原始计录与计量 单式记账 复式记账 目标管理4.手工操作 机械操作 电算化第二节 会计的含义一.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二.会计管理活动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促使人们权衡利弊、比较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营管理 和经济管理,而在每个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三.会计的属性(性质) 技术性(自然属性):反映生产力的技术与组织的需求,与生产力相联系 社会性(社会属性):反映单位经济管理活动,与生产关系相联系。
三.会计学及其分支1.含义:人们对社会实践进行科学总结而形成的知识体系2. 分支(P6)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职能含义: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功能1. 核算(观念总结)职能:会计能够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地将一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会计事项表现出来,以达到揭示会计事项的本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目的转换 四个程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确认 计量(算帐) 报告① 实现条件 三个阶段:记账、算帐、报账 输入 记录(记账) 输出(报账)② 特点: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完整性,连续性和 系统性2. 监督(控制)职能: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目的,按照有关的法规和计划,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目的 经济业务的真实性①监督内容 财务收支的合法性 公共财产的完整性 强制性和严肃性 ②特点 完整性(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连续性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3.二者关系: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4.六项派生职能:反应经济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果,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
二.会计的目标1.会计目标:对会计自身所提供经济信息的内容、种类、时间、方式及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基本目标:提高经济效益2.两个层次 why 为什么提供会计信息?决策的需要 具体目标:提供会计信息 who 向谁提供会计信息?信息使用者 what 提供什么会计信息?财务状况、经 营成果、现金流 How 怎样提供会计信息?财务会计报告 决策有用观:强调反映信息及时相关性3.两种学术观点 受托责任观:强调反映信息可靠性第四节 会计的任务和作用一、会计的任务:通过会计的职能所应该完成的工作,它是会计的职能具体化一)反映和监督各会计主体对财经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
二)反映和监督各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营管理三)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及其他有关资料,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二、会计的作用 取决两个重要因素:会计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会计工作所处的历史社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会计自身的内在本质有关的因素(会计的职能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程度)积极:为国家进行宏观调、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加强经济核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 保证企业投入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为投资者提供财务报告,以便于其进行正确的投资政策消极:会计信息失真第五节 会计的方法一.会计的方法:用来反应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会计方法具体包括核算、监督、分析等方法二.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对企事业、机关单位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全面地反应和监督所采用的方法1.设置会计账户 2.复式记账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4.登记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方法应用程序: 资料收集转换阶段 储存计算阶段 整理报出阶段会计报表账簿原始凭证经济业务 转换 登记 编制财产清查成本计算记账凭证设置账户复式记账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一节会计对象一. 会计对象含义:是会计所要反应和监督的内容(客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宏观上讲: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包括 微观上讲:一个单位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单位的经济业务二. 资金运动过程根据不同行业分析: 三个阶段:资金投入、运用与退出 货币资金 三个过程:供应、生产与销售过程 储备资金 资金分为四种形态:生产资金 1.工业企业资金运动分析 空间上并存 成品资金 资金运动特点:时间上相互继起 具有补偿性和增值性 三个阶段:资金投入、运用与退出 两个过程:供应、生产与销售过程 2.商品流通企业资金运动 货币资金 资金分为两种形态: 空间上并存 商品资金 资金运动特点:时间上相互继起 具有补偿性和增值性 两个阶段:资金取得与运用3.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特点:直线式的一线运动工资等费用重新投入生产周转三.资金运动状态资金运动过程中有静态和动态两种表现 资金运动静态表现指单位在某一时点上的资产总值和权益总值,其内容反映在资产负债 表中。
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指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阶段不断转变形态的后果,表现为收入、费用和利润,它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其内容反映在利润表中 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资产总值 存货: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企业的资金分布及存在状态 债权: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