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45283435
  • 上传时间:2022-08-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25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练习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兴趣爱好的人境界最高 C.“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匹夫是指普通的人、男子汉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为: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而”有转折的味道,可见,知新比温故是更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基础知识(共5小题) 2.古今异义 (1)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今义: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古义:   今义:   3.【重点实词】解释加点字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不逾矩    (4)思而不学则殆    (5)人不堪其忧    (6)三军可夺帅也    4.字音字形。

      愠    三省吾身    逾矩    罔    殆    dān食    不kān其忧    曲gōng    dǔ志    5.【一词多义】解释加点字 (1)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知之为知之    (2)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宋代朱熹把它和  、  、  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  ,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  学派的创始人 三.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7.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逾矩   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你的启示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孔子是  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 相委而去 B.于我如浮云 其一犬坐于前 C.思而不学则殆 淫慢则不能励精 D.曲肱而枕之 下车引之 (3)请用自己的话解释“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的意思 (4)《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5)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兴趣爱好的人境界最高 C.“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匹夫是指普通的人、男子汉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为: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而”有转折的味道,可见,知新比温故是更重要的学习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A.有误,《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B.有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正确; D.有误,“而”有承接的味道,可见,温故是基础,知新是更高境界 故选:C 二.基础知识(共5小题) 2.古今异义 (1)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多次  今义: 表示数量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古义: 好的方面  今义: 善良  【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古今异义词的积累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古今字形相同但意义用法不同的词 【解答】(1)句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三:古义,多次今义,表示数量 (2)句意: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善:古义,好的方面今义,善良 答案: (1)多次表示数量 (2)好的方面善良 3.【重点实词】解释加点字 (1)学而时习之  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反省  (3)不逾矩  超过  (4)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  (5)人不堪其忧  忍受  (6)三军可夺帅也  改变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解答】(1)句意为: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时:按时 (2)句意为: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省:反省 (3)句意为:不会超过规矩逾:超过 (4)句意为: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殆:有害 (5)句意为: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堪:忍受 (6)句意为: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夺:改变 答案: (1)按时 (2)反省 (3)超过 (4)有害 (5)忍受 (6)改变 4.字音字形 愠  yùn  三省吾身  xǐng  逾矩  jǔ  罔  wǎng  殆  dài  dān食  箪  不kān其忧  堪  曲gōng  肱  dǔ志  笃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答案: yùnxǐngjǔwǎngdài箪堪肱笃 5.【一词多义】解释加点字。

      (1)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知之为知之  是  (2)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解答】(1)句意: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为:替 句意:知道就是知道 (2)句意: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乐:快乐 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乐:以……为乐 答案: (1)替;是 (2)快乐;以……为乐 6.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记录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宋代朱熹把它和 《大学》 、 《中庸》 、 《孟子》 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 丘 ,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 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解答】(1)结合掌握的知识可知,《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结合掌握的知识可知,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答案: (1)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大学》;《中庸》;《孟子》 (2)丘;儒家 三.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7.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