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美学》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ppt

49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7926881
  • 上传时间:2018-07-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18MB
  • / 4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美学教师:周红兵 :18956904316 E-mail:zhou234@1教材v教材:朱立元主 编:《美学》(修 订版),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7月第2版2朱立元v复旦大学中文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3课外阅读书目1.几本基本书目:周宪《什么是美学?》、宗白华《 美学散步》、《美的历程》 、朱光潜《西方 美学史》 2.有兴趣兼学有余力者:可选美学史中某代表人物著 作任一读之,西方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 、康德、席勒、马克思、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 、福柯、德里达、詹姆逊、伽达默尔、杜夫海纳等 ,中国如诸子百家、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 白华、、蒋孔阳、刘小枫等4一句题外话v世界美学热在中国,中国美学热在安徽v朱光潜、宗白华、邓以蛰5第一章 审美现象 与美学学科6v第一节 审美现象v第二节 美学的诞生与学科性质v第三节 美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方法7第一节 审美现象v一、审美是基本的人生体验之一v1.在自然中,能够获得审美的经验89v“人在画中游”v郭熙:“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日淡冶 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10v2.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获得审美经验颜回: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11v3.审美更加普遍必然地体现在艺术的创造和 欣赏中——徐悲鸿《八 骏图》12v但丁:她走着,一边在倾听颂扬,身上 放射着福祉的温和之光;仿佛天上的精 灵,化身出现于尘壤这幅画没有丝毫 艺术上的虚伪和造作,只有惊人的朴素 ,单纯中见深奥画面像一个舞台,当 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 送她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 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 下桂冠,虔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圣 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表着平 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 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 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着 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 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 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 灵的汇合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 从天而降的圣母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初 看丝毫不觉其动,但是当我们注目深视 时,仿佛她正向你走来,她年轻美丽的 面孔庄重、平和,细看那颤动的双唇, 仿佛听到圣母的祝福 欣赏:拉斐尔欣赏:拉斐尔《《西斯廷圣母西斯廷圣母 》》13二、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v1.审美v(1)审美的组词方式:“审”+“美” v(2)美一定和人有关系,没有人就无所谓美 ,美只有对人来说才具有价值。

      142.审美现象(美之价值,莫不由人)v审美现象是审美主客体的有机组合,或者说应当 是主客体之间一种特定的审美关系v离开了人,任何对象无所谓美不美;有了人,才 有了美v美是属人的美,审美是属人的现象审美现象是 以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的,是审美关系中 的现象15v3.审美关系v只有当人和世界发生审美关系时才会出现审 美现象,如大自然瓣美,原始人等;v我们只有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入手,才能 懂得审美现象的真正含义v人与现实世界的审美关系和其他的关系相比 有什么不同呢?16审美关系的特点v——蒋孔阳《美学新论》v(1)审美关系是通过主体的感 觉器官和现实建立关系,而它 把握的对象也具有感性的形象 性与直觉性;v(2)审美关系是自由的:外在 的、内在的v(3)审美关系是人作为一个整 体和现实发生关系;v(4)审美关系还特别是人对现 实的一种情感关系17三、审美现象的构成v(一)“关系在先”原则v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欣赏者的审美知觉)都是在 两者的相互关系和活动中同时形成的在时间上, 审美关系的建构与审美主体体的生成是同时的、同 步的,没有先后之分;但是,从逻辑上讲,则是审 美关系在先,审美主客体在后,审美关系是审美主 客体的确定者,审美关系之前和之外,无所谓审美 主体和审美客体。

      这就是“关系在先”的原则18(二)审美现象的三个构成要素审美现象审美主体审美主客体 之间的审美关系审美对象(审美 客体)191.审美对象v审美对象是 与主体发生 审美关系的 自然、艺术 、社会、科 学等多种多 样的对象形式层意蕴层“存在”层202.审美主体v审美主体 是进入审 美关系的 人及其美 感v审美主体有感官快适——对应 于形式层v审美主体方面有渗透着情感因 素的理解——对应于意蕴层v审美主体有整体的生命承担— —对应于“存在层”213.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vA,静观关系vB,对话关系vC,存在关系22李白:《独坐敬亭山》23四、审美现象的历史性v(一)审美现象的历史性:指的是审美现象 本身以及人们对审美现象的反思都不是从来 如此,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生存的历 史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在这一演变过程中, 它们既有历史的延伸性,又有不同时代和语 境造成的差异性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24(二)“美”的观念和范畴的历史演变v1.中国v笠原仲二的观点:v始于味觉,美字的最早含义就是味觉引起的甜美感受v《说文解字》:“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美也善同意。

      ——味觉v《韩非子》:“夫香美脆味,厚酒脆肉,甘口而病形”——嗅觉 的满足v《列子·杨朱》:“则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为哉?为美厚乐,为 声色尔”——与视觉、听觉、味觉的安乐享受相牵连v——结论:古代中国“美”就是诉诸味觉、嗅觉、视觉、听觉、 触觉的官能性感受这种官能性感觉不仅能满足人的本能的自 然欲求,而且能给人以生命的充实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领悟到人生的意义、愉悦和快乐 25“美”的几种说法v(1)味觉说——笠原仲 二v(2)女美说v(3)羊人为美说v(4)性美说 ——陈良运《美的考索》——甲骨文:美26v2.西方v(1)古希腊早期v(2)中世纪神学v(3)文艺复兴27(二)审美现象历史性的理解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v1.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审美现象v2.理解审美现象的历史性,有助于更准确地 把握美学的发展演变28第二节 美学的诞生与学科性质v一、审美意识、美 学思想、美学学科v审美现象的演变三 个阶段或三个层次:美学 学科美学思想审美意识29现实中的美社会美 —人的美 艺术美—艺术作品的美自然美—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致用 比德 畅神 30审美意识的产生q内涵: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 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q初级审美意识、高级审美意识q形成时期:人类社会发展初期q适用地域:中国、欧洲31狩猎时代的原始人洞穴壁画 马格德林时期,法国拉斯科洞窟《鹿》《马、牛、鹿》32中国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装饰品33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彩陶盆34v——到了文艺复兴以后,随 着近找科学的发展,各门学 科的分工愈来愈深入,而人 类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也 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复杂, 因此,美学终于从哲学与文 艺理论当中独立出来,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样,美 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 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先有审 美意识,后有美学思想,最 后才有美学这一门学科的生 产和建立蒋孔阳(1923-1999)35二、鲍姆加登与“美学”v美学之父——鲍姆嘉通v(Alexander Gottliel Baumgarten ,1714 — 1762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 学家、美学家历来在美学 史上形成共识的看法是他第 一个采用“Aesthetica”的 术语,提出并建立了美学这 一特殊的哲学学科,被誉为 “美学之父”36v18世纪初,唯理主义哲学体系v莱布尼茨、沃尔夫,认为认识包括高级部分与低级部分,即思维与感觉或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

      莱布尼茨(单子)沃尔夫 (划分知识体系)鲍姆加登37一些国家的图书馆中藏有 1735年德国出版的一本小书— —这是鲍姆嘉通用拉丁语写成 的学位论文,题目是《关于诗 的哲学默想录》这本书第一 次使用了“美学”一词,这是 鲍 姆嘉通根据希腊语“埃斯特惕 卡”( Aesthetica )构成的 , 原意是“感性知觉”或“感性 学” 1750年,他正式以“埃斯特惕 卡”命名他的《美学》一书 “美学”这个术语从此流行开 来38v1735年所写的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可理解可理解的事物的事物’’是通过高级认知能力作为逻辑学体系去把握的;是通过高级认知能力作为逻辑学体系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可感知的事物’’[ [是通过低级的认知能力是通过低级的认知能力] ]作为知觉的科作为知觉的科学或学或‘‘感性学感性学’’的对象来感知的的对象来感知的vAesthetik(德文) Aesthetica(拉丁文) Aesthetic(英文)v感性学v直译:伊斯特惕克; 意译:美学 1735年1742年1750年39“美学”(“感性学”)v这门学科“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 ,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 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是“对以美的方式思维 过的东西所作的共相的理论考察”。

      40v他的美学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v1、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v2、“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41看来,他的想法的产生有如下述笛卡尔、斯宾诺莎、莱 布尼茨和沃尔夫,作为唯智主义的哲学家,形成一条连 续不断的系统,尽管莱布尼茨反对斯宾诺莎的“本质” 的抽象统一在这个完整的系统中,激情和感官知觉都 是从抽象智力的角度来加以描述的,因此,都是消极地 ,按照把它们与一个抽象的观念区别开来的属性来描述 的在斯宾诺莎看来,感官知觉和激情都是“混乱的思 想行为”,而在沃尔夫的心理学中,认识的“暧昧”部 分有一整套心理能力,同明确的智力的心理能力相应 在理论的和实用的逻辑科学,即逻辑方法中,沃尔夫把 清晰的思想当作理论哲学——形而上学——的初步加以 论述这个理论哲学分为四个部分,即本体论、宇宙论 、伦理学和懒觉鲍姆嘉通千方百计不断地把对于科学 的考察分得更细——他写过一部《哲学百科全书纲要》 这个术语是德国哲学从后期希腊教育和中古时代的教 育中继承下来的因此,鲍姆嘉通就想到在沃尔夫的逻 辑学,即清晰的认识方法前面增添一门更在先的科学, 即感觉的或朦胧的认识方法,叫做“埃斯特惕克”。

      ——鲍桑葵:《美学史》,第166-167页,人大2010年版42第三节 美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方法v一、美学的研究对象v(一)西方:四种看法v1.美:柏拉图、鲍姆嘉通v2.艺术:普洛丁、黑格尔v3.人的审美心理、感受、意识:康德、里普 斯、布洛、弗洛伊德、荣格、萨特v4.世界现象的全体::尼采、海德格尔43(二)中国当代v1.美v2.艺术v3.人的审美心理、审美感受、审美经验为对 象v4.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与西方大致接近 (思考: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关系)44(三)本书观点:v审美活动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艺术活动 是审美活动的最典型、最集中和最高级的形 态v概而言之,美学作为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 科,其主要研究对象应是以艺术活动为典范 的现实的审美活动45二、美学的学科定位人类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46美学应当归属于人文科学美学所面对的审美对象, 不同于自然科学所面对的 审美对象美学所面对的审美对象,也 不同于社会科学所面对的 审美对象审美现象的反思是一种典型 的人文学科的反思方式47美学的边缘性、综合性及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v边缘性、综合性v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哲学 (2)心理学 (3)伦理学 (4)社会学 (5)人类学 (6)考古学 等等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对话的多重关系中,如何既有效吸收诸多兄弟学科的成 果,又有效保持本学科的独立性?自性与他性如何共处?独立性与开放性如何平 衡?或者从根本上来说,这就不是一个问题?)48美学到底是什么?v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科学,是将以 艺术活动为典型的现实的审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 学问,是一门以人类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