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现代交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docx
10页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 --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姓名 陶建敏 学号 201308002107 姓名 贺鹤 学号 201308002118 专业 通信工程 班级 通信 1301 班 实验课程名称 时分交换、数字时分中继自环通信 指导教师及职称 胡蓉 讲师 开课学期 2015 至 2016 学年 上 学期 上课时间 2015 年12 月7 日 湖南科技学院教务处编印 -- 实验名称:时分交换、数字时分中继自环 实验时间: 2015.12.9 通信 小 组 合 作 : -- 小组成员:陶建敏、贺鹤 是○√ 否○ 1、 实验目的: 1、掌握程控时分交换网络的基本原理; 、了解 MT8980芯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 通过时隙的改变和调整实验,进一步理解时分复用的概念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1、 RZ8683实验箱 2 、单机两部 3、示波器一台实验要求 4.PC 机一台 3、理论依据: (一)时分交换 交换网络控制器由 U103 等器件构成, U103 中写有 MT8980的交换控制子程序及时隙搬移地址表, 根据用户的呼叫情况, 将一方发送 的 PCM基群上的某个时隙数据搬移到对方接收的 PCM基群上的某个时隙上去,即完成数据的时分交换。
图 1 实验系统的交换网络结构方框图 如图 2 所示,为 PCM基群中一帧数据--的示意图 MT8980进行时分交换 T PCM 顺序读入芯片内部的数据存储器中, 在呼叫建立阶段根据呼叫命令, 为 -- 一、实验设计方 -- -- (二)数字时分中继自环通信 图 3 数字时分中继的信号流程图 -- -- 实验中,可根据用户设置改变各话路数据时分复用的时隙位置 如图 4 所示,四个话路复用时隙的默认设置为 04、08、16、30,“确 认”后可用示波器双踪通道同时观测 4TP01和 TP06,其中 TP06为 8KHz 帧同步负向窄脉冲信号(零时隙位置), 4TP01 为四个话路时隙重新 分配后输出的波形, 如图 5 所示下面是设置更改各话路时隙位置的菜单示意图和波形示意图 图 4 时隙分配初始化设置示意图 图 5 时隙分配初始化设置后输出波形图 -- 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时分交换 -- 1、在关电的情况下,插上“ B 接口模块”,确认发送增益跳线K301、K501 设置为 1-2 相连左侧; 交换网络接口插上 “时分 MT8980” 交换模块,保管好其它模块; 2、打开实验箱右侧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系统开始工作; 3、通过薄膜开关将交换工作方式设置在“时分 MT8980”进行实验; 4、以 A、 B 为例,分别接上单机; 5、四路数字用户的 PCM编码输出测试点, 即时分网络输入信号; TP304: A 的 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 TP404: B 的 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 TP504: C 的 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 TP605: D 的 PCM编码输出测试点,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 TP02; TP03; TP04; TP05; 注意:现每个 PCM收发测试点测得的波形已是时分复用后波形,测量时注意对比各路 PCM数据输出的同步时隙脉冲。
6、双踪示波器同时测试 TP304、 TP405 两点或 TP305、TP404 两点,是否有波形 , 单机按键或说话时波形是否有变化; 7、示波器两探头放在 TP304、TP405两点上 A 摘机,拨号 49,同时观察示波器,哪个探头能测到波形; 8、两路用户间的正常通话此时,按键或说话,同时观察示波器,哪个探头能测到波形,波形是否一样; 9、更换其它呼叫组合,根据步骤 5 中列出的测量点说明,验证时分交换网络 MT8980的工作情况; 10、测试波形时,注意时隙脉冲与数据的时隙位置对比,时隙脉冲与时隙脉冲的位置对比,数据与数据的对比 (二)数字时分中继自环通信 1、在关电的情况下,插上“ B 接口模块”,确认发送增益跳线 K301、 K501 设置为 1-2 相连;交换网络接口插上“时分交换模块( MT8980)”交换模块,保管好其它模块; 2、打开实验箱右侧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系统开始工作; 3、通过薄膜开关将交换工作方式设置在“时分中继”,进入“时隙 分配”界面; 4、以 A、 B 为例,分别接上单机; 5、示波器一通道(触发)放在 TP01 上(帧同步负向窄脉冲, 0 时 隙),另一通道分别测 TP304、 TP404、TP504、P605 上,记录入中 继前各路 PCM数据的时隙位置; 6、通过上面介绍的时隙分配的设置方法, 分别按照指导书上图 15-1 至图 15-8 的示意图给每路用户分配其在中继线上的时隙位置, -- 记住这些时隙数据并按“确认”键,测试观察各路数据复用时隙搬移情况; 4TP01 中继线上信号波形, -- 二、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设备与材料、理论依据、实验方法步骤见实验设方案 2、实验现象、数据及结果 下图 1:同步时隙脉冲测试点 TP02 通道 2 TP04 通道 1:B 用户 TP405译码信号 图 1 下图 2:通道 1 B 的 TP404编码信号 图 2 下图:通道 2 测量点 TP304 A 的编码信号 -- 图 3 -- 图 4:通道 2 测量点 TP305 A 的译码信号 图 4 下图 5: 1 通道为中继线上各个用户时隙, 2 通道为 A 用户编码时隙 图 5 下图 6:通道 1 为中继线上各个用户时隙, 2 通道为用户 A 进行编码 图 6 -- -- 下图 7:通道 1 为中继线上各个时隙,通道 2 为用户 B 编码信号 图 7 下图 8:通道 1 中继线上各个时隙,通道 2 用户 B 译码信号 3、对实验现象、数据及观察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图 1:在 4 时隙 A 用户进行编码,其他时隙没有进行信息编码;图 2:在 4 时隙 A 用户进行译码,其他时隙没有进行信息译码;图 3:在 8 时隙 B 用户进行编码,其他时隙没有进行信息编码;图 4:在 8 时隙 B 用户进行译码,其他时隙没有进行信息译码; -- -- 图 5:1 通道,在中继线上有 A、B、C、 D 四个用户的固定时隙,也可以说是信道, A 用户在通道 2 为固定占用 4 时隙,做实验前 A 在中继线上的时隙被改为6时隙; 图 6:A用户在 4 时隙进行编码(由通道 1 可知),在中继线上 4 时隙 的编码信息传到 6 时隙,用 6 时隙传递 A 用户编码信息(由通道 2 可知); 图 7:B用户在 8 时隙进行编码(由通道 2 可知),在中继线上 B 用户 在 8 时隙信息有变化, 也可以看到 A 用户的临时时隙 6 信息也有变化这是由 B 用户编码信息发生变化引起的,其他时隙的信息不变; 图 8:B 用户在 8 时隙进行译码(通道 2 可知), 在中继线上 B 用户在 8 时隙信息有变化,这是由于 A 用户的编码信息发生变化引起的,其他时 隙信息不变。
4、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理解了程控交换的基本原理:交换网络控制器由 U103 等器件构成, U103中写有 MT8980的交换控制子程序及时隙搬移地址表,根据用户的呼叫情况, 将一方发送的 PCM基群上的某个时隙数据搬移到对方接收的 PCM基群上的某个时隙上去,即完成数据的时分交换 通过时隙的改变和调整实验,进一步理解时分复用的概念 -- 5、实验总结 1)、本次实验成败之处及其原因分析--: 本次实验成功之处: 1、实验时,示波器的调节非常熟练,波形调节基本可以用于实验分析; 2、实验原理还算清楚,对实验波形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 3、实验步骤很清晰,这样有利于实验的一步步进行,使得实验进展胜 利; 4、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学会了理论与实际结合使得知识能 够更好的理解; 本次实验不足之处: 1、落下了一个数据没有测量,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做实验还是少不了 充分的数据,这样才更有力与分析实验和总结实验原理和分析误差原 因; 2、实验前没有预习实验相关知识,影响不大,但是知识面大一点更有 利实验原理的理解; 3、实验箱上电路够成不是很熟,影响不大,可是如果熟悉一点的话, 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2)、本实验的关键环节及改进措施: ①做好本实验需要把握的关键环节: 理论知识要熟悉,弄清 A 和 B 的时隙,会画相应的时隙图,除 此之外,还要弄清 A 和 B 信号的输出与输入 ②若重做本实验,为实现预期效果,仪器操作和实验步骤应如何改善: 若重做本实验,除了换示波器之外,其他的可基本不变,只是更要注意 细节问题,把理论与实验结合起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