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宁县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实施(2022—2025年).docx
14页休宁县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实施方案( 2022—2025年)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开展,根据省、市 《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 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以农业高 质量开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亩 均论英雄”改革的牵引作用,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 增收行动(以下简称“两强一增”行动),提升科技对农业开展 的支撑作用,推动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开展,加快推进全县农 业农村现代化开展,努力增长农村居民收入,推动特色优势向 产业优势的转变二、开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全县农业劳动生产率到达6万元/人、农 业亩均产出率超过1.1万元/亩,基本到达全省平均水平;农业 科技进步贡献率到达67.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 化率到达75%以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 平,绝对值到达全市平均水平三、科技强农管理责任,提高土地产出率在重点产粮乡镇、相对平整田贩、 群众有意愿、村组积极性高的,选择2—3个村组,因地制宜 开展“一户一块田”改革试点,推进小田变大田、弯变直、坡改 梯,提升农田宜机化水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水利局)。
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县新建0.8万亩、 改造提升3万亩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自然 资源和规划局)深化“田长制”改革,建立县、乡、村田长制 责任体系(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水利 局)以渭桥乡、齐云山镇为重点,探索以村集体托管、大户 流转等方式,开展好摞荒地集中整治试点,确保实现耕地和永 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责任单位:县农 业农村水利局)六)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面向长三角市场需 求,规划建设改造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集配中心、产 地市场,配备预冷加工、冷藏保鲜等冷链设施,形成长三角3 小时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圈以茶叶、菊花、蔬菜、畜禽水产、 林特产品等主产区乡镇(村)为重点,建设一批农产品仓储冷 藏中心以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 建设一批农产品仓储冷藏设施力争到2025年全县新增农产 品仓储冷藏设施20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水利局、 县开展改革委、县科技商务经济信息化局)五、促进农民增收(一)实施就业创业行动,推进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发 挥“新农人”产业开展带头人、“四新”技术领头人、产品营销推 广人的作用,实施好"新农人''培育计划,以规模经营主体、返 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为重点,培育致富能人、 产业技人、传承匠人等“新农人”1000名,人均年收入超10万 元(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实施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 大力开展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引导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推 进有就业劳动力的家庭每年至少有1名劳动力在本地务工,年 均收入2万元以上,稳定家庭人均年工资性收入达1万元以上 (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县委、县妇联)对 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零转移”劳动力家庭,实施“一对一” 就业援助,帮扶其实现就业探索开展“五长四员”基层管护综 合体改革试点,提升农村公益性岗位就业保障能力(责任单位: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乡村振兴局)o大力开展县域经济, 做大做强经济开发区、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强镇,加快 推进美丽乡村、农村卫生改厕和污水处理工程、高标准农田、 农村饮水平安巩固提升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等农村重点工程建 设,推进本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人数翻一番(责任单位: 县开展改革委、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科技商务经济信息化局)O 力争到2025年全县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由2020年的 11470元到增加到17000元左右,年均增长8.2%二)实施改革富民行动,推进财产性收入倍增扩量创 新乡村运营机制,建立县级“两山银行”、乡镇“振兴公司”、村 组“强村公司''等三级乡村运营公司。
实施集体经营性收入“倍 增计划”,力争2025年全面消灭30万元以下村,50万元以上 强村到达31个以上,推进村集体经营性纯收益60%按照股份 分红开展集体经济开展示范村创立工作,每年创立评选5—10 个集体经济开展示范村,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示范村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 实施“三变”改革提升工程,培育引入经营主体,引导村集体、 农户以资源、资产、资金入股,以股份合作形式开展“三变”改 革的村到达95%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财政 局)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引导农户个人产权进 场交易,力争2022年平台交易额突破7000万元(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水利局)持续推进省级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农宅 盘活利用工作,探索社会资本连片盘活、农户自主盘活、村集 体统一盘活、整治保护融合盘活等四种模式,开展好闲置资产 盘活示范村创立工作,每年创立评选5-10个闲置资产盘活示 范村(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水利局)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 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 规划局)结合摞荒田整治,鼓励与支持村集体通过“大托 管”“股份合作”等模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水利局)。
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力争实 现村级金融专员全覆盖,增加农村居民理财收入(责任单位: 县委组织部)力争到2025年全县农民财产性收入翻一番, 由2020年的376元增加到750元以上,年均增长14.8%三)实施产业富民行动,推进经营净收入大幅增长持 续推进茶叶、菊花、山泉流水养鱼、徽菜食材等特色主导产业 全产业链开展,做好市场培育工作,力争到2025年全县茶叶 产业综合产值到达40亿元、菊花产业综合产值到达10亿元、 山泉流水养鱼等徽菜食材产业产值到达50亿元(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发挥全域旅游资源优势,努力增加农民 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开展好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名村、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创立建设省级特色旅游名镇3个、名村6 个、休闲旅游示范点10个,力争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收入 超过36亿元(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县农业农村水 利局)开展好“五村一地'‘(集体经济开展示范村、现代农业 开展示范村、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闲置资产盘活示范村、绿 色粮油生产示范村和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创立健全以 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引导更多年轻人返 乡创业,力争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以上,产业带头人200 人以上,家庭农场到达500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在250 个左右,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30个(责任单位:县农业 农村水利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力争到2025年全县农民经营性收入大幅增长,由2020年的2815元提升到7400 元以上,增长2.6倍,年均增长21.3%四)实施强农惠农行动,推进农民转移性收入翻番完 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农村困难残疾人补贴、城乡居民 养老金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 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教育局、县人力 资源社会保障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退役军人局、县应急 局、县医保局、县残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扎实推进 扶贫产业高质量开展,确保农村脱贫户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责 任单位:县乡村振兴局)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以农村 劳动者转移就业为重点,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000 人次以上,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外派劳务服务,保障农民工工 资及时发放,推进外出务工人员稳定就业(责任单位:县人力 资源社会保障局)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及时足额发放 公益林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等惠农补贴,健全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扩大 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范围,逐步提高保额标准,扩展保险覆盖面, 降低投保门槛(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力争到2025年全县 农民转移性收入翻番,由2020年的3428元提升到6850元以 上,年均增长14.9%o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发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 总的作用,统筹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落地实施县直相关部门 按照职责分工,明确责任人员,细化实化具体工作举措,形成 部门工作合力在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设立办公室,承当日常 工作,建立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和旬报告、月调度、季通 报制度各相关部门要细化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 抓好各项任务落实二)加强“双招双引”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 力量干事、平台的思维成事,推动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 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助力“两强一增”行动 落地生根加大“双招双弓「力度,围绕优势产业、重点产业, 编制招商地图,分区域、分类型、分行业,精准招商、定向落 地针对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组织制定发布“揭 榜挂帅,,榜单,广发“英雄帖,,,招揽高端人才,攻克技术难题三)加强用地保障结合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安 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开展用地 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依法依规保障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 殖设施用地,耕地“进出平衡''方案编制实施中,充分考虑设施 农业用地合理需求对县乡村产业开展规划的重点工程,纳入 用地审批“绿色通道”优先办理。
四)加强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加 大财政对“两强一增”行动支持力度,统筹用好相关涉农资金, 充分发挥涉农相关基金作用,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 切实形成对“两强一增''行动的投入合力加大县本级财政资金 整合支持力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到 2025年全县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10%以上落 实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收支持,加大企业贷款贴息力度发 挥“裕农通”(安徽)等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推行“无感授 信、按需增信、随时用信”模式金融机构要在农村普惠金融 中单列涉农信贷投放计划,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平均增 速依托县村乡三级乡村运营主体,创新乡村运营方式,吸纳 社会资本支持涉农企业上市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拓展农 业担保范围用好农机融资租赁工具五)加强考核督导将“两强一增”行动纳入对乡镇、部 门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落实省、市“两强一增''行动绩效评价指 标体系,开展好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亩均产出率等指标调查 统计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立与用地保障、涉农资金安 排“双挂钩”的“赛马”激励机制一)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以水稻、油菜、茶 叶、菊花等主要农作物为重点,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 模式、新装备,推动现代农业绿色提质增效。
深化“科技特派 员+''制度,到2025年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责任单位:县 科技商务经济信息化局、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县农业农村 水利局、县林业局,排名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纵深推 进“千名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工程”,整合乡村振兴工作队、基层 农技推广队伍、选派干部、金融专员等力量,创新服务方式, 拓展服务领域,推动个人服务向团队服务转变,从单项技术服 务向产业开展、产品营销、金融支持等全程服务转变,促进“建 设乡村”向“经营乡村”转变,不断提升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 设能力(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科技商务经济信息化局、 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乡村振兴局)结合省级现 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绿色开展支撑体系建设,强化与省农科院、 安徽农业大学的合作,加速推进农业四新成果集成应用示范 鼓励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企业研发中心(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县科技商务经济信息化局)加强县、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