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美元体系统治与金融安全风险.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9299284
  • 上传时间:2021-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55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以美元为中心的霸权统治美国主控的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是以美元为中心的霸权体系,为 人工可控的跨国剥削体系,属多维战略系统范畴它缘起于布雷顿森 林体系,以北美、西欧和日本为地缘战略支点,嬉变为西方七国首脑 峰会机制(G7)、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机制(G8)和二十国集团首脑会议机 制(G20),其既定战略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发展与持续完善以 美国为地缘轴心的、垂直的、单级的、联合的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相应 的“霸权一一依附”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故又被称为新殖民主义体 制该体制要求诸国尊崇美元体系的主导作用,包括系统设定、控制、 运动规律及其状态的改变等,拥有宏观管控全球经济状态的能力,拥 有大宗商品、资产(财产权)及其诸国货币等定价与结算的能力,具周 期性、稳定性及其自修复性的系统功能,可制造货币量和财产量的全 球运动,是美国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两种历史形态皆深刻影响世 界,即福特主义的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以1979年沃 尔克冲击爆发作为重要历史分水岭,往前推30年为福特主义的资本 主义,往后推30年为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后者导致延续至今的 全球经济金融化,并通过浮动汇率制的周期性货币运动强化了对第三 世界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剥削。

      最初,“美元一黄金本位制”、固定汇率制等作为美国霸权的战略 核心,覆盖延伸至外汇、资本和贸易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设定三大战略约束:1•削减诸国主权及其货币金融安全边界2确立美元 主体地位、推行美元定价与结算制、构建主次货币间的传导关系;3. 强化全球经济控制权三大约束重点体现于货币控制力;同时配套建 设三大战略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 定(世界贸易组织)美国政府企望把三大机构建设成“新帝国主义时 期的事实世界政府的核心”(乔姆斯基语),故该体制与历史上阿黑门 尼德波斯帝国、亚历山大马其顿帝国、罗马帝国及其东亚朝贡体制的 霸权系统并无本质区别 二、大国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格局1971年,跨大西洋体制因越战面临两选择:要么接受黄金升值, 促使美国以高价黄金以偿还债务;要么停止售卖黄金,美元与黄金脱 钩前者将重蹈历次战后通货紧缩覆辙;后者企望通过美元量扩张而 避免经济危机囿于囤积大量美元,西欧选择接受美元与黄金脫钩、 浮动汇率制及其美元作为主要货币的贬值等方案来防范通缩,以货币 主权为代价沦为附庸,美国攫取“开动印钞机以持续战争的权力” 1971-1973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重构,挣脱黄金桎梏及其施行浮 动汇率制,短期“为越南大屠杀战争筹款”,长期则奠定全球化法币 时代的技术基础。

      其过程:1971年美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义务, 美元与黄金挂钩体制随之终结;1973年,西欧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 马克,欧洲共同市场9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终结一一布雷 顿森林货币体系解体1976年,西方盟国达成以浮动汇率合法化、 黄金非货币化等为内容的《牙买加协定》,以维持多边支付原则一一 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得以延续 且得到强化缘起于二战,嬉变于越战一一古今货币霸权兴衰皆与 战争相关联肯尼迪与尼克松的战略思想明确,即强力推行美元制,改造依附 国甚至战略对峙国的货币、产经和政治制度,获三大成果:一是主攻 西欧,诱其依附;二是向经互会渗透美元,粉碎其构建超主权货币体 系计划;三是乘第二次大规模引进成套设备之机,卡特方案诱骗中国 重返新殖民主义体系,阴谋将其国民经济体系纳入美元系统的控制之 中如上诸大国选择屈从,奥妙在于美元数量的诱惑其中,欧洲美元市场导致西欧诸国资本集团绑架政府放弃货币主 权,收获美元持续贬值所释放的红利1971年12月美法两国在亚速 尔群岛达成协议,同意与有关国家合作“努力通过美元贬值和其他一 些货币升值来迅速重新调整兑换率”,由此奠定美元与西欧货币关联 性的政治基础,为浮动汇率制创造了技术条件。

      1974年英法同意制 定一套与欧佩克谈判的程序接受石油价格上涨,其价格指数的变化作 为美元贬值的依据,此举强化了美元对大宗商品定价与结算的功能, 延伸至资产和诸国货币,是美元制最高战略成果经互会为何任由美国褫夺诸国货币主权?难道不会危及苏联与东 欧吗?经互会错将浮动汇率制视作美元衰落的标志,认为布雷顿森林 体系解体证明“即便是最大的资本主义强国货币,最终也不能胜任国 际货币的职能,是旧货币制度矛盾冲突的根源”,认为西方货币关系 未建立在黄金基础上,且坚持各国货币和特别提款权共同构成世界货 币的大势不变,故选择构建超主权货币体系强调:大国与小国搞超 主权货币或货币互换有悖霸权与依附的基本原则,寻找宗主国货币发 行之源头是古今小国寄生图存之路,超主权货币天然是金银,废黜金 银制的全球化体制力推美元制,而不以超主权货币为战略目标经互会未相应推行卢布制以抗衡是重大失误:第一,未构建自主 的主次货币传导关系;第二,无法维护独立的货币金融安全边界;第三, 无法巩固决定本集团的经济控制权随着美元持续渗透,成功行贿苏 东权贵阶级,经互会转向西方发展贸易和信贷关系1970〜1973年 世界贸易额增加了 80%,东西方贸易增加107%,西方对经互会国家 出口增加120%,经互会国家出口只增加94%,囿于转帐卢布不能充 分兑换,经互会诸国对西方贸易使用西方货币进行结算,随贸易增长 其对应债务不断增加。

      中情局数据:1973-1979年经互会国家对西 方负债年均增加37.8 %o 1979年底对外硬通货债务总额745亿美元 东欧进口成本与负债利息及其同出口货物与劳务收入间的缺口总数 达84亿美元,约同年岀口价值的33%左右随债务增加,偿债能力 日益恶化1977年底经互会7国平均外债清偿率达到45.6%,波兰 外债清偿率高达92%o然美元系统重构必须遵循周期性进而稳定性原则,货币紧缩不容 回避,沃尔克冲击引爆全球性通缩,将越战负债转嫁于世界:1979 年6〜10月美英实施货币休克政策,拆借利率从平均7%飙升至将近 20%,债务负担翻番1980年后外债利息成本负担上升到最高点时, 商品岀口市场极度萎缩,债务国无法偿债,随美元大幅度持续升值, 苏联与东欧国家发生经济危机1981年12月波兰实行军管,停止向 四方支付外债利息,成为笫一个无力偿还外债的东欧国家,西方公私 信贷机构基本停止对其贷款罗马尼亚、匈牙利、南斯拉夫偿债困难 沃尔克冲击是美国的公然宣战,经互会国家木可选择战略对峙而拒绝 偿债,然苏共坚持缓和与绥靖路线,波兰军管无疾而终,诸国优质国 民财产痛遭洗劫,终导致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及其经互会分崩离析。

      通货原理警示:大国首先应是货币大国,切不可丧失主权货币地 位,惟有货币大国才能把握本国命运,惟有货币大国才能决定小国命 运一一若丧失主权货币地位,小国从来选择苟且,大国将面临解体 苏联经济寄生于美元,则经互会的崩溃就是必然有人会说:“美苏两国与西欧战略争夺如此强烈,中国这边风景 独好!”请别忘记,美元体系重构于越战,美元成为“世界法币”越 南战争在本质上是中美地缘争夺的产物,尽显岛链扩张之企图,即通 过扼守台湾海峡进而扼守马六甲海峡,遏制中国南下中南半岛;战争 结束,两国同时撤出中南半岛1979年后,中国逐步加入全球化市 场经济体制,从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重要国家,成为执行新自由主义 路线最好的国家,并致力于发展隶属于美国全球化的子系统,即中国 与东盟自贸区,力推美元定价与结算制,导致中南半岛诸国纷纷寻找 霸权货币之源头,是其小国寄生图存的货币新史美国意外收获中国 作为社会主义大国自愿加入美元所主控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硕果, 受损的美元体系得以自修复,有地缘缺陷的全球化剥削体系延续至 今古今胜利者加入失败者的货币体系屡见不鲜:公元5世纪,阿提拉匈奴帝国战略前突东南欧,兵临君士坦丁堡,迫东罗马帝国签城下 之盟,纳贡称臣。

      阿提拉竟以东罗马金币充当两国互市及其国际贸易 定价与结算货币作为撤兵条件,此举使得东罗马帝国的系统危机得以 缓解,为阿提拉匈奴帝国的裂解与覆亡奠定了牢固的货币基础今日 世界重现历史符合周期性运动的基本原理 三、美元币值变化对全球经济的控制及其财产掠夺 经越南战争,美元体系实现了浮动汇率制的转变,务求世界经济以美元币值变动为基准而改变,每 完成一次周期性运动,经济危机便人工合成一次 系统控制原理:围绕美元指数100.00震荡与波动,每一次见到100.00,就形成一次 封闭环路,进而实现稳定性故美元体系具有人工合成、动态管控与 改变全球经济状态等特性,浮动汇率制强化了对全球经济的管控、财 产跨境转移及其制造他国信用危机等能力 经此转变,美元指数、CRB指数和道琼斯指数成全球经济风向标,美元数量能够决定 全球货币市场强弱、控制全球期货市场走势、左右全球股市涨跌,进 而操纵诸国经济2012年,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警告:“中国若不深 化改革,将面临无预警经济崩溃”报告以巴西、墨西哥为例,危言 中国若不加快国有企业私有化将面临同样的危机所谓“无预警经济 崩溃”,即指美元突然升值可以造成中国经济的极度萎缩。

      这里涉及 两个基本问题,一曰经济危机的制造,二曰国民财产权的掠夺那么, 美元体系具有这样的能力吗? 1经济危机的制造 1979年以来,美元体系先后三次人工合成规模庞大的经济危机: 第一次,1979年美欧借口抑制通货膨胀,启动浮动汇率制下的系统修复程序, 沃尔克冲击完成固定汇率制未完成的周期性曲线闭合工作,彻底改变 工业与原料等产品间的价格关系,制造了经互会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债 务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 第二次,1990年代第二次沃尔克冲击,美元币值变动由底部大幅震荡(1991〜1994年)和持续大幅升值 (1997〜2002)等两阶段构成,制造了北欧与日本的银行危机(1992年 美指80.00〜95.00快速震荡),英镑日元均遭沉重打击,英国被迫退 出欧洲汇率机制,口本陷入长达十年的通货紧缩,口本央行得出日元 量失效的结论后美元持续升值导致边陲诸国系列危机,包括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巴西和俄罗斯金融危机、2000年土耳其 金融危机、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和2002年乌拉圭金融危机 第 三次,2008年美联储借俄格战争制造美元快速升值,对欧元体系实施综合打击,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跌,股票、期货市场普遍性崩盘,终引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所以,若某国过度依赖美元,则无论其汇率固定或浮动、货币政策扩张或紧缩,其经济状态都随美元币值变动而改变,或通胀、或通缩、或稳定,本币数量失效衡量标准:若本币数量能够抑制通胀,就一定能够缓解通缩;若本币数量不能缓 解通缩,则一定不能抑制通胀(如雷亚尔、口元) 2中国国民财产的掠夺运动皆发生在美元通缩期 三次美元快速通缩,中国对应三次财产掠夺期: 第一次掠夺始于1980年,国营企业废黜党委 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鞍钢宪法和岗位责任制,厂长负责制个人 集权凌驾于党委会、工会和职代会之上,并通过企业内部经营承包制, 控制经营权,为非法掠夺国民财产提供了条件这次财产掠夺,缘起于1973年起中国实施“四三方案”,引进石化、钢铁、煤炭和机电等 成套设备,共51.4亿美元,1982年完成其间,西方趁机实行行贿 官僚集团的“卡特方案”,而推动建立特区,便于打开渠道变现一些 官僚所攫取的国民财产,经香港、新加坡与跨国集团(美洲银行、伦 敦证券、英荷石油、三菱日立等)构成黑金链此举,实为复活了英 帝国颠覆晚清王朝的白银路线,只不过黑金由白银变成美钞,货币运 动不单指向英伦,更主要指向华尔街卡特方案为诱迫中国经济私有 化,日益依赖美元和甘为欧美主产地,奠定了霸权货币数量之基础。

      第二次掠夺发生于1992-2004年,其中1997-2002年为重点期,中 国接受渐进式掠夺国民财产的美国方案,以“国营企业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