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养老金制度改革论文.doc
13页外国养老金制度改革论文>前苏联养老金制度回顾苏维埃政权在建立之初即1917年11月就发出通告, 规定国家为劳动者和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战争残疾者提供养 老基金和残废抚恤费1956年实施的《苏联退休法》规加, 从企业的税金中形成退休养老基金,由国家对养老金负责, 但此时养老金只在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中实行 1965年苏联通过了《集体农庄庄员养老金和补助费法》,将 享受养老金的范围扩大到集体农庄庄员20世纪70年代后, 苏联在1977年颁布了经补充后的新宪法,进一步健全了工 人、职员和集体农庄庄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国家和集体 农庄向年老、残废和失去供养依靠的人提供赡养金,为他们 提供全部或部分免费的疗养券和休养券概括来说,前苏联的这种养老保障模式属于典型的国 家保险型养老保障,其主要特点有如下四点:1•养老保障制度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保证、并且是 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受按劳分配原则的影响,与工龄直接挂钩;.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劳动者 个人不负担任何社会保险费用;•养老保险只有基本养老金一个层次,口不进行定期调尽管这种养老保障制度曾发挥过相当重要的作用,但 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计划经济的弊端口益明显, 苏联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人口老龄化下退休人员增多, 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这使得原先的养老保障制度难以为继。
作者认为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来看,出现这样的后果并不足 奇,或者说早有隐患,原因是:第一,面对不断增加的人口老龄化压力,现收现付制 存在根本的缺陷日益庞大的老年人口的赡养使在职职工压 力加剧,但又没有专门积累的储备资金,所以很容易出现支 付危机;第二,现收现付制的“代际转移支付”特性割断了养 老金缴费和给付之间的联系,即缴纳养老保险费和享受养老 金的主体分属两代,这样势必会弱化企业缴费的动机,降低 筹资率1987年,苏联部长会议和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颁布《关 于实行工人、职员和集体农庄庄员附加退休金自愿保险的决 议》,规定采取个人和国家共同集资的办法设立保险基金, 保险基金一半来自个人缴纳的保险费,一半来自国家预算, 在职人员自愿投保,按月缴纳保险费但是计划经济下“国 家统包”的方式长期以来形成了许多痼疾,人们对国家和企 业存在极深的依附观念,要想打破这些桎梏成本非常高昂, 所以这种共同集资的方法没有取得实效从以上的冋顾中可以发现,苏联在解体之前的养老金 制度是典型的国家包揽式的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实际上是 企业保险面非社会保险虽然前苏联在面临这种制度缺陷带 来的弊病时也曾着手进行改革,但当吋的宏微观环境还没有 做好准备,无法支持这种改革。
二、普京自2000年5月7日正式宣誓就任俄罗斯总统 以来,俄罗斯复苏势头良好,这主要得益于普京政府“市场 经济+民主原则+俄罗斯现实”的改革道路,即在不断向完善 的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的同时保持国家的有限干预,重视社会 公平和社会保障本文试图以俄罗斯丰富的经济改革实践中的社会保障 制度的变迁为背景,考察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关键一环——养 老金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分析养老金制度的理论设 计和改革得失,进而就改革的方向给出作者的建议•之所以 选择养老金这个研究对象,理由有二:第一,目前全球养老问题面临两个趋势:人口老龄化 的压力愈发沉重;养老成本明显提高在此背景下,最近四 年来全球兴起了一股养老金制度的改革风潮,涉及亚太、拉 美和欧洲的27个国家,因此研究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具有很 强的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第二,俄罗斯的养老金改革是普京上台以来大刀阔斧 改革的重点叶利钦政府时期为了保证金融寡头的利息收入 不惜施欠工人的工资和养老金,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里马科 夫在1999年3月说,“人民不能靠每月234卢布(9. 75美元) 的(最低)养老金来牛活"普京执政后积极打击金融寡头, 2000—2002三年间将多年积欠的工资和养老金全部补发到 位,同时大幅提高养老金。
2004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俄 罗斯民众把普京总统在解决拖欠工资和养老金问题上的有 效做法评为其任期内“最伟大的成就”因此,深入剖析俄罗斯养老金制度的变迁并就未来改 革方向做出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三、叶利钦执政时期养老金制度的变革及评价(第一、 第二阶段)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用了 “体克疗法”和激进的私 有化措施.国家在私有化过程中把大部分企业转让给能以企 业普通股账面价值1. 7倍的价格购买企业51 %股份的管理者 和职员,这使得外来的投资者无法获得控股权,政府失去了 税基,同时新建企业逃税和拖欠税款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使 得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几近枯竭;另一方面剧烈的通货膨胀 使养老金的购买力大幅缩水据统计,转轨后的俄罗斯名义 月平均养老金和月平均最低生活费相差无几其实,俄罗斯早在1990年就制定了《国家养老金法案》, 规定社会保险同国家预算相脱钩,由俄罗斯联邦预算外自治 养老基金(PFR)进行管理,且不得挪作他用但是由于过分 依赖政府财政补贴,同时侵占、挪用现象很严重,导致养老 金的给付水平很低1991年12月27日,俄政府颁布《退休养老基金法》, 建立了独立于国家预算的退休养老基金,实行国家、企业、 个人二方分担的筹集方式,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国家预算拨 款的局面。
该法规定:男性从60岁、女性从55岁开始享受 养老金待遇;企业雇主按工资总额的31.6%缴纳费用,工人 和公司职员按本人工资的5%缴纳后政府又对该法做了修 订,如延长养老金收入基数的计算期限、提高养老金最低标 准等等必须注意的是,这种改革方案是把国家包揽式的现 收现付制变为多方共同负担的现收现付制,其基本形式仍是 现收现付制1992年叶利钦政府规定,每个时期对养老金确定一个 最低生活费用标准,然后每3个月根据物价的变化情况进行 调整这一规是的意义在于改变了沿用前苏联时期养老金为 固定数额,不进行定期调整的情况,首次实行了养老金指数 化但是,俄罗斯自1992年1月1日起实行价格自由化后, 物价常常处丁•失控状态(如1992年一年间价格指数就增长了 22. 6倍),养老金指数化的调整远远跟不上物价的变动,因 而无法很好地执行下去俄罗斯也曾考虑过学习智利的模式,即实行个人养老 金账户和养老基金的私营化管理,但是当时俄罗斯的市场机 制还比较薄弱,私人管理养老基金也没有相应的监管制度作 为保证,这种激进的方案遭到了国内和国际组织(如世界银 行)的反对由丁•资金匮乏,俄罗斯必须获得资金援助才能 进行改革,所以俄罗斯答应世界银行考虑采取比较温和的改 革方案。
1995年俄罗斯政府同意采纳世界银行的“三支柱”养 老保障制度(WorldBank(1994))改革思路,并着手制定本国 新版本的养老保障制度1997年俄罗斯公布了调整后的“三支柱”养老保障制 度思路,这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俄罗斯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分 水岭以此为界,作者把1991—1996年改革第一阶段的特 点总结为:前苏联解体后的初期,旧的养老金制度在很大程 度上被继承下来,但其存在的基础在经济体制转轨剧烈的震 荡中受到极大破坏,俄罗斯政府也逐渐采取了一些改革措 施,如预算外养老基金、多方共同分担、养老金指数化等等, 但是一方面国内经济动荡,特别是存在剧烈的通货膨胀,另 外更深层的原因是改革后的制度没有摒除现收现付制的实 质,因此改革的成效不甚明显归纳起来,这一阶段俄罗斯 的养老金制度改革受到制度上的缺陷和改革环境不稳定的 双重阻碍,步履维坚下面看看俄罗斯“三支柱”养老保障制度的具体构想:第一支柱:社会养老保险,仅限于政府对无力缴纳养 老保险费的特困人群提供救助;第二支柱:强制养老保险,这是“三支柱”中最重要 的部分它要求所有雇员必须加入并且为其建立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现收现付制部分,它采 用名义缴费确定型(NDC)账户形式,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和 企业缴费;第二部分为基金制部分,它采用缴费确定型(DC) 账户形式,资金来源于企业和个人缴费。
第三支柱:补充养老保险,采用基金制个人账户管理, 使职工在得到基本生活保障之外可自行通过购买补充养老 保险灵活调整退休后的收入上述改革构思出台后,俄罗斯未及将其细化为可操作 的方案就遭遇了 1998年的金融危机危机中卢布大幅贬值, 银行在储户疯狂的挤兑浪潮中倒闭,俄罗斯的经济出现了严 重衰退,直至2001年俄罗斯的经济才基本恢复到1998年金 融危机前的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1997—2001年这一阶段 的养老金制度改革并没有取得多少成就但是值得…提的是 1997年7月21日俄罗斯通过了第113号联邦法《国家养老 金的精算及提高养老金给付额度的方法》,规定从1998年2 月1 口起采用修改后的“新精算公式”,其优点在于养老金 的给付中加进了 了动态工资调整指数,使养老金可以随工资 的变动作动态调整,保护养老金领取者不受损失当然,这 一措施仍然是在现收现付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政策性修正概括起来,1997—2001年第二阶段的改革与第一•阶段 相比并没有显著的突破,而且两个阶段颇为相似的地方是都 处在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大动荡的环境中,也许这正是现收现 付制迟迟无法进行根本变革的症结所在四、普京总统上任后养老金制度的新进展(第三阶段)000年俄罗斯总统大选前,俄罗斯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 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乱”:苏联解体后的十年动荡中经济 总量严重缩水,政治危机频频发生,激进的私有化只造就了 极少数暴富的寡头,老白姓的处境每况愈下,本来已经很微 薄的工资和养老金还被严重拖欠。
普京上台后便开始推行…系列改革,其中首先进行的 是养老金改革和税制改革2001年初国际石油价格大涨,普 京政府借此机会用石油出口换回巨额收入用于清理长期积 欠的工资和养老金,并大幅提高了工资和养老金水平,居民 的实际收入有了很大的增长同时普京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 刺激内需的政策,使增加了的工资和养老金可以通过更通畅 的渠道流入物质牛产部门,促进经济增长2001年,俄罗斯 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而这里面国民工资 和养老金的大幅增加成为拉动内需的主要动力001年底,俄罗斯开始落实'‘三支柱”养老保障新制度 (注:下述的“三支柱”制度与1997年的构想有所区别,比 如放弃采用建立在现收现付制上的NDC),这标志着俄罗斯对 现收现付制的根本性变革001年12月起俄罗斯政府连续出台了四个改革养老保险 制度的联邦法案,分别是12月15日的第166号联邦法《俄 罗斯联邦国家养老保障》第167号联邦法《俄罗斯联邦强制 养老保险》;12月17日的第173号联邦法《俄罗斯联邦劳动 保险》以及12月31日的第198号联邦法《俄罗斯联邦税法 及关于税收和保险缴纳金规定的增补与修正》根据173号联邦法第5条的规定,新的养老保险制度 将由基础部分养老金、保险部分养老金及积累部分养老金三 个支柱构成。
其中基础部分的养老金为固定给付制,即每月 给付450卢布;保险部分的养老金给付要与工作期所缴纳的 保险费的数额相对应,多缴费者多得养老金,这样就加强了 养老金给付水平与工作期工资的联系;积累部分的养老金则 根据个人账户基金的运用情况确泄给付水平该法案第17 条还规定,基础部分和保险部分的养老金采用物价调整指数 加以调整,在特殊情况下也允许保险部分的养老金采用工资 调整指数;在第167号法案的第32条的规泄中涉及了养老 金基金的运用方式,该法案规定在2004年1月1日之后根 据被保险者的意愿可将积累部分的资金移交给民间养老金 基金部门加以运用第198号联邦法规定养老保险由缴费形式变为按统一 社会税的形式缴纳•统一社会税的开征标志着俄罗斯自1903 年开始实行的社会保障系统的巨大转变纷一社会税属于联 邦税种之一,类同丁•通常意义上的社会保障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