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轮虫养殖技术要点.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资****亨
  • 文档编号:255028353
  • 上传时间:2022-02-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9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轮虫是一种在鱼、虾、蟹等人工育苗阶段被大量用作活饵料的小型浮游动物之一近几年来,随着虾、蟹育苗业及养殖业的发展,轮虫作为优质活饵料用量越来越大因此,培养轮虫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不少养殖户或育苗场家也把目光投到轮虫培养上来,但在轮虫培养过程中常遇到不仅养殖成本高且培养产量不够稳定的问题现介绍一些养殖经验 一、前期准备工作 1.池塘条件 培养池应建在靠近育苗场、交通便利、水源(淡水或海水)方便、避风向阳之处最好是选择地势高一点的地方,以便施工和排水土池面积以2000平方米~3000平方米为宜,池深80厘米~120厘米,池形长方形,土质应为泥质或泥沙质,池底和池壁不渗漏土池数量一般3个~5个或更多,便于同时分池,分批进水培养,交替收获 2.清池进水 新开挖池可直接进水;若为旧池应将积水排出,并对剩余积水施用药物,杀死其中鱼类和甲壳动物可用清池药物有:(1)漂白粉 使用前需检测含氯量,含氯量30%的漂白粉用量为25克/平方米~30克/平方米,一般药效3天~5天消失2)“鱼藤精”用量2克/立方米清塘后即可进过滤后的海水,滤网用160目~200目筛绢,防止敌害生物混入初期进水40厘米~60厘米,调节盐度为10~20,并随之施肥,使水富营养化。

      3.肥水 常用肥类分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量根据池水情况而定,应少量、勤施化肥用量一般过磷酸钙为3克/立方米、尿素为15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人尿用量为200克/立方米鸡、鸭粪类因其肥效大且持久性强,用量为200克/立方米,使用前应先发酵可在池边挖一小坑,把粪便倒人其中,经发酵后可于每天中午前后,泼入池中 施肥后,在一般光温条件下,通常3天~5天后水色由清变淡绿或浅褐色为尽快肥水,也可从科研单位或其他场购买经过培养的复合藻液泼入池中,用量为3升/立方米~5升/立方米随着水色加深可适时添加水量 二、接种轮虫 当自然水温达到10℃左右,池水较肥时可适时接种轮虫,若土池上一年培养过轮虫可用铁链拉动底泥,把休眠卵搅起来即可接种轮虫也可从附近温室大棚中购买活轮虫,但要求带卵率要高接种时选择晴天下午水温最高时进行接种密度:一般活轮虫10个/升或根据情况高密度接种 三、培养管理 1.施肥 培养前期由于基肥一次性施量较大,而且水温较低一般不用补肥或少量补肥,后期随着水温升高藻类繁殖加快,水体中营养盐消耗较快需及时补肥补肥一般于中午前后进行,用量视水质而定注意应少量、勤施 2.添换水 前期一般以添水为主,随着藻类的繁殖水色加深,适时加水。

      后期温度较高,池内的物质循环加快,不断产出轮虫,使水体中微量元素失衡,因此需要补充新鲜海水补充的海水需过滤,最好是经药物消毒处理过的换水量一般每10天换水1/5~1/3换水同时可进行收获 3.投饵 当轮虫密度过大时,为防止短时间内把池水滤清,需要及时收获轮虫,同时为使种群连续增长,也可投喂饵料,主要为酵母、豆浆、麦麸等通过轮捕控制轮虫密度、补充饵料等措施,使单胞藻类维持在适宜的密度 4.日常检测 要经常检查池壁是否漏水,注意水色是否有变化若水色变淡,则可能藻种密度降低,需及时施肥;有时水色改变可能是优势藻种改变,不会影响轮虫生长还应检查轮虫的密度及带卵率,当带卵率下降至13%以下时,说明轮虫种群将衰败,可将池排空后重新进水接种 5.病害防治 轮虫培养过程中常见的病害生物主要分两类: (1)食害生物 主要有非养殖品种的小型鱼、虾、蟹幼体,水生昆虫,蚊蝇之类的成虫及幼虫,蛙类的蝌蚪等应采取过滤进水,用120目~150目的手抄网捞取水生昆虫等,清除池边杂草物,使敌害生物无法滋生在繁殖季节可在晚间用灯照捕池边抱卵蟹 (2)竞争性敌害生物 如尖鼻虫、游捕虫、变形虫等。

      一旦污染,轮虫虽不至死,但由于它们吞食单胞藻类,使轮虫产量低主要应控制水源的污染源,添加用水最好是消过毒的把池壁四周打扫净,减少暴雨冲刷带来的原生物当培养池中出现大量原生物时,应把池水排空,重新接种培养 四、收获 前期水温较低,轮虫繁殖较慢,此时虽市场需求量大且价格高,也只能少量收获一般水温10℃~15℃时,日收获量为存池量的1/10左右后期水温较高,繁殖快可大量收获一般日收获量为存池量的1/6~1/3另外,当轮虫产量出现高峰时,应及时收获大量轮虫,然后并补充肥料和水,以维持种群的持续生长 用240目筛绢做成长筒形,长度为6米~10米,直径为40厘米,把电动浮泵固定在池中间小船上,筛绢一端套住泵口,让其充分伸展后,另一端固定在池边处,并用活结扎口收获时间一般安排在清晨较好,因为下午水温较高,轮虫集中产卵,水体中粘性物质增多;同时,下午水体中的溶解氧常过饱和,在抽滤时易使筛绢通透性降低,从而在袋内形成大量泡沫,影响效率及产品质量轮虫在海水育苗中的应用,使得育苗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苗种的质量,增加了单位水体的出苗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在轮虫培养中必须科学地从进水、接种、培养管理、采收等方面做足功夫,稳定培养优质的轮虫  □文/湛江恒兴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李静红 李色东 赵光凤 刘丽波 王昊  轮虫(Rotifer)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是水中浮游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鱼类、甲壳类重要的天然饵料生物。

      人们对轮虫的生物学、人工培养和应用进行过许多的研究,其中以半咸水种类—褶皱臂尾轮虫(以下简称轮虫)的研究最为深入,它具有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和容易培养等特点,可至少在60种海洋有鳍鱼类和18种甲壳动物幼体的培养过程中应用  轮虫在海水育苗中的应用,使得育苗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苗种质量,增加了单位水体的出苗量,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是不合理、不科学地培养与使用轮虫,也会给海水育苗带来灾难下面就轮虫培养技术进行一定的探讨,以为轮虫的人工培养增添更多借鉴  1 清池进水  清池方法有两种:一种为干水清池,即把池水排干,在烈日下曝晒3-5天,即可达到清池目的,如有必要,可再用清池药液,部分或全部泼洒池底和池壁;另一种为带水清池,即培养池连同池水一起消毒,按水体量加入药物杀死敌害生物,池水没有浸泡到池壁,则用清池药液泼洒消毒药效消失后,即可进水  灌入池中的海水,必须通过250目或300目的密筛绢网过滤,以清除敌害生物池塘一次进水不宜过多,第一次进水约20-30 cm,随后逐步增加  2 接种  轮虫的接种密度大小要由所使用的饵料种类来决定,因为单细胞藻类为活饵料,接种密度大小对用单胞藻培育轮虫的影响不大,但作为生产性培养,密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一般10-30个/毫升;如果接种量小于10 个/毫升则偏低,大于50个/毫升则偏高。

      如果用酵母培养,则接种密度需要大一些,一般20-50 个/毫升为好因为酵母(面包酵母)水中3 h的死亡率超过50%,所以,剩余的大量酵母死亡后污染轮虫培育水体用酵母长时间培育轮虫(>3d),若投饵量过大,大量酵母死亡污染水质,使pH 值下降、氨氮浓度上升,造成轮虫死亡,导致培育失败  轮虫接种密度过小时,若酵母投喂量小,酵母在水体中的密度便会降低,轮虫很难滤食到足够的食物,因而轮虫常因摄食不足而不能繁殖,甚至会导致轮虫因饥饿而死亡,造成培育失败;若酵母投喂量大,虽然能保证轮虫滤食到足够的食物,但如果轮虫密度低,无法全部滤食净所有的酵母,这必然导致大量的死酵母残留随着培育时间的延长,残留污染物不断增加,最终导致轮虫培育失败若因条件所限,只能低密度接种轮虫时,应尽量用单胞藻进行培育,或添加一定量的单胞藻与酵母共同培育轮虫,可提高轮虫培育成功率  3 培养管理  大量培养轮虫的成功条件必须是培养环境与轮虫的生理要求完全一致,否则轮虫将会增殖不良或逐渐死亡为了稳定培养并供应优质的轮虫,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3.1 水温  水温是与轮虫繁殖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素轮虫适温范围为5-40℃,最适温度为25-35℃。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轮虫的世代时间缩短,产量也随之增加水温对轮虫繁殖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水温过高或过低,二是水温急剧波动  过高的温度对轮虫的种群增长有抑制作用温度过高会使轮虫的蛋白质、碳量及热值急剧下降,从而降低轮虫的品质温度过低同样会影响轮虫的繁殖厦门地区野生轮虫的数量在11月份开始减少,12月上旬全无踪影,室内培养的轮虫活力降低,深入容器底部,寒潮来临大量死亡在天气不稳定、气温变化较大的季节,尤其是大量使用轮虫的4-5月梅雨时期,轮虫数量也会急剧变动所以在轮虫培养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水温变化,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避免轮虫大量死亡  3.2 盐度  王堉等报道,褶皱臂尾轮虫适宜的繁殖盐度为10-30,而尤以15-25为宜何进金等的试验表明,在1.000-1.040 的相对密度范围内,轮虫都能繁殖,培养轮虫的适宜相对密度在1.000-1.015之间;相对密度在1.020以上时,相对密度越高,轮虫的增殖量越少  高盐度对轮虫增殖不利,如果仅从轮虫培养来考虑,适宜的盐度范围是15-25,但低盐度培养的轮虫投入育苗池后活力差或死亡,饵料价值会降低,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降低比重促进轮虫的增殖。

      在培养过程中注意维持水位,保持正常的水深在炎热的夏天,太阳曝晒,水分蒸发量大,造成水位下降,池水盐度增大,对轮虫生长繁殖很不利,必须进行调节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把淡水引入培养池,如果不能引入淡水也可灌入新鲜海水调节另外,在轮虫接种或采收时,盐度的升降差不能超过5‰,否则轮虫会因盐度突变而大量死亡  3.3 合理投喂  目前用于轮虫培养的饵料主要为单细胞藻类和酵母,Caric等的研究表明,浮游植物的单种培养物是褶皱臂尾轮虫的最合适的饵料,也有人用发酵面粉、农业加工下脚料(如米糠) 培养轮虫如果投喂单细胞藻类(如小球藻、扁藻等) ,则投喂量不受限制小球藻、扁藻等单胞藻培育轮虫营养全面,饵料效果好,但是,由于受单胞藻培育场地的限制,在进行大规模轮虫培育时,单胞藻的量很难做到足量供给  由于轮虫食量大,轮虫摄食单胞藻的速度远远大于单胞藻的增殖速度,一般情况下,单独用单胞藻培育轮虫,轮虫密度很难达到200个/毫升以上虽然采用特有的培育装置,以浓缩小球藻为饵料,培育的轮虫密度可达1.0×l04-2.0×104个/毫升以上,但这种轮虫培育的成本过高,不易于推广用酵母作饵料培育的轮虫,经短时间的单胞藻或鱼肝油营养强化,也能达到很好的饵料效果。

        一般用酵母培育轮虫,由于受低轮虫接种密度、酵母投喂量不易掌握的影响,培育密度常在200个/毫升以下,很难超过500个/毫升关于酵母的投喂量,有很多学者做过相关研究据张道南等研究表明,投喂啤酒酵母研究褶皱臂尾轮虫培养结果,投喂量为300 %为宜董娟认为,酵母细胞的投喂量一般为一百万个轮虫投1-1.5 g李元广等进行研究试验时酵母投喂量每百万轮虫投喂0.6 g兰国宝等认为,投喂酵母菌,每一百万轮虫最佳投喂量为0.3-0.35 g ,最多不要超过0.4g  轮虫是滤食性动物,能滤食到多少食物,与水体中饵料的密度密切相关所以为了保证轮虫能滤食到足够的食物,总的原则是早期的投饵量要适当高些,随着轮虫密度逐渐增大,应适当降低投喂量王鸿鹄等用面包酵母室内高密度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结果发现:1.5 g/(106•d)的较高投饵量,适合于接种密度约为50个/毫升的褶皱臂尾轮虫培养,而投饵量为1.0-1.2 g/(106•d)时,适合于200个/毫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