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吕慧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docx
5页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吕慧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原因,并总结了相关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对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完善科室感染信息监测平台、有效隔离,加强手卫生,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加强环境及物表的消毒管理,加强宣教等结果:通过采取防控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结论:注重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消毒,加强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认识,规范诊疗操作行为,对NICU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对策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指行细菌培养鉴定后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1]近年来,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日益增多,多重耐药菌不断出现,现已成为临床及药界关注的焦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病人病情危重,基础疾病多,住院时间长,接受损伤性及侵入性操作多,使其成为院内耐药菌感染的易感者,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制度、提高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力、防止多重耐药菌的交叉感染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科内暴发流行的关键。
现报告我科对3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NICU 2014年1月~2016年1月经培养共检出多重耐药菌38例,男32例,女6例年龄40~88岁,平均68岁均来自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昏迷、长期卧床、合并其他外伤的患者,入住ICU时间5~30天均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且都包含第三代头孢菌素除6例患者未开放气道外,8例患者行气管插管,24例患者行气管切开,其中6例使用机械通气1.2 判断标准:按照MD R O 国际标准定义进行筛选1.3 观察项目:分析6种常见菌种的细菌数量、MD R O 数量以及感染部位2结果2.1多重耐药菌株标本来源的比例,见表1表1 多重耐药菌株标本来源及例数细菌名称标本来源例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糖球菌痰培养4肺炎克雷伯痰培养10大肠埃希菌分泌物5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痰培养6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尿培养血培养1122.2感染部位分布:呼吸道感染率最高,为52.61%,其次为泌尿系28.94%,其他部位感染13.15%,颅内感染5.2%3讨论3.1多重耐药菌感染原因分析3.1.1神经外科患者由于病情危重、免疫功低下、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普遍呈现出高度耐药、多重耐药的态势。
NICU患者较多、环境密闭、人口流动性大、空气流通差,床间距的密集可导致医疗护理质量的下降、增加患者感染的机会3.1.2 MDRO感染危险因素 入住ICU时间长、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高龄、营养不良、疾病 危重特别是有严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肝肾功能障碍、昏迷、卧床时间长及较长时间应用类皮质激素等3.1.3多重耐药株的交叉感染也不容忽视 因为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是临床菌株耐药性扩散的主要途径[3]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操作及生活护理后未彻底或消毒双手,导致多重耐药菌通过医务人员的手在不同患者之间交叉传播3.2护理干预对策:①建立和完善科室感染信息监测平台,实施信息化监测干预;②严格实施隔离措施;③加强医务人员及见习、保洁人员手卫生,提高洗手依从性;④重视呼吸道管理:A: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时翻身叩背,及时吸痰B: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后认真洗手,使用一次 性吸痰管,不重复使用吸痰时动作轻柔,负压不宜过大,避免气道粘膜损伤C:加强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病人遵医嘱定时雾化吸入,使痰液稀化易排除,同时也减少痰痂形成D:常规口腔护理每日最少两次 ,口腔护理最好每 8 小时一次。
病情允许时,置患者头高足低位,头部抬高 30,在减轻脑水肿的同时也减少胃液的反流和误吸,降低感染率;⑤合理使用抗生素:包括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两个方面,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引发内源性感染一方面,慎用预防性抗生素,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另一方面遵循药动力学的原理对病人进行正确用药,注意给药间隔时间,抗生素做到现配现用,同时认真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提供用药依据[7]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⑥加强营养管理:A:病人应当加强营养,早期给予病人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在肠内营养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可适当给予肠外营养 补充以保证营养的供给B:应循序渐进地对病人进行营养支持,伤后72h 内置胃管开始肠内营养,置管前可遵医嘱进行肠外营养妥善固定胃管,每日口腔护理2次,翻身、拍背前半小时暂停鼻饲,以防返流引起误吸C:营养液的温度为38- 40℃,营养液的浓度 由稀到浓,速度保持匀速,由慢到快,初始以25ml/h为宜,每12h可增加25ml/h,每2h查胃潴留1次,如大于150ml 应暂停鼻饲,通知医生处理⑦健康宣教:A:加强医务人员及实习、保洁的管理;对全体医务工作人员每月进行院感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及考核,科室院感兼职人员督导。
B:加强家属及探视人员教育与管理 :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病室,家属及探视人员进入病房及时进行相关感控知识及手卫生培训,限制探视人员人数,穿脱后隔离衣均需进行卫生手消毒⑧医疗废物管理:锐器置入锐器盒,其余医疗废物均放置,在黄色垃圾袋中,置入转运箱中,集中收集后送处置中心无害化处理患者的血液、体液和被血液、体液污染的敷料或一次性用品等所有废弃物均按医疗废物严格处理,患者出院时要做好终末消毒4结论NICU收治的患者均为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弱,需要多种有创操作和检查,因而,这类患者易引发院内感染医院内细菌感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反映医院管理水平、护理水平的重要指标[2]本文所选的患者经过检查病原菌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的部位为呼吸道,其次为泌尿道,这可能与日常消毒不到位或者操作不规范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的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降低院内感染出现本文研究指出,MDRO感染的患者如能早期采取隔离措施,对操作进行耐药监测、消毒隔离、手卫生、呼吸道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营养支持、教育培训、医疗废物管理等等,就可以有效降低MDRO感染出现,避免院内出现爆发流行。
多重耐药菌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从监测情况看,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也呈现上升趋势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加强手卫生,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加强环境及物表的消毒管理,加强宣教,加强气管道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降低MDRO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发生几率参考文献[1]李六亿,刘玉村.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25.[2]张隆云.铜梁县2005~2007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2):48—49.[3]沈钺,王瑞臣.碘伏预防留置导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4):524~525.[4]丁印国,王运堂,白景花.留置导尿致泌尿系感染的常见菌群耐药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