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38553884
  • 上传时间:2023-08-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7.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育岳亚军名教师工作室版权所有,未经同意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常州市初中语文教育岳亚军名教师工作室 梁增红单元学习目标:1.能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说出作品的语言风格2.能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说出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3.开展一次世界民俗文化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亲自调查,网络、图书查询等多种形式,领略人类大家庭的民俗风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感情4.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细观察、勤思索、常积累,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写作素材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寻找资料,能根据阅读需要制作读书摘录卡片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社戏 2课时端午日 1课时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2课时“世界民俗风情展”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写作: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1课时单元小结 1课时教材分析: 斑斓多彩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民俗风情,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追求,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过年、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江浙地区农村演社戏祈福的民俗风情读罢这些文章,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这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无穷乐趣,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增加对我们民族乃至世界灿烂文化、悠久历史的热爱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一):课前学习:1、开始本单元学习,刚好是“国庆”节后,“重阳节”将临要求:同学们利用假期,回家向家人、长辈或者通过图书、网络了解“重阳节”的来历、活动形式、和现今的发展变化,作好记录以备交流除此外,你还知道哪些节日?(二):课堂学习:1、  交流课前所积累的知识,明确“重阳节”之类的传统节日有哪些2、  浏览课文,了解单元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目标问题情境:(1)、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像最深刻?为什么?(2)、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为什么?(3)、了解单元内容后,你有何感受?3、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三)、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1、问题情境:你知道我们常州有哪些风俗习惯吗?给大家讲讲讨论,交流2、针对单元主题,商讨单元学习专题,并拟订实施方案,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

      开展一次世界民俗文化(包括我国各民族的)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亲自调查,网络、图书查询等多种形式,领略人类大家庭的民俗风情要求:主题鲜明、范围宜小,可以以展板、ppt投影的形式展示3、  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社 戏 (第1课时)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说出哪些地方是详写和略写,说说为什么这样安排的好处2、能用简洁的的语言概括表述几个画面的内容课前预习: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主要作品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出示一本连环画) 同学们,现在你们可能对它已经不屑一顾了吧?!(学生议论)你还喜欢吗?为什么?(学生回答)你能说说连环画有什么特点吗?(二)   整体感知: 情景创设:改编《社戏》为绘画本1、  结合课文内容,给ppt上的五幅画各配上3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⑴、语言简洁,⑵、能概括与画面相关的内容,⑶、注意内容的前后衔接2、  小组交流:选出小组内概括的最好的进行拼合3、  全班交流三)   深入探究: 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了解,为使本画册内容连贯完整,你觉得还需增添哪些内容?适合配几幅插画?(小组明确,全班交流。

      四)   课后学习:1、  由语文、美术科代表组织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把本文的绘画本创作完整并装订成册2、  背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社 戏 (第2课时)学习目标: 1、找出文中优美的景色描写,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2、通读全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留恋之情课前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改编了绘画本的《社戏》,同学们又是编写创作,又是美工设计,做得非常有成就感二)重点赏析:今天,我们来比较一下,你觉得你比较喜欢哪种版本的《社戏》,为什么?能否举具体事例加以阐述? 可引导学生从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方面进行欣赏三)语文活动——辩论赛问题情境:有人说双喜他们偷豆的做法是应该批评的,你认为呢?讨论,交流四)拓展延伸 平桥村因《社戏》为世人所知,如今当地人决定开发旅游资源,请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他们设计一些旅游项目以供参考五):课后学习:1、你是否也有过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难忘的探亲故事?请写下来 端 午 日 (1课时)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湘西人民端午日的风俗。

      2、找出精彩的场面描写,并说出场面描写作用学习虚实相生的写法3、感受龙舟竞赛中体现的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课前学习: 1、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作品 2、向家中长辈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情景创设:常州青旅最近开设一条旅游线路——“茶峒端午风情一日游”,我们准备前去游玩1、  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我们这儿端午节有哪些风俗?2、对于神秘湘西的认识,我们主要通过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请一位同学介绍沈从文及其《边城》,其他同学补充3、问题情景:走近茶峒的旅途中,作为游客,你想向导游询问有关茶峒的哪些情况?(以课本为依据,分小组活动,全班交流二)重点赏析:1、 赛龙舟是湘西和我们常州都有的端午风俗,请大家再次阅读文中赛龙舟这一活动,感受赛龙舟的气氛播放赛龙舟的影片片断)2、  问题情境:赛龙舟的场面写得非常精彩,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3、  问题情景:你喜欢这项活动吗?如果你也在岸上看他们赛龙舟,或者你就是龙船上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联想?有什么感受?明确:赛龙舟体现了一种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扩写捉鸭子的场面四)课后学习:收集祖国各地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以及关于端午节的故事传说、诗文 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学习目标:1.能用主题词概述过年习俗,感受其文化内涵及寄寓的期盼2.体会文章富有情趣的语言特色3.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理解,并能合理想像和联想,预测将来过年习俗课前预习:1.通过查阅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方法了解作者刘绍棠 2.向家中长辈了解家乡过年的风俗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1、  用多媒体创设过年时热闹的画面、热烈的氛围,引导学生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息播放歌曲,视频等)自古至今过年为何会这样热闹?(请学生介绍“年”的传说)(二)    整体感知: 情景创设:《艺术人生》栏目将上一档“话说过年”的节目,邀请全班同学参加,届时也会邀请刘绍棠等老人和我们一起交流请你就《本命年的回想》和刘爷爷做一点交流三)       深入探究: 花甲之年的老人回忆起小时过年的情景,京韵十足的字里行间时时流露出一种童真,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你感受到了吗?请向刘爷爷作点介绍。

      四)       拓展延伸: 1、问题情境:现在过年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含义?与文中比较,消失或保留或发扬光大了哪些习俗?2、问题情境:有人说,过年要从年前一直忙到年后,非常累人,而且在过年时出现了很多浪费现像,比如说相互请客等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过年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意义,可以取消这一风俗你认为呢? 3、问题情境:过年不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文化它包含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当然,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那么,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来过年呢?(五)           课后学习: 1、总结课堂发言,向爸爸妈妈写一份建议书,提出一些既不失年的含义,又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过年建议 2、利用资源(亲友、家人、网络……),收集祖国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词,并能背诵2、通过朗诵,体会作者在诗中寄寓的感情课前学习: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资料,并能朗读诗词,读通读顺 2、选择合适的音乐为其中一首诗或词配乐朗诵 3、选择其中一首,寻找赏析文章,以备课堂交流。

      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月亮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意像——团圆的像征古人总爱对月抒怀,尤其是在中秋这样的节日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播放ppt投影)(二)   诵读感悟:在小组内选出配乐朗诵得较好的同学进行全班交流交流后同学互相点评1、          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词,达到背诵的要求三)   深入探究:1、    问题情境:再读诗词,三首诗词都咏中秋之月,寄托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在表现上又有什么不同?2、根据收集的赏析文章分组交流感受展开讨论:哪些地方分析得特别精彩?为什么?你有没有不同的理解?(四)   课后学习:背诵三首诗词,并收集关于“月”的诗句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第2课时)学习目标:1.能吟诵咏月名句,增加积累2.发挥想像,把诗词改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课前预习:收集关于“月”的名句教学过程:(一)   导入:古诗词语言凝练,想像丰美,意境悠远,把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得委婉动人,读来令人心驰神往二)   感悟创作:在理解原诗、词的基础上,选择其中一首,发挥想像和联想,扩展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三)   拓展延伸:1、中国古代有许多咏月的佳句,让我们一起来对月抒怀。

      进行吟诗比赛: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吟诵带月的诗句,看哪个小组吟诵得多2、从刚才同学们吟咏的带月诗句来看,人们通常在月亮中寄托哪些感情?3、请同学们也作一首“中秋咏月诗”,寄寓自己的感情四)   课后作业:把同学们作的“中秋咏月诗”收集起来,出一期专题板报 “世界民俗风情展”专题活动 (1课时)活动目的:开展世界民俗文化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人类大家庭的民俗风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感情活动方式:到图书馆、资料室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采访家长,组成小组进行社会调查活动过程:1、  准备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由分组;制定查阅与调查计划;作好调查的物质准备,比如照相机、录音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语文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人教版)(答题卡).pdf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 (2).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辽宁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海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南京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湖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武汉专用)(答题卡).pdf 2022年盐城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数学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福建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州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无答案PDF).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