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分析.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33520738
  • 上传时间:2022-01-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5.1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分析【摘要】2002年出台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为上市公司 治理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制度基础相对于《公司法》和《证 券法》,《准则》在提出上市公司治理的目标及原则、制约控 股股东、强化信息披露、强化董事诚信勤勉义务、保护利益 相关者的利益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同时,笔者也对《准 则》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评析 股东董事一、《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出台经公开征求意见和修订后,2002年1月7日,证监会和 国家经贸委联合颁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下简称准 则)这份《准则》阐明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 投资者权利保护的实现方式,以及上市公司董事、监事、经 理等高级管理人员所应当遵循的基本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 德等内容《准则》的出台,无疑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上市 公司运作,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推动上市公司建立现代 化企业制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中 国加入WT0后加快上市公司监管与国际接轨的重大举措这 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上市公司治 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为中国上市公司的可持续 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二、《准则》所体现的突出特点(一) 提出上市公司治理的目标和原则《准则》中明确阐述了上市公司治理的目标和原则,即 股东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保护,所有的股东必须得到平等和 公正的对待;负责任的管理层为公司的利益而非控股股东的 利益服务;通过适当的内部控制机制,使管理人员的权利与 责任相互制约并达到平衡;及时、充分和准确地向市场披露 公司的重要信息相比之下,《公司法》的内容侧重于如何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公司的组织行为,从公司的设立、 组织构造、合并、分立、破产、解散和清算等进行了多方面 的规定;而《证券法》更多地注重从证券的发行和交易行为 方面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从这一点上说,《准则》关于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阐述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公司法》和《证 券法》的极大发展,成为对《公司法》和《证券法》不足部 分的有效补充二) 制约控股股东当前,公司的股份化改造虽已初步完成,但由于股权相 对集中、公司所有者代表缺位、对经营者没有有效的监督和 制约机制、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决策和运作还受到旧体制的影 响导致管理者权限过大等原因,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 金、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在上市公司中屡 见不鲜,并成为制约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严重问题。

      因此, 要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严重缺陷,首先就要从规范上市 公司的控股股东行为着手就这一点而言,《证券法》并未 作出任何规定,《公司法》也只是在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股 东有权对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提起诉讼, 对董事和经理的行为监督则完全寄希望于监事会发挥作用, 控股股东实际上处于一个完全弱约束的地位《准则》的出 台将会极大地改变这种情况,《准则》第一章明确对“控股 股东行为的规范”,要求控股股东不得利用其特殊地位谋取 额外的利益;不得越过股东大会、董事会任免上市公司的高 级管理人员;不得直接干预上市公司的决策及依法开展的生 产经营活动,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的权益;上市公司人 员和管理层独立于控股股东,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实行人 员、财务和资产三分开;并鼓励股东进行民事诉讼,通过制 度化对控股股东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制约,从而达到完善上市 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三)强化信息披露长期以来,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上大做文章的违规事件 屡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一是信息披露不真实,欺 骗投资者;二是信息披露不充分,存在重大遗漏;三是信息 披露不及时,致使内幕人士通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谋取不 正当利益;四是信息披露不规范,如以定期报告代替临时公 告义务等。

      这些行为都直接侵害了股东的知情权,致使投资 者遭受损失,信心受挫,不利于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 效发挥关于信息披露制度,《证券法》第三章从第58条到 第66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主要侧重于对招股说明 书、上市公告书、财务会计报告和临时报告的内容进行规范 而《准则》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对上 市公司持续信息的公开进一步强调以外,还明确提出公司应 当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传递 的优势,强化董事会秘书的责任,同时第一次提出了上市公 司要及时进行年度内关于公司治理方面信息和规范控股股 东权益的披露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对规范控股股东权益 的披露,鉴于控股股东在公司中的特殊地位,中小股东及时 了解关于公司控制权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杜绝内幕交易的产 生,也有利于对公司管理层进行监督四)强化董事诚信勤勉义务过去,由于公司治理结构长期存在严重缺陷,恶意决策, 弄虚作假的事例屡见不鲜,其中很多都是通过董事会决定 的,可见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公司法》着重 强调了公司董事应执行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对董事的诚信 和勤勉义务未作要求,只是在第一百一十八条强调了董事应 当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责任,如决议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 参与决议的董事负有赔偿责任。

      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 中董事的责任与义务这一薄弱环节,《准则》提出了董事诚 信义务的一般性原则,同时,在董事当选前设置了前置程序, 规定了董事候选人应在股东大会召开之前作出书面承诺,同 意接受提名,承诺公开披露的董事候选人的资料真实、完整 并保证当选后切实履行董事职责另外通过上市公司和董事 之间签订的聘任合同,明确公司和董事之间的权利义务、董 事的任期、董事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责任以及公司因 故提前解除合同的补偿等内容此外,《准则》还提出了建 立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和设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这些, 无疑是相对《公司法》的一大进步,而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 使得公司整体利益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进一步的 保障五)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是指所有受公司活动影响或者影响公司活 动的自然人或社会团体一般来说,利益相关者包括直接利 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直接利益相关者有股东、债权 人、经营者、职工、客户、供应商等;间接利益相关者有社 区、新闻媒介、社会团体、政府等《准则》第五章专门对利益相关者合法权利的保障作出 了规定,从这些条文来看,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法定权利应当得到尊重(第74条),公司 和董事会应该认识到维护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并 与其充分合作,共同推定公司健康持续地发展(第76条); 第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获取权和赔偿权(第75、77条); 第三,促进职工积极参与公司的管理(第78条);第四,强 化公司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第79条)。

      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践中,由于股本结构的先天性 缺失,一股独大使得公司董事及董事会都操纵于控股股东手 中,并且也使目前的监督机制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这样的 现象不仅使得公司的中小股东利益可能受到侵害,债权人、 职工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难以获得良好保障正是基 于此,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保障不仅仅体现为对股东、债权人、 公司职工等利益主体的关注,而且通过赋予利益相关者更多 的权利,还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监督机制,从而实现上市公 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三、《准则》存在的不足之处作为不断发展完善的制度规范,《准则》也难免存在着 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以下问题值得商榷:(一)忽视经济全球化问题随着民营上市企业增加和加入WTO后允许外资企业在华 上市,上市公司的整体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至此,进入资 本市场的公司不仅仅是中国的公司,还有国外的公司在经 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国的法律必须体现兼容性,诸如跨 国公司的治理等问题如何在《准则》中体现,必须予以考虑二)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的冲突在董事会设立审计委员会的情况下,如何区分审计委员 会与监事会在监督职能上的差别,更好地协调两者之间的关 系,《准则》中没有很好地说明。

      在《准则》中,董事会下增设了审计委员会,并负有以 下职责:1、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2、监督公司的 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3、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 的沟通;4、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5、审查公司的 内控制度但是在《公司法》中关于董事会的职责并无监督 公司内部的职能,这就与负有监督职责的监事会产生了冲 突依笔者之意是否可以考虑,改革监事会的组成,将所谓 “审计委员会”的职权交割给改革后的监事会,这样将更加 符合目前整个公司法的构架四、结语《准则》主要从大的原则方面为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指 明了方向,很多更为具体、更具操作性的内容则需要上市公 司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总结了一 段时期经验之后的今天,我们应该制定出国家、集团、行业、 公司等各个层面的公司治理准则,通过不同层次主体的共同 努力,将公司治理实物不断深化,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可持续 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参考文献[1] 宣伟华,李辰•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若干问题评析[门・ 上市公司.2002年7月.[2] 罗宁.从制度上完善游戏规则 解读《上市公司治理准则》[J].湖北财税.2002年第2期.[3] 胡汝银,司徒大年,谢联胜•全球公司治理运动的 兴起[□•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第4期.[4] 王芳.上市公司治理准则[J].审计月刊.2007年第2 期.[5] 李维安•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奠定中国证券市场可 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南开管理评论.2002. 1.[6] 刘文,祝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中外比较研究[J]. 理论与改革.2005. 5.[7] 井涛•推行新的治理方式,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一一 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J].上市公司.2002年3月.作者简介:祝靖(1987-),女,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 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