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改).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39994523
  • 上传时间:2023-03-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2.50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第一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一.全身整体性测量1 ) 体重器材: 杠杆秤或弹簧称方法: 被测者应在测量前排空大小便,只穿贴身短裤(女生可加乳罩或背心),轻轻站立于秤台中央,身体不与其他物体接触,并保持平稳,直至测量完成测量者移动游码至杠杆平衡后读数2 ) 身高器材: 身高坐高计方法: 被测者赤足,背靠立柱以立正姿势站立,足尖分开60足跟、骶骨正中线和两肩胛间三处与立柱紧贴头要正直,两眼平视前方,使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最低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躯干伸直,两手自然下垂测量者站在被测者侧方,轻移滑动游标板贴紧被测者头顶,测量者平视水平压板读数 二.体部长度指标的测量3 ) 坐高器材: 身高坐高计方法: 被测者坐前先弯腰,使骶骨部紧靠立柱,而后坐在坐高计的座板上坐好后应使骶骨部和两肩胛间紧靠立柱,头部位置和姿势要求与测身高相同躯干充分伸直,上肢自然下垂,手不要支撑于座板上,两腿并拢,大腿与地面平行,双足自然平踏于底座测量者站在被测者侧方,将水平板轻轻下压,读数要求与测身高相同 上肢长度测量器材: 带游标量尺或马丁测高仪测量方法: 测量上肢时,被测者一般取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手指伸直。

      测量时先将游标量尺的尺端固定于上部测点,再移动游标至下部相应的测点,测出两点间的垂直距离并读数记录4 ) 上肢全长 肩峰点至中指尖的直线距离5 ) 上臂长 从肩峰点至桡骨小头上缘的直线距离6 ) 前臂长 从桡骨小头上缘至桡骨茎突尖的直线距离7 ) 手长 从桡骨茎突尖水平的腕横纹中点至中指尖的直线距离 下肢长度测量器材: 带游标量尺或马丁测高仪测量方法: 测查下肢时,被测者一般取立正姿势,重心落于两足中间测小腿长、足长、足高时,可令被测者将脚搁于凳面测量测量时必须保持量尺垂直地面8 ) 髂前上棘点 从骼前上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A9 ) 大转子点 从股骨大转子尖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下肢长B10) 身高 一 坐高 = 下肢长,称为下肢长C11) 大腿长 髂前上棘或股骨大转子尖至膝关节间隙、胫骨外髁上缘的垂直距离也可间接求得,即: 大腿长 = 下肢长 B—(小腿长+足高)12) 小腿长 从膝关节间隙、胫骨点至内踝尖的垂直距离为小腿长13) 小腿长加足高 测量胫骨内髁上缘至凳面的垂直距离为小腿长加足高测量时,令被测者体重落在左腿上,右腿抬起屈膝关节成直角,全脚掌踏于凳面。

      14) 足高 从内踝尖至凳面(地面)的垂直距离15) 足背高 为足背的舟骨上缘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16) 足长 从足跟点(跟骨结节)至最长趾尖点17) 跟腱长 从腓肠肌内侧头肌腹下缘至跟骨结节的距离18) 指距 指距(肩臂长)是两手中指之间在小平位时的最大直截了当距离,是表示肩宽加 两侧上肢长度的指标 器材: 用游标量尺或刻有2米以上尺码的标尺 方法: 有两种测量方法其一是:将量尺固定在平台上,受测者两脚分开,两臂侧平举,上体前屈,以胸骨切迹、肩臂部紧贴在测量尺上,一只手中指固定在标尺零位,上肢尽量向另一侧伸展,两手臂成一直线,连续测量三次,取最大值或两次相间值其二是:受测者自然站立,两臂侧平举,掌心向前,五指并拢测量者将量尺托着固定于被测者胸前,量尺上缘与胸骨柄上缘平齐连续测量三次,取最大值或两次相间值三. 体部围度指标的测量 围度器材: 带尺19)颈围 被测者自然站立,不缩颈耸肩,头正直,两眼正视前方,保持呼吸自然测量者将皮尺在甲状软骨下方,水平绕颈一圈,读数20) 腰围 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分与肩同宽,两臂放松,两臂自然下垂测试人员面对被测者,将带尺在侧方置于髂嵴上方,前面置于脐点的位置,水平绕腹一周,取呼气结束时的测量值。

      21) 前臂围 被测者站立,上肢自然下垂测量者将带尺在前臂最粗处以水平位环绕一周进行测量22) 臀围 被测者并腿站立,测量者将带尺在被测者臀部向后最突出处水平围绕一周23) 膝围 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测量者将带尺在髌骨中部水平环绕一周进行测量为膝围24) 踝围 将带尺在小腿内处踝上端以水平位量其最细处的围度为踝围25) 胸围 平静呼吸时,测试者面对受试者,双手将带尺上缘置于背部肩胛骨下角点,腋窝水平绕至胸前,男性及未发育女性带尺下缘,已发育女性带尺通过胸中点水平绕行一周.26) 吸气时胸围 当被测者处于正常姿势时,测深吸气(吸至不能再吸)时的胸围.27) 呼气时胸围 在测量吸气时胸围后进行.卷尺位置不变,测深呼气(呼至不能再呼)时的胸围. 28) 上臂紧张围 屈肘握拳, 肱二头肌用力作最大收缩时,带尺沿最隆起部位绕行一周的围长.29) 上臂放松围上臂紧张围测量后,手臂自然下垂,肌肉放松时在测量上臂紧张围原部位水平绕行一周的围长.30) 大腿围 臀纹线最低点水平绕行一周的围长.31) 小腿围 腓肠肌最粗处水平绕行一周的围长.四. 体部宽、厚度指标的测量32)手宽 器材: 直角测径规. 方法: 受测者拇指分开,四指并拢,测量第二掌骨小头至第五掌骨小头间的最大直线距离。

      33) 足宽 器材: 直角测径规. 方法: 受测者姿执同测量小腿长加足高的姿势测量者面向受测者测量内侧骨点至外侧足遮骨点间的最大直截了当距离受测者自然站立,测量臀部最厚点至腹股沟中点间的水平的直线距离34) 肩宽 器材: 弯角测径规. 方法: 左右肩峰点之间的直线距离.35) 骨盆宽 器材: 弯角测径规. 方法: 左右髂嵴点之间的直线距离.36) 臀厚 器材: 臀厚尺 方法: 受测者自然站立,测量臀部最厚点至腹股沟中点间的水平的直线距离. 皮褶厚度测量 仪器: 皮褶厚度计 方法: 受试者自然站立,暴露测试部位.测试者选准测量点,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将皮褶捏起,右手持皮褶厚度计卡钳张开,卡在捏起部位下方约一厘米处 ,待指针停稳,立即读数并作记录.测量三次取中间值或取其中两次相同的值.   测量部位: 37) 臂部 肩峰与上臂后面鹰嘴连线中点.皮褶走向与肱骨平行. 38) 肩胛部 肩胛骨下角点下约一厘米处.皮褶走向与脊柱成45度角,方向斜下. 39) 腹部 脐水平线与锁骨中线相交处.皮褶走向水平. 40) 髂部 髂嵴上缘与腋中线相交处上方约一厘米处.皮褶走向稍向前下方. 五.指数法(一) 显示人体各部分长度的指数1. 坐高,身高指数 即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反映躯干的长短. (坐高 / 身高)¬100 评价: 美国18--20岁 平均51.9--52 日本18--20岁 平均54.1 中国18--20岁 平均53.9 欧美白种人标准: <52短躯干型;52--53中躯干型; >53长躯干型.2. 马氏躯干腿长指数(Manou Riers Skelic Index) 反映下肢的长短,指数越大下肢越长. [(身高 - 坐高) / 坐高] ¬100 评价: 74.9以下 超短腿型; 75.0--79.9 短腿型; 80--84.9 亚短腿型; 85.0--89.9 中腿型; 90--94.9 亚长腿型; 95.0--99.9 长腿型; 100.0以上 超长腿型.3.肩臂长指数 2倍上肢长 + 肩宽 评价: 超过身高为正常4.小腿长指数 该指数是反映大小腿的比例 [(下肢长 - (小腿长 + 足高)) / (小腿长 + 足高)] ¬ 100 评价: 男在95以下,女在96以下即为小腿较长.指数越小,小腿越长.5.跟踺长指数 该指数是反映跟踺长与小踺长间的比例 [跟踺长 / (小腿长 + 足高)] ¬ 100 评价: 男女均在50即为跟踺较长.指数越大跟踺愈长.(二) 显示人体各部分围度的指数1. 艾利斯曼指数: 胸围 - 1/2身高 评价: 据国外资料报道:>0胸廓发育良好;等于0发育中等;<0为胸廓狭窄. 我国20--25岁男子平均0.8 (-6.6--8.5);女子平均 -0.8 (-8.1--7.7).2.肌肉指数 [(最紧张的上臂围 - 放松时的上臂围) / 放松时的上臂围] ¬ 100 评价: 肥胖者小于5;体力劳动者和耐力运动员5--12;大于12为肌肉很发达.3. 踝围指数 (踝围 / 跟踺长) ¬ 100 评价: 一般为100,踝围细,指数越小踝围越细.(三) 显示人体充实度和营养状况的指数1. 克托莱指数 该指数克托莱于17世纪初提出,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即表示每厘米身高的重量,以相对 重量来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厚度,以及组织密度,因此又称其为肥胖指数。

      [体重(kg) / 身高(cm)] ¬ 1000 评价: 国外标准男女青年350-- 450.低于350过轻,高于450过重.我国20--25岁的 城市青年标准,男子296--403(平均344);女子271--387(平均323).2. 劳雷尔指数 该指数由劳雷尔1908年提出.他认为人体是一个立方体,身高是这个立方体的一个边,所以用身高立方去除以体重可显示出每立方厘米身体的重量.指数主要反映了肌肉,骨骼,内脏器官及组织的发育状况,也是判断人体充实程度和营养状况的指数,一直被广为应用. [体重(kg) / 身高3(cm)] ¬ 107 评价:我国20--25岁男女青年标准,男子101.0--139.6 (平均118.5) ;女子106.1--154.4 (平均127.5).3. BMI(Body mass index) 体重(kg) / 身高2(m) 评价:表 1. 世界卫生组织WHO(1998)BMI标准及相关疾病的危险34)分类BMI(kg/m2)危险度低体重<18.5低(但其它疾病危险增加)增加正常体重18.5–24.9平均水平超重>=25.0肥胖前期25.0–29.9增加1度肥胖30.0–34.9中度增加2度肥胖35.0–39.9严重增加3度肥胖>=40极为严重增加表2. 亚洲成人BMI标准及相关疾病的危险34)分类BMI(kg/m2)危险度低体重<18.5低(但其它疾病危险增加)增加正常体重18.5–22.9平均水平超重>=23肥胖前期23–24.9增加1度肥胖25.0–29.9中度增加2度肥胖>=30严重增加4.理想体重 22 ¬身高2(m)5.肥胖度 [(现在体重 - 理想体重) / 理想体重] ¬ 100 评价:肥胖度为理想体重的10%范围内正常,20%以上为肥胖.第二章 身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