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6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6404851
  • 上传时间:2021-10-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4.8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6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一、改革的背景 ——1、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奠定基础】 嘎仙洞的发现——鲜卑拓跋部的南迁——北魏统一北方(历史上称为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2、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3 •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二、改革的内容 {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时期}K前期一点: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① 均田制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性质: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影响:1、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2、抑制了土地兼并,3、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北方经济恢复发展】② 三长制 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影响:1、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2、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 集权,3、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③ 整顿吏治 背景:官吏的贪污不仅影响北魏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内容:俸禄制;考核官吏决定任期影响:吏治得到改善,农民安心从事生产,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2、中后期 一 点:实行汉制、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 特点:实行汉制、移风易俗① 迁都洛阳原因:490年孝文帝亲自主持变法,第一件事从平城迁都洛阳一 城劣势(从经济,政治, 军事分析)1、气候恶劣,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

      2、地处偏僻,使北魏政府很难有效 控制中原地区3、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威胁4、为了接受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 制/1、地处农业发达的中原地区2、交通便利,曾长期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3、 南迁还可以为实现南北统一愿望提供可能影响:迁都保证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了进一 步发展② 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移风易一穿汉服:孝文帝下令,无论何人一律禁穿胡服,改穿汉服姓汉姓:孝文帝 下令改鲜卑姓为汉姓,并亲自主持“定姓族”的工作既肯定了汉族士族的法律地位,又 为鲜卑贵族确认了氏族的身份文帝通过联姻,把鲜卑贵族和汉族上层与汉族通婚:孝的 利益与命运连在一起,借以巩固北魏的统治说汉话:禁止说鲜卑语,30岁以上暂缓改 革旧礼制:影响:1、促进了北魏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2、加强了民族融合 和中华民族的发展 改革的特点:1、是一次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最全面,影响最深远的封建化 改革2、孝文帝改革措施具有创新性、开创性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一、中世纪的天主教会1、基督教的发展:公元1世纪产^生、公元4世纪初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公元11世纪 ——分裂为东正教与天主教、公元13世纪初天主教会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2、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原罪”与“救赎”3>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会的地位【*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思想文化上,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意识形态J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在天主教的封建统治下,14、15世圮的欧洲社会获得哪些发展?药习: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匱延:民族观念的崛起,要求加强王 权;反画: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4、宗教改革的原因一壁习: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 思想产生冲突败殖习:中世纪的西欧,封建割据严重,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威胁世俗 统治权力思想:文艺复兴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成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的更 新社会生活出:天主教会的腐败和迫害,引起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天主教会成为欧 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5、“教皇的奶牛”二、宗教改革的过程和内容——1、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德国)•…改革开始(1) 导火线:兜售“赎罪券”(2) 序幕:《九十五条论纲》的公布 {1517年马丁•路德针锋相对,在教堂门口贴出《九 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提岀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因信称义)的原则《|九十五条论纲|》现已被刻在当年粘贴处的教堂门上} —— 实质:否定教皇的权威(3) 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 ①只要信仰上帝就可得救,即“因信称义”。

      ②信仰的唯 一根据是《圣经》,而非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③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以娶妻 —现了人文主义精神(4) 马丁•路德改革的影响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2、日内瓦宗教改革…•改革深入——【对于宗教,路德就其实践来说,更多是一个摧毁者, 而加尔文则更多是一个建造者 法国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砸闵宗(在法国称“胡 格诺派”)创始人1536年出版《基督教原理》1) 加尔文的宗教主张——【①因信称义②先定论③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④ 将日内瓦改造成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 ※探究二:请比较加尔文宗与路德宗教义的异同①信仰得救;②《圣经》是最高权威、③简化宗教仪式;:①主张先定论,鼓舞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②神职人员要由信徒选举产生,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③鼓励人们大胆地追求财富与成功,更加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2)加尔文改革的影响为西欧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意识形态的准备【加尔文教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影响极大日内瓦新教会也因此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不再受制于教皇加尔文被人们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3、英国宗教改革——改革的扩展 亨利八世 伊丽莎白一世(1)原因:①英较早形成了专制王权统治下的统一的民族国家 ②婚姻继承问题直 接导致亨利八世与教皇决裂(2) 过程及内容(从政治经济思想这几个方面归纳)一 亨利八世釆取的措施【1534年, 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Acts of Supremacy),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惟一的、至高无上 的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力,教皇无权干涉英国的教会事务。

      ②伊丽莎白一世采取的措施【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重申《至尊法案》,并通过了《三 十九条信纲》3)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一 靠王权自上而下,加强了王权,但保留了 较多天主教成分三、宗教改革的结果1、天主教的应对措施(教会纯洁运动)[(1)革除教会内部弊端,停止出售赎罪券,惩治贪污腐化,加强监督(2)加强对异端的打击3)创设修会,扩大影响4)天主教会改革的影响:2、呼唤宗教宽容 (1)背景:①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会与新教各派之间发生了长时间 的争论,迫害和战争②一些有识之士谴责宗教迫害和宗教战争2)表现一《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南特赦令》…南特天主教堂四、宗教改革的性质与影响1、性质:是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探究三: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①(政治)它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各国的封建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成长;宗教改革 也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斗争旗帜②(经济)新教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 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思想)它是继文艺 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击了教会权威,声张了人的价值④(文化)宗教改革使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改革人物新教派别核心教义其它主张影响地域马丁 •路德路德教① “因信称义”② 全体信徒皆教 士③信仰的唯一 根据是《圣经》简化仪式\神甫 娶妻\蔑视权威德国 北欧加尔文加尔文教①《圣经》权威 至高无上,②主 张信仰得救,即 先定论简化仪式\选举 神职\生活节俭法国 英国等亨利八世英国国教①《至尊法案》 规定英王为教会 首脑②神职人员 须效忠英王③信 仰得救,《圣经》 为惟一标准①基本保留原教 义和仪式②解散 修道院英国改革局限1、宗教迫害和宗教纷争2、不得不做出妥协3、彻底的宗教宽容,还有很长的路、存在问题与前景欧洲宗教改革核心知识概阅一 :16世纪壓:发源于德意志,发展到整个西欧 霾:宗教和政治墜:宗教改革和政治革命1: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 政治运动 匡囲:资产阶级及接受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基督教徒,封建领主,农民群众等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地圣彼得堡基督教堂 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近代历史的重大转折点1・改革的背景2.改革的内容与评价3.改革对俄国近代俄国农奴制改革 化的影响一改革的背景——1、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①生产力低下资金、②严重阻碍俄国工业的发展A、在农奴制下,俄国工业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 国内市场B、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国家③ 阶级矛盾激化:A、农民骚动增多,声势日益扩大B、要求变革的呼声a、“十二月党人起 义(时间、目的)b、19C中期,出现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知识分子”群体(代表、文学 作品、思想)2•克里米亚战争(直接原因)时间:1853年 原因:俄行动侵犯了英法在奥斯曼帝国 的利益双方:俄VS英、法、——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俄.英、法)实质: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4) 结果: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巴黎和约》(5) 影响:国际地位下降 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推动俄国六七十年代改革探1856年,交战国和有关国家在巴黎举行和会,并于3月30日签订《巴黎和约》— 一亚历山大二世※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二、 改革的主要内容——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1),懈放”法令(“二一九法令”) ◎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经济上:农民可以赎买获得一半土地,另外一半土 地仍归地主所有,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些地块 ◎组织上:加强村社制度(2) 司法改革——建立近代司法体系 内容:同一原则;公开陪审制 影响:法律意识增强(3) 地方自治一选举 农村:自治局 城市:杜马(议会)意义:对发展经济文化做出了贡献三、 改革的进步性与局限性1、进步性: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性质)是 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一步法令的颁布使农奴的人身得到解 放,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 由劳动力和资金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改革使俄国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 方式的过渡改革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根本目的是巩固沙 皇专制统治3、局限性: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不彻底,改革对农民具有残暴的掠夺性和欺骗性四、 日俄战争与1905年革命 1、背景:战争〜农民暴动〜统治危机〜斯托雷平改革 内容:政治上:•农民成为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

      农民享有公民权利,可以 签订契约、提起诉讼、自由结婚、经商、做工和合法拥有财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 了自由劳动力 •每个男劳力前两年必须服40天的劳役,之后转为代役租并一直持续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