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曹妃甸区域海洋牧场建设.doc
5页浅谈曹妃甸区域海洋牧场建设浅谈曹妃甸区域海洋牧场建设发布时间: 2009-2-16 10:58:46浏览量: 20信息来源:《河北渔业》杂志编辑部【 字体:大 中 小 】浅谈曹妃甸区域海洋牧场建设 李云福 邢光敏 郭 冉 齐遵利 谷 震 (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3) 摘要摘要 曹妃甸区域海洋牧场位于曹妃甸工业区附近的相关海域及沿海河口海洋牧场建设包 括沙坨岛北侧海洋牧场重点建设区、双龙河口四角蛤蜊增养殖区、栉江珧和高雅海神蛤增养殖区、 防波大堤增养殖区暨海珍品资源保护区、渔业资源繁殖保护区五个功能区 关键词关键词 曹妃甸 海洋牧场 建设 曹妃甸工业区 2004-2020 年规划填海 310 km2 ,拟完成一座海上唐山的建设, 建成以大码头、大钢铁、大化工、大电能为核心的工业区其建设对海洋环境及生 物资源的影响是巨大的填海区域工程建设前后潮流(包括海流) 场、周围地形地 貌、沉积物冲蚀淤积、生产污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等方面将发生明显变化,这些 变化将对曹妃甸乃至整个渤海海域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是非常不利的,海洋底栖生 物、浮游生物及游泳生物等资源将部分遭受破坏。
为取得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保证海洋生态、环境、生物资源不被破坏,实现 曹妃甸工业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充分调研制定了曹妃甸海洋生态建设计划, 以期在曹妃甸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港口经济的同时,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 资源,实现经济、环境、资源的和谐发展 1 1 基础条件基础条件 1.1 地理位置 曹妃甸工业区处于唐山南部沿海、渤海湾中心地带,距大陆岸线 18 km曹妃 甸毗邻京津冀城市群,距唐山市中心区 80 km,距北京 220 km,距天津 120 km, 距秦皇岛 170 km 1.2 水质及含沙量 夏季水温一般为 22~28 ℃,冬季水温最一般在 1.0 ℃左右盐度最大不超过 32‰5 月份随水深的增加透明度增大,由 0.2 m 增加到 1.8 m,8 月份透明度由 0.2 m 增大到 7.0 m2002 年、2004 年对曹妃甸海域监测结果显示,除 SS 监测值 全部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和 COD、石油类个别监测值超标外,其他各项指标均符 合二类标准 根据 l996 年 10 月、2005 年 3 月和 2006 年 3 月全潮含沙量测验资料统计及含 沙量场遥感图片分析,在小浪或无浪气象条件下,曹妃甸海域含沙量并不大,近年 水文监测资料表明,曹妃甸近海深水区大致为 0.05~0.10 kg/m3;近岸区大致为 0.07~0.15 kg/m3。
考虑波浪作用后,海域年平均含沙量大致为 0.2l kg/m3左右1.3 底质 曹妃甸水边线附近主要为 O.12~0.25 mm 的细沙;在 O~5 m 潮滩范围内主要 为 0.06~0.125 mm 的极细沙;曹妃甸北侧大片 O m 高程的浅滩主要为 0.016~0.032 mm 的中粉沙和极细沙,在潮沟主槽内泥沙有局部粗化现象,大致为 0.2~O.3 mm 的细沙 1.4 海洋生物资源 浮游植物以浮游硅藻为主,优势种为圆筛藻等 8 种浮游动物为渤海的高值区,目前已查明的浮游动物共 60 种,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在浮游动物分布密度中占 8.92%浮性鱼卵和上层稚鱼共 48 种,隶属 10 个目、27 个科、40 个属主要经济 种类还有蓝点马鲛、银鲳、带鱼、小黄鱼等,但数量较少,仅占全年全部卵量的 0.26%,其余为小型低值鱼类 多数种类产卵场分布在曹妃甸附近深水区底栖生 物共 227 种,隶属 11 个门类,其中脊椎动物(鱼类)11 种,脊索动物 5 种,软体 动物 79 种,甲壳类动物 50 种,棘皮动物 15 种,多毛类 31 种,腔肠动物 8 种平 均生物量为 29.16 g/m3,以喜软泥底质生活的毛蚶、青蛤、文蛤、小刀蛏等为主; 曹妃甸外海域平均生物量仅为 7.52 g/m3。
游泳动物种类约 70 种,其中鱼类占绝对 优势 2 2 海洋牧场建设海洋牧场建设 海洋牧场是用人工鱼礁和藻礁来建设海洋生物生息场,修复海洋生态,改善海 洋环境,营造适宜海洋生物生息的环境条件,增加海区生物多样性,恢复海洋资源 和增加渔获量,促进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曹妃甸海洋牧场将充分利用工业建设规划之外的海区进行海洋牧场的位置, 在整个工业区周边,除沙坨岛旅游规划以外的海域、滩涂以及河口地区,面积约 280 km2 2.1 牧场内功能区 2.1.1 沙坨岛北侧海洋牧场重点建设区 沙坨岛北侧重点建设区的东界为沙坨岛以东 1 km,西以曹妃甸工业区东侧为界,南到沙坨岛北岸,北到岸线此海域包括小青 龙河、溯河、大庄(小清)河三个河口及大片滩涂和浅海,面积约为 150 km2 2.1.1.12.1.1.1 河口区河口区 规划位置在小青龙河、溯河、大庄(小清)河三个河口,面积约 45 km2增养殖主要经济种类,小青龙河口以缢蛏增养殖为主;溯河河口以杂色蛤 增养殖为主;大庄河河口以增养殖青蛤为主 2.1.1.22.1.1.2 浅海区浅海区 规划位置北起河口区南,南至沙坨岛,东起沙坨岛东 1 km,西至 3 港池外缘的区域,最大水深 15 m,规划面积约 105 km2。
该区域分为 A、B、C、D、E 五区;A 区,河口区以南约 25 km2,水深相对较浅的海域,以毛蚶、 文蛤增养殖为主B 区面积约 17 km2,设为藻礁区,可增殖的藻类有鼠尾藻、马尾 藻、江蓠和裙带菜C 区面积约 4 km2,布设幼鱼礁D 区面积约 39 km2,该区北 部布设浮鱼礁,中北部布设成鱼礁,南部布设海珍品礁E 区面积约 20 km2,为魁 蚶资源保护区 2.1.2 双龙河口四角蛤蜊增养殖区 双龙河口 10 m 等深线以浅的区域,面积约为 20 km2 2.1.3 栉江珧、高雅海神蛤增养殖区 规划位置在 3 号港池池底和纳潮河河底,3 号 港池规划面积约 35 km2,纳潮河规划面积约 7 km2 2.1.4 防波大堤增养殖区暨海珍品资源保护区 曹妃甸工业区东南侧,西起 30 万 t 油码头,东至甸头东侧,面积约为 10 km2保护的海珍品为放流的刺参和皱纹盘鲍2.1.5 渔业资源保护区 包括沙坨岛资源保护区、防波大堤海珍品资源保护区、贝类 等资源保护区,面积约 66km2 2.2 牧场功能区人工设施规划 适合曹妃甸海域的人工鱼礁类型包括集鱼礁、海珍品增养殖礁和藻礁,其中集 鱼礁又分为幼鱼礁、成鱼礁和复合礁。
2.3 海洋牧场的管理 设置曹妃甸海洋生态建设与管理委员会,设置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中心、海洋 环境监测中心、海洋生物多样性展览馆、游钓休闲中心等 3 3 海域环境监测系统建设海域环境监测系统建设 对海域的生态和环境定期进行监测,利于信息反馈,便于进行有效的海洋生态 环境保护管理海洋环境监测系统要规范完善,实行时时监测、自动监测、监测、自动预报、精确预报,监测范围不能局限于近海局部区域,要能对远岸海域进 行有效监测同时,建立海底声纳系统,对海底生物活动和生长情况进行自动监控、 自动显示 4 4 实施效果实施效果 曹妃甸海洋牧场建设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海洋生物资源为核心,具有显 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 5 5 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比较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比较 目前数十个国家已在本国沿海投放人工鱼礁,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 益和宝贵的经验曹妃甸工业区海洋牧场建设在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具有以下特点:A、海洋牧场建设与工业区开发建设同步进行;B、循环经 济模式;C、注重海洋生物繁殖保护区建设;D、藻礁建设在海洋牧场中占较大比重参参 考考 文文 献献 [1] 陈勇,于长清.人工鱼礁的环境功能与集鱼效果.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2,17(1):64-69 [2]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海洋局). 河北省海洋资源调查与分析(专题报告).北京:海洋 出版社,2007.933-1150 [3] 长字.大型海藻在海水养殖系统中的生物净化作用.渔业现代化,2006(4):11-13 [4] 河北省海岛资源编纂委员会编,河北省海岛资源(上、下卷) ,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5, (下卷 89-122,137-176,258-280,406-444, ) [5] 李文涛,张秀梅.关于人工鱼礁礁址选择的探讨.现代渔业信息.2003,05:3-6 [6] 李文涛,张秀梅. 我国发展人工鱼礁业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现代渔业信息,2003(9):3-6 [7] 林军,章守宇.人工鱼礁物理稳定性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进展.海洋渔业,2006,28(3): 257-262 [8] 林贞贤,汝少国,杨宇峰. 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湾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海洋湖沼通报, 2006(4):128-134 [9] 刘惠飞.日本人工鱼礁建设的现状.现代渔业信息,2001(12):15-17 [10] 江志兵,曾江宁,陈全震,等. 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水养殖区的生物修复.海洋开发与管 理,2006(4):56-63 [11] 杨吝,刘同渝.我国人工鱼礁种类的划分方法.渔业现代化,2005(6):22-23,25 [12] 杨吝,刘同渝,黄汝堪.人工鱼礁建设实绩考察.现代渔业信息,2005(11):6-8,20 图图 1 1 海洋牧场功能区海洋牧场功能区分布图分布图 [13] 虞聪达.舟山渔场人工鱼礁投放海域生态环境前期评估.水产学报,2004,28(3):316-322 [14] 于广成,张杰东,王波. 我国人工鱼礁开发建设的现状与前景.渔业现代化,2005(6):7-8 [15] 于广成,张杰东,王波.人工鱼礁在我国开发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战略.齐鲁渔业,2006(1): 44-47 [16] 于沛民,张秀梅. 日本美国人工鱼礁建设对我国的启示.渔业现代化,2006(2):7-8,20 [17] 于沛民,张秀梅.国外人工藻礁的研究进展.海洋与渔业,2006(6):12-14 [18] 张澄茂,蔡建堤,叶孙忠.福建沿岸海域人工鱼礁礁区宏观布局的研究.江西水产科技, 2006(2):30-31 [19] 张国胜,陈勇,张沛东,等.中国海域建设海洋牧场的意义及可行性.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3,18(2):142-144 [20] 张虎,朱孔文,汤建华.海州湾人工鱼礁养护资源效果初探.海洋渔业 ,2005,7(1):38- 42 [21] 张怀惠,孙龙.利用人工鱼礁工程增殖海洋水产资源的研究.资源科学,2001,23(5):6-10 [22] 钟术求,孙满昌,章守宇,等.钢制四方台型人工鱼礁礁体设计及稳定性研究.海洋渔业, 2006(3):234-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