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枣强传统习俗.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59322098
  • 上传时间:2023-03-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5.51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枣强传统民俗一、节日岁时    春节习俗    俗话说“进了腊月门,家里没闲人”男人忙外,赶集上店,做小买卖,置办年货;主妇忙里,碾米磨面,蒸干粮,做衣裳进腊月后,干活要稳妥,说话要和气,不摔碰家具物什,不批评孩子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要吃腊八粥、腌腊八蒜,这算是过年开了头到了二十,一般户便开始蒸干粮、煮肉了过去的大户人家动手还要早些腊月二十三是辞灶日,就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也有称作“小年”的传说“灶王爷”上天去报本家一年的情况,为使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要用饴糖食品或糕点供奉他,以粘住“灶王爷”的口然后把贴了一年的灶王爷像从墙上取下来烧掉,磕头,还要念叨“上天后多说好话,保佑一家平平安安”、“上天言好事,回府降吉祥”等一类的话,如果家里有外出的没回来,要等外出的人回来后三十再烧请来的新灶王爷则要等腊月三十再贴上墙    过了腊八以后,还要选个好日子搞大扫除,也叫扫房,一般都选在二十四,即把屋顶、墙上、地下、屋内、屋外各个角落及门外胡同都打扫一遍,把门窗、家具、碗碟等都擦洗好,要干干净净迎新年大扫除后即贴年画贴对联,也有二十八九才贴对联的腊月二十九这天,要把准备过年的事都办完,如:门前挂上红灯笼,缸里挑满水,剁好包饺子的馅,请来的各位神都贴上墙,神前摆好香炉,放好筷子。

      这天还要挂上家族谱,有的摆上先人的遗像如果赶上小月,这些活就要二十八做完     腊月三十(如小进就是二十九),早起开始“请家堂”(一般为三代宗亲),也有二十九请的请时领着子孙到村外路口朝祖坟方向烧香烧纸磕头,口念“请老爷爷老奶奶回家过年”,然后放鞭炮,请家堂进门时,要先在门神牌位处烧香,说是如不烧香,门神不让进家门进门后将剩余的香插到家堂前的香炉内,再磕头请来家堂后,要上供,供品一般是点心、水果、馒头、鸡鱼肉等,再摆上筷子酒烟其他神位前也要摆上供品,一般为三盘(神三鬼四)摆好供品后,即为家堂和各位神位焚香烧纸,烧纸时要磕头,还要念叨“请爷爷奶奶或某某神收着钱,一年一趟二年一遭,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保佑今年好收成,过年一定上大供”等等一般都是家里的老年主妇做这些事在上供的同时,家里的男性则燃放一大阵鞭炮每个家庭,在上完供后,一般要等到初二“送家堂”时,再把供品收拾去平时就是家里人吃什么饭就先供奉家堂处,然后家里人再吃    大年三十中午是改善生活的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肉喝酒,祝贺一年的结尾三十的下午,主要是包饺子,不光是包晚上和明天早上的,还要包出来拜年的亲友吃的煎饺子包饺子时,如剩下皮了称有衣穿,剩下馅了就叫有钱花。

      有的还在一两个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就是有福气三十晚上吃饺子前,在院子里撒上芝麻杆,俗称“踩岁”要到送走家堂后才能打扫吃完饺子后即上蜡,在家堂和各神位前都点上蜡烛,家里的灯都打开,通宵不灭点完蜡烛后,人们习惯燃放鞭炮礼花,增添节日的喜庆之后,即为“守岁”,要一夜不眠,民俗称“坐福”、“守福”旧时,守岁多是在一起饮酒谈笑讲故事现在多为看电视,听到中央电视台的新年钟声,各地鞭炮齐鸣,能持续一两个小时三十晚上,还要在院内烧纸,要给没有家的游荡的野鬼点钱花旧时,民谚为“丝(如牛郎星相似的三个星连成一条线)正南,乱拜年”,人们起的很早,叫“抢五更”近来,人们大都等天亮了再去拜年,有的吃完饺子去拜,有的拜完回来再吃出门拜年,一般是按本族远近先后去拜,其次是邻居进别人家后,要先拜家堂,再拜长辈当年遇到丧事的户,这天早起则闭门关户,不拜年也不受拜有的村子则连续三年不起五更不拜年初一这天,家里有孩子的,长辈要给孩子压岁钱初二要送家堂早起吃饺子供奉过家堂后,即摘下家谱来,俗称请下家堂来放过鞭炮,带上香纸鞭炮直奔坟地,然后在坟上烧香烧纸燃放鞭炮,各个坟前烧纸、叩头    送完家堂后,便开始了走亲拜年旧时初二是外甥拜年的时间,初二初三这两天,除岳父家不能拜,其他亲友都可以拜,初四初六是双日,一般是给岳父家拜年的日子,尤其是初六,现在则不再讲究这些。

          初五,俗称“破五”这天要包饺子吃,还要给各位神上供    春节前后,是最热闹的时节,各村的架鼓队、秧歌队开始在大街上表演,锣鼓铿锵,笑声不断,一直要热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六,成年人黎明即起,到野外散步,称“溜百步”、“走百病”,“外边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老年人要拾把柴草,回家烧水洗脚,称可以防止脚病部分村是夜“散路灯”,有人边走边投放用棉纸蓖麻仁做的小灯盏,众人抢,称可以取得吉祥幸福    正月二十五称“囤节”,为“囤神”的生日,也叫“填仓日”一早即在院子里用柴灰撒一个或几个大圈,将少许五谷放在中间,压上砖,三天后才掀开砖,让鸡吃掉五谷,鸡是“囤神”的使者,预示今年丰收在室内要打“钱囤”,同是灰圈,内置几个钱币晚上要在“囤中”放黍米面做的“灯盏儿”,在水缸中放黍米面做的龙形灯次日晨,视龙头的方向,占卜当年的雨水情况因正月将尽,农事将开始,这天多由当家人做出农事安排,俗话是:过了二十五,手脚得沾土       中秋节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在本县人的心目中,仅次于春节,主旨是庆丰收,一般是十四至十六三天节前互相赠送糕点、酒类、果品十五这天吃水饺和月饼等小食品,夜晚设香案供月宫中的嫦娥和玉兔,贡品除食品外,另有豆秧。

      是日,机关、工厂都要放假,家家团聚饮酒    另外,中秋这天,大营有的老皮匠要供比干传说商代末期的大臣比干,曾在大营一代为官,是制裘技术的创始人,纣王在八月十五将比干杀害,让其宠妃妲己吃了比干的心肝此习俗自古延续至今     其他重要传统节日、岁时    立春  立春时刻别躺在炕上,不然,有年内多生病之说是日要吃南瓜馅的水饺或包子,可以“刮(瓜)病,”存瓜多的户要分给无瓜近邻旧时,还有“一年两个春,来年粮食贵如金”之说,即预示收成不好,粮价特贵;称无立春节的年份是“母子年”、“大有年”    二月初二  称“龙王”上天之日用黍米面做成“长龙”供奉这天,用黍米面加枣泥和糖、芝麻等煎制甜饼正月不准烙饼,烙饼是烤干锅,会把田地烤干,这天开禁,家家烙大饼午饭,有的习惯水饺与面条混煮,称“龙戏珠”    清明  俗称“寒食”,与各地相同,出于“焚绵山”纪念介子推的传说但本县无不动烟火只食冷食之俗,只是扫墓各部门也组织祭扫烈士墓,同日还习惯植树    端午节 五月初五,即端午节,为纪念屈原而吃粽子旧时,有人在这天插艾叶避邪、饮雄黄酒驱五毒、捉癞蛤蟆制药    立夏  称体重,认为可以消灾去病吃水饺,说是“热不着”。

          麦收过后  年轻妇女都要携带儿女回娘家,带上用新麦子面蒸的馍馍为礼品,以表示收获后的喜悦有的还去坟墓上祭一祭亡故未几年的父母    七月初七  旧时是日夜,有青年妇女在眉豆架下听牛郎、织女谈话、哭泣之说,仅为笑谈,大多是在院里乘凉,有的老人对孩童指星空中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讲“天河配”的传说有的家庭中,姑娘们设供“乞巧”,说是这样做在日后能做好针线活    七月十五  扫墓    九月初九  即“重阳节”,旧时有文人登高和赏菊之俗80年代定为“敬老日”,慰问老干部、老英雄、老模范    十月初一  扫墓    十月十五 秋收、秧种已告结束,旧时这天有人设案供神,感谢“老天爷”给了好收成 二、婚嫁习俗     婚礼中各种仪式的象征意义  迎亲这天,通路的到了后,女方的人便打开食盒,折礼品多数村庄将男方来的礼全部留下,有的村庄留一半,也有的村庄留六至七成对瓶装酒,有的村庄则换上一两瓶白水,取“清清白白”到婆家过日子之意也有的村庄则将白水带回去倒入男方的水缸中,称男女两家的清白水和起来了收了男方的礼之后,要放自己的少许米面之类和预先包好的小饺子,俗称“随身饺子”另外还有松柏枝上面用红线拴上花生,取松柏长青、花花着生孩子之意。

      一个双心葱,取聪明伶俐之意,两个小白菜,取清白之意还有的村庄备有豆腐、木炭、两双红筷子等物品,都用红线捆着装到男家的车上与其同时,女方家的人便开始往车上装嫁妆,有的村庄则是女方家的人和男方来的人一块装车壶、碗、镜子等易碎物品,则要放到挑担的筛子里,用筛子俗称“筛下小子来”凡女方的嫁妆,大件都拴红布条,小件则剪成红双喜字,放到上面如:茶碗内放上带籽的棉花,称“有子扎根”    结婚旧俗  旧式婚姻,除个别自由恋爱被指责外,大都讲三媒六证未婚男女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枷锁下是不允许自由恋爱结婚的,主要由父母包办婚姻从议婚到结婚,按旧时的“六礼”称:纳彩、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其过程也很繁杂,主要程序按日常说法如下:    结婚日前  议婚,俗称“说媳妇”、“说婆家”,有媒人介绍,三方共议富户大户特讲“门当户对”,许多人迷信“命相”、“属性”、“生辰八字”大多是父母偏听媒人的话,为子女包办    订婚,俗称“换号”或“换帖”,双方互换写着家长姓名的小贴,有的还要书写三代祖辈的姓名男方向女方送一些衣料或成衣,还有现金,男方的女眷们都带上礼品登门祝贺    通大书,也叫送大贴,即正式婚约,相当结婚证书,此举一般在订婚之后数十日。

      送小贴,即男方向女方送结婚日期的通知其前已选好“良辰吉日”,俗名“看好日”,一般由男方之胞弟或堂弟去送,有的还把占卜得到的“喜神”方位和种种忌讳一并通知女方    筹办一应事项,男方要筹办结婚那天的吃、喝、用等物品,打扫卫生、美化新房;女方要购置陪嫁的家具、用品喜日临近,双方都要组织服务、礼宾人员男方要通报亲友,定花轿、彩车,请吹鼓手,在各屋门贴喜联,在新房内贴喜字、窗花、床头花女方在结婚前两三日要闺女多吃鸡蛋,少饮水,为的是结婚那天尽量少去厕所,免得被人笑话    结婚之日  通路,男方准备的车辆、挑担到女方运陪嫁的物品,大型家具用车装,易碎品用担挑还有一个食盒,内装酒、肉、米、面、馍馍、糕点等礼品浩浩荡荡往返,沿途要在街巷墙壁和道旁树上贴一些小喜字,作为路标同时,女方也有执事队伍负责礼宾和装陪嫁物品,送来的礼品留下一大部分,白酒全留下,另用一坛或一瓶凉水奉还县境西南诸村则是女方往男方送嫁妆    娶亲,即迎新娘新郎穿袍褂、戴礼帽、扎红绸带(称“十字披红”),乘花轿启程,有红布旗、铜锣、神枪为前导,紧随有吹鼓手鼓乐齐鸣,神枪声震天,全村人看热闹助兴沿途村落、道边常有人拦截,让吹鼓手吹奏一番才予放行。

      有的路途远,出村后新郎便改坐彩车,临近女方村边再下车上轿临近女方街巷、门口,要放神枪或爆竹进家后,新郎先向岳父母行礼,然后到客房静候此时,新娘在更衣,红袄、红裤、红裙、红鞋,有件红袄披在外,叫“催妆衣”,是随轿租赁而来,不一定可体,也不太干净,头上插花,脸上涂粉,好似戏曲行当中的彩旦,打扮完毕后即上轿,新郎乘坐同去的彩车而归也有的新郎在外未归,而让一男童“压轿”代办取来的新娘独守新房很久,俗称“老等”    花轿到达男方门外,鞭炮声响大作,花轿外罩取下,抬小轿进院,刚过门槛,有左右二人放神枪以示拦截鬼祸小轿至中庭,新郎取预先放在香案上的弓在手,朝小轿虚放三箭,以示丈夫的威风小轿落地,门朝喜神方向新娘由伴娘搀扶下轿,新郎用秤杆儿挑掉蒙在新娘头上的一块红布(称盖头),这才是新人第一次见面新娘下轿后,使其迈过一个燃着柴炭的火盆和马鞍、花糕,以示“日子红火”、“步步平安”、“步步登高”有的轿停在巷口,使新娘脚不沾地,而沿毡前行,称“倒毡”    吃合婚饺子,磕见面头新娘进新房更换自己的新衣,进屋时,有人将“催妆衣”挂在屋门上,有谣:“催妆衣,门上挂,过不了三年抱娃娃”,然后吃合婚饺子,新娘坐在炕上,新郎一只脚蹬着炕沿,一只手拿着笤帚,在笑颜中显显大丈夫的威风。

      饺子本是煮熟了的,但有人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