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美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与功用.doc
3页浅谈美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与功用 一、开发思想品德的美育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眼中,思想品德枯燥乏味、缺乏美感,这给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带来了兴趣危机与认知困难而美的事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其智力发展,提高其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发思想品德的美育功能,借助美育的手段,如用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有趣的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 二、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挖掘思想品德教材的自身美 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指导思想的端正是个关键问题正如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言:对待一棵松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在木材商眼中,它是可以做家具、赚大钱的木材;在植物学家眼中,它是针叶、抗寒常绿植物;在画家眼中,它是一棵苍翠挺拔、姿态奇异的古树这是因为,木材商受利欲的干扰,持实用主义的态度;植物学家从植物的分类出发,持科学研究的态度;而画家持的是美学态度这种结果表明,美感经验是不受外界干扰的物我直接交流因此,我们要端正教学指导思想,用审美的眼光挖掘思想品德教材的自身美,从而引导学生也爱上教材,爱上思想品德课 三、发挥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美育 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
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其关键在于发挥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从教育心理美学的观点看,教师必须尊重和喜爱自己的学生,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使学生对教师不仅是尊敬,而且是由衷的爱慕,从而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事实上,这种情感教育不仅能打动学生的心,穿透学生的“情感铠甲”,而且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感度,唤醒他们的心灵,支持他们的精神活动 四、利用教材特点,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美育 思想品德教材的内涵十分广博,具有层次多、功能多的特点其中关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规范和品德情操规范的内容,关于劳动观点、人生价值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内容等,都包含了美育的重要成分而且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安排,年级之间呈阶梯形,从低年级教材的浅显易懂、具体生动,到高年级教材的理论性的增强,思想教育、行为要求的提高,体现出教材内容与学生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相对应的和谐美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些特点,做到教学结构安排美,教材组织美,事例精选美,讲述条理清楚、深浅适度,对学生的行为要求难易得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既可感、可信又可及,从而产生愉悦感,就能激发起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增强思想品德教学的效果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根据美育的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应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是渗透美育的重要手段。
五、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现思想品德教学的形式美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学中如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选择和巧妙地运用好教学方法,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也是美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与体现以培养开拓创新型人才为宗旨的启发式教学,贵在导航,妙在开窍,旨在转化,在初中各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要教师结合本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和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选择采用,就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六、教师要以身示范,树立美好形象,为学生做好榜样 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在学识、品德、言行方面的基本要求教师是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感知对象,其思想情操、言行作风,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美好的形象,为学生做好榜样如要做到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谈吐文雅、仪态端庄,尊重关心爱护学生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 总之,美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美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美育,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让学生学会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中去感受美、发现美和欣赏美,进而提高他们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教学实践,充分发挥思想品德的美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