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网络空间安全导论”课程教学大纲.pdf

168页
  • 卖家[上传人]:缘***
  • 文档编号:334788422
  • 上传时间:2022-09-0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3.72M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网络空间安全导论”课程教学大纲(I n t r o du ct i o n t oC y b e r s p a ce S e cu r i t y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归属:计算机学院总 学 时:32讲 授 学 时:28修习类型:必修适用专业:网络空间安全一 课程概况与教学目的课程编号:B 04 2025学 分:2实践学时:4考核方式:考试专业核心课:否本课程是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新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是综述性、导引性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全面地介绍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的基本知识、网络空间安全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该专业领域正在研究的课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该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了解该专业的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在该领域工作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应遵守的法律准则,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从事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工作打下基础二、课程学习目标及要求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了解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3.掌握数据加密的基本算法和基本原理4 .掌握数据完整性的基本机制、了解数据完整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5 .掌握用户不可抵赖性机制,了解数字签名及其应用6 .掌握用户身份可鉴别性机制及其具体应用7 .掌握系统可控性的相关内容,了解入侵检测的相应知识点8 .了解网络可靠可用性机制,给定相应的网络,能够根据相应的参数来计算网络的可用度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对网络空间安全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掌握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了解设计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及其应用系统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 一 部 分 网 络 基 础 知 识 与 因 特 网(3学时)1.因特网的组成2.分组交换3.网络参考模型O S I4.局域网技术与M A C 帧的格式5.T C P/I P 协议基础与I P 数据报的格式第二部分网络空间安全概述(3 学时)1 .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安全2 .网络空间安全的含义3 .网络空间安全特性4 .主要安全威胁5 .网络的不安全的因素6 .网络攻击类型7 .网络安全模型8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9 .安全等级1 0 .安全法的理解第三部分数据保密性机制(5 学时)1 .网络安全中数据保密性概述2 .数据保密性机制的评价标准3 .基本加密技术4 .加密算法的分类5 .数据加密标准6 .R S A 加密机制7 .R S A 与 D E S 结合加密机制8 .数据保密性的应用实例与作用第四部分数据完整性机制(3 学时)1 .网络安全中数据完整性概述2 .数据完整性机制的评价标准3 .网络安全中数据完整性验证机制4 .MD5消息摘要计算算法5 .M D 5 算法在数据安全方面的应用第五部分用户不可抵赖性机制(3 学时)1 .网络安全中用户不可抵赖性概述2 .用户不可抵赖性机制的评价标准3 .用户不可抵赖性机制4 .数字签名综合应用实例5 .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的中间人攻击与分析第六部分用户身份可鉴别性机制(3 学时)1 .网络安全中用户身份可鉴别性概述2.用户身份可鉴别机制的评价标准3.用户的网络身份证一一数字证书4.网络安全中用户身份可鉴别性机制5 .AAA服务6 .用户身份鉴别实例分析一一U盾第七部分网络访问的可控性机制(4 学时)1 .网络安全中网络访问的可控性概述2.基于防火墙技术的网络访问控制机制3.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控制机制4.基于入侵检测技术的网络访问控制机制第八部分网络可靠可用性保障机制(2 学时)1 .网络安全中网络可靠可用性概述2.造成网络系统不可靠不可用的原因3.网络可靠可用性机制的评价标准4.提高网络可靠可用性机制5 .网络可用性的量化评估6 .操作系统内置的网络故障检测的常用命令第九部分网络空间安全的最新进展与安全辩证观(2 学时)1 .密码学在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作用和不足2.网络空间安全与资金投入的辩证关系3.网络空间安全的技术与管理的辩证关系4.网络空间安全的相对性、风险评估与相应措施5 .如何实现合理的网络安全6 .网络空间安全的最新进展第十部分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应用实验(4 学时)实验一:数据基本加密算法的验证实验二:网络的监听与扫描选做实验一:网络安全的规划与设计解决方案1选做实验二:网络安全的规划与设计解决方案2(二)主要知识模块的学时分配学环节知识模块 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合计讲课习题其它实验上机其它第一部分网络基础知识与因特网33第二部分网络空间安全概述33第三部分数据保密性机制55第四部分数据完整性机制33第五部分用户不可抵赖性机制33第六部分用户身份可鉴别性机制33第七部分网络访问的可控性机制44第八部分网络可靠可用性保障机制22第九部分网络空间安全的最新进展与安全辩证观22第十部分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应用实验44合 计28432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数据加密算法;2.数据完整性机制;3.用户不可抵赖性机制;4.用户身份可鉴别性机制;5.网络访问的可控性机制;6.网络可靠可用性保障机制。

      教学难点1.数据加密的综合应用;2.摘要的设计要求;3.数字签名;4.数字证书;5.防火墙技术;6.网络可靠可用性的量化评估五 实践教学(一)实践教学安排本课程包含有2个实验,都是验证性试验项目类型学时目的实验一:数据基本加密算法的验证验证性2了解数据加解密的机制与应用实验二:网络的监听与扫描验证性2通过相应软件的使用,了解网络系统监听和扫描检测的机制和过程选做实验一:网络安全的规划与设计解决方案1综合(2)规划网络基本安全、系统安全和用户安全,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访问控制,用户认证选做实验二:网络安全的规划与设计解决方案2综合(2)规划网络数据安全,包括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说明:学时带括号表示选做实脸实验教学安排请参考 网络空间安全导论实验教学大纲二)配套实验条件主要实验设备有:P C机,操作系统需要Wi n do w s系列操作系统、需要上网环境、C程序开发环境、扫描软件、监听分析软件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1.先修课程及要求先修课程有:C程序设计语言2.后续课程及本课程作用后续课程包括应用密码学、网络安全、We b应用安全、信息安全法律基础等,本课程是这些课程的基本介绍和基础理解,课程主要是对今后整个学科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奠定基础。

      3.配套的集中实践环节及作用无七 课程的教学资源及其要求1.建议使用教材田立勤 网络安全的特性、机制与评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2、推荐参考资料(1)朱建明,信息安全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92)田立勤编 计算机网络安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53、推荐网络资源(1)(中央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2)(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4.考核方式(1)本课程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上机实验、期末考试等环节,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2)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百分制计分,建议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平时实验成绩、作业等部分八、课程特点与学习指南由于本课程具有知识点多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参考其他相关资料,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要按照要求完成布置的作业和思考问题,通过实践环节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网络安全保障的基本方法与应用,最好结合自己用网的经验,能够发现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九、其它说明本大纲经课程所属学院制定人、审定人、审批人签字后方可生效,以上内容由课程所属学院负责解释。

      制定人:田立勤 职称:教授 制定时间:2019年07月01日审定人:李永飞 职称:副教授 审定时间:2019年07月10日审批人:田立勤 职称:教授 审批时间:2019年07月15日“C/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C/C+Programming)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归属:计算机学院总 学 时:72讲授学时:48课程编号:B042008修习类型:适用专业:必修网络空间安全学 分:实践学时:考核方式:24考试专业核心课:是一、课程概况与教学目的C/C+程序设计是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C/C+语言以其功能强大、表达灵活、代码效率高和可移植性好而著称,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领域被广泛应用课程以讲授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主,内容涵盖C 和 C+两部分内容,既包含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也包含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但掌握一门高级编程语言的知识、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更重要的是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能灵活应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使学生今后能够能承担本专业计算机软件应用和开发的任务。

      二 课程学习目标及要求掌 握C/C+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与规则、各语法现象,重点掌握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掌握数组、函数、指针等的概念及基本用法;掌握面向对象的概念、类、继承,以及多态性的概念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之差别,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能够分析面向对象程序的程序结构,阅读、理解和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1.掌握C/C+的基本概念、语法规则及程序设计思路和方法技巧,初步进行软件开发2.掌握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3.掌握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共用体等的概念及应用方法;4.掌握面向对象的重要特征、类、对象、继承等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5.理解继承性和派生类;6.理解多态性和虚函数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部分基本知识(1 0 学时)1 .C+的初步知识2 .数据类型和表达式3 .上机一 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一个C+程序的方法4 .上机二数据类型与表达式第 2 部分 基于过程的程序设计(3 6 学时)1 .程序设计初步2 .利用函数实现指定的功能3 .利用数组处理批量数据4 .善于使用指针与引用5 .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6 .上机三C+程序设计初步7 .上机四函数与预处理8 .上机五数组9 .上机六指针第 3 部分 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1 2 学时)1 .类和对象的特性2 .怎样使用类和对象3 .运算符重载4 .上机七类和对象5 .上机八运算符重载第 4 部分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1 2 学时)1 .继承与派生2 .多态性与虚函数3 .上机九继承与派生4 .上机十多态性与虚函数第 5 部分 综合实验(2 学时)(三)主要知识模块的学时分配教学环节学时法、知 识 蔽讲授学时实践学时合计讲课习题其它实验上机其它第1部分基本知识6410第2部分基于过程的程序设计261036第3部分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8412第4部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8412第5部分综合实验22合 计482472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2.数组、函数、指针、引用的定义和使用;3.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类的定义和使用;4.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5.重载运算符的规则、运算符重载函数作为类成员函数和友元函数;6.派生类的构成及定义、派生类成员的访问属性、派生类的构造和析构函数、虚函数。

      二)教学难点1.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2.多重循环结构程序设计;3.数组作为函数参数;4.数组与指针;5.引用;6.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和基本概念;7.友元、多重继、多态和虚函数五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安排本课程包含有11个上机实验,包括10个设计性实验和1个综合性实验项目类型学时主要教学内容上机一: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一个C+程序的方法设计性2熟悉VC+6.0编译系统,掌握在该环境中的进行调试的一般方法续上表上机二:数据类型与表达式设计性2掌握C/C+的运算符和表达式的正确使用,掌握常见数据类型的定义和初始化方法,基本的输入/输出用法上机三:C+程序设计初步设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