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doc
30页第一课 《春天》 (三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春天的美,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听辨《春到沂河》中柳琴的音色特点及各段落的不同速度,并能随音乐即兴用动作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模仿并表现十六分音符 教 学 过 程感受并表现歌曲《嘀哩嘀哩》1、聆听歌曲《春晓》进教室 2、启发谈话: 板书:嘀哩哩 嘀哩 | 嘀哩 哩| >(学生划拍齐读) 3、揭示课题,并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悦耳的旋律和充满童趣的歌词 4、认识、了解十六分音符,并通过练习听辨和模仿十六分音符 感受前十六和后十六不同的感觉 ④完成课本第7页上的练习 5、巩固练习节奏╳╳╳ ╳╳| ╳╳ ╳ |→加上后半句节奏 ╳╳╳ ╳╳| ╳ —— |→反复进行两边→加上词练习→随琴声慢速跟唱歌曲17至24小节 6、复听,也可无声地对口型,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 7、再听歌曲,尝试轻声地跟唱 8、师生一起学唱有困难的乐句 聆听、感受并表现乐曲《春到沂河》1、导语。
2、初听乐曲第一段,说说曲调带给你什么感受? 3、初听乐曲第二段,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变化? 5、复听乐曲,尝试用动作表示乐曲速度的变化 6、讨论说说乐曲共有几段?每段的速度是怎样的?三、结束:1、引导:看,我们的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让我们和小黄鹂 一起,再次唱起《嘀哩嘀哩》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春》,充分感受春的意境,尝试用色块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 聆听、表演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并选择打击乐器参与伴奏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美的赞颂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描绘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教 学 过 程组织教学聆听歌曲《嘀哩嘀哩》进教室聆听、感受并表现乐曲《春》1、由歌曲《嘀哩嘀哩》导入,设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2、聆听乐曲《春》的主题音乐,说说你能从这段主题音乐声中感受到哪个季节?音乐一会儿强一会儿弱,你仿佛又感受到什么? 3、分别聆听插段音乐,讨论感受每个插段表现的内容 聆听、感受并表现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1、谈话导入: 2、听录音范唱,说说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 3、尝试有感情、有节奏地自由吟读歌词,感受极富想象力的歌词和节 4、一起读读、唱唱带有╳╳ 0╳ | ╳ 0 |节奏的歌词,提前解决难 点。
5、复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动听的旋律和╳╳ 0╳ | ╳ 0 |节奏 6、再听歌曲,尝试跟唱,教师随机提醒╳╳ 0╳ | ╳ 0 |节奏处 的演唱 8、随着美妙的歌曲声,学生离开教室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聆听、表演本课的四首音乐作品及其它展现“春”的歌曲,再次感受春的意境、春的美丽 2、展开想象、联想,与同伴合作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学重、难点: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 学 过 程再次聆听、感受《春》和《春到沂河》1、聆听乐曲《春》进教室,随机跟着音乐即兴表演,再次感受春天脚步声的来临 2、复习听听《春到沂河》,能随音乐画图谱、哼唱主题旋律、即兴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二、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1、启发引导谈话 2、尝试创作,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展示,集体评议三、听听、唱唱,再次感受并在心里留住 “春”的美1、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嘀哩嘀哩》和《春天举行音乐会》 2、教师引导:小朋友,我们除了这一课接触到的四首歌曲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春”的歌曲 3、学生一起回忆、说说 5、每一位学生对春天说一句心中的话 第二课 《可爱的动物》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学唱《顽皮的杜鹃》,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并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低音“5 6 7”,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听辨“5、7”的音高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用模唱、表演来表现小杜鹃的动态形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狮子进行曲》自由律动进教室二、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初听乐曲,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用肢体语言表示 2、学学“杜鹃”鸟的叫声,评评“口技大王” 3、再听乐曲,师生讨论: (1)描绘乐曲里想象中的森林景色 (2)这是一只怎样的杜鹃鸟4、复听乐曲:请学生用喜爱的表情、动作,简笔画来表现自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三、视唱与听辨 1、出示“音乐高楼”的卡片,认识三个新朋友“5 6 7”,并聆听、练唱 2、“音乐高楼”之旅:随琴练唱“5 — 5” 3、听辨并填写音符“5、7” 4、跟琴唱准全曲的同时进行校对四、学唱《顽皮的杜鹃》 1、初听歌曲录音,练唱杜鹃的叫声“5 3” 2、视唱比赛:出示歌曲前4小节的曲谱,比一比谁唱得最准确 3、完整地随琴轻声视唱全曲 4、学唱歌曲 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即兴表演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并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欣赏乐曲《赛马》,观察探究其不同演奏方式而产生的不同音乐形象与音响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感受、表现歌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 2、即兴创作简短的曲调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编写曲调;创造性地设计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顽皮的杜鹃》,自由律动进教室二、认识民族乐器——“二胡” 1、以猜猜民族拉弦乐器的形式导课并认识二胡 2、探索“二胡” 探索二胡的演奏方法与用二胡模仿其他声音 3、感受“二胡” 老师(或擅长演奏二胡的学生)来演奏最形象的“拨奏”片断,请学生说说模仿的是哪一种动物奔跑的声音? 三、欣赏《赛马》 1、用“马”和“赛马”的相关问题导入 2、欣赏全曲 (1)乐曲开始,想象草原上是一派怎样的景象 (2)乐曲结尾,骏马们好像在干什么? (3)请学生创造性地选择音色相近的物品表现 四、学唱《花喜鹊和小乌鸦》 1、以谜语导入:“小鸟俩同穿黑黑衣,一个报喜不报忧,一个说话不惨假 2、听录音范唱,教师表演 3、教师范唱,学生表演 4、唱唱 五、创编曲调 1、随琴模唱“5 — 5”的音阶 2、出示节奏卡片:“×、××、×××、×—”并念一念,拍一拍。
3、老师宣布创编要求,学生开始自主创编并记录 4、唱一唱自己创作的歌 第三课 《童趣》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并即兴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 3、通过学唱歌曲、即兴表演体验其童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的演唱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 1、师:课外,你最喜欢玩哪些有趣的活动? 2、学生自由说 3、出示课件图片(傍晚,小男孩背着书包吹着笛子在山坡上赶着羊儿的画面)请学生说说小男孩喜欢在做什么 4、引出新歌 5、课件出示歌谱歌词,学生边听赏边打出节拍 6、再次感受,根据歌词自由创编动作 8、跟琴学唱这一句,并指导学生唱得短促、轻快 9、老师与学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学生唱所有带衬词的乐句,其余的老师唱 10、即时纠正错误 11、学生跟琴演唱第二段 12、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在演唱中讲解实践 三、创编表演 1、分组讨论,自选道具,设计表演唱 2、各小组展示、评议 四、结束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 2、节奏问答并创编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体验其童趣。
2、通过节奏问答活动,培养学生节奏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情感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一、组织教学 1、师弹奏不同的速度《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随音乐表现不同的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表演《木偶的步态舞》 1、课件放一段木偶戏 2、学生模仿木偶的动作及走路 3、说说木偶的形象 4、揭题——《木偶的步态舞》 5、课件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学生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无声地做脸部表情和动作) 6、再次聆听第一部分(学生离开位置,互不交流,听音乐走合拍的步子) 7、教师评价 8、聆听第二部分的音乐(学生还是听音乐合着拍走) 9、说说两部分音乐速度的变化,表达的木偶的形象 10、完整地聆听乐曲(学生随音乐发展变化模拟木偶动作) 三、节奏创编 四、聆听《猜调》 1、老师问: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上卖?哪样长长在你跟前?想知道谜底就请仔细听 2、欣赏《猜调》并出示歌词 3、学生间说说刚才的谜底 4、分析歌曲演唱形式及速度变化 5、布置课外收集谜语 五、结束部分随《猜调》出教室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摇船调》2、猜谜活动交流 教学目标: 1、学唱并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
2、通过收集谜语,把谜语修改创编成《摇船调》的歌词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把谜语改编歌词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新歌 1、我们一起摇到了外婆桥,外婆请小朋友猜谜语老师打扮成外婆的形象) 2、课件出示:什么圆圆在半天?什么圆圆街上卖?什么圆圆在河边?什么圆圆在眼前? 3、学生猜 4、出示课件第二段歌词,并且老师弹琴范唱回答刚才的谜语 5、这首《摇船调》跟我们上节课欣赏的哪首曲子一样的形式?是怎么样的? 6、学生说一问一答对歌的形式) 7、课件播放,再次感受歌曲,随音乐做摇船动作 8、学生随琴学唱,即时纠正错误 9、男女生相互对唱 三、创编歌词 1、我们唱完了外婆给我们出的谜语,一起来猜猜我们自己的谜语吧! 2、交流收集的谜语 3、小组合作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4、教师巡回指导 5、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四、结束部分 唱着新编的《摇船调》出教室第四课 《音乐会》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苗岭的早晨》、《游击队歌》、《那不勒斯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教学目标: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切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 课件准备: 课件图片等 导入 1、播放《游击队歌》和《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名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器乐的名称二、听《游击队击歌》1、简介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2、聆听歌曲,出示歌谱 3、复听歌曲三、听《苗岭的早晨》1、出示《苗岭的早晨》的图片 2、课件播放乐曲 3、介绍乐器、口笛四、欣赏《匈牙利舞曲》1、出示图片 2、初听乐曲 3、听师介绍三角琴 4、复听乐曲五、欣赏《那不勒斯舞曲》1、讲述有关《天鹅湖》的故事 2、初听乐曲,想想:主奏乐器是什么?“吹、拉、弹”属于哪一种 3、课件展示六、听辨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