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地质预报在高风险岩溶隧道中应用.docx
7页超前地质预报在高风险岩溶隧道中应用摘要:本文简述了各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特点,针对石 林隧道穿越岩溶、断层、破碎带等复杂地质条件,以地质调 查法为基础,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使隧道 施工在高风险段落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优化了 施工方法,使石林隧道安全快速的通过了各种不良地质地段 及高风险段落关键词:石林隧道;岩溶;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地质 分析;优化新建云桂铁路石林隧道穿越地层均为可溶性碳酸盐地 层,岩溶强烈发育,共穿越6个断层4个破碎带能否开展 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为隧道安全施工及优化施工方法提供 依据,避免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石林隧道建设成败的 关键工程概况石林隧道位于弥勒一石林板桥区间,线路设计为“人” 字坡,全长18208m,为全线最长隧道、全国最长单洞双线隧 道、全国最长的岩溶隧道、世界最长钻爆法施工的岩溶隧道石林隧道大面积穿越灰岩地层,岩体溶蚀强烈,岩溶发 育强烈,区内断裂交错发育,施工高风险源多,存在断层和 岩溶水突水、突泥等地质风险2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原理、方法根据石林隧道地质情况、风险源及其风险等级,采取多 种不同的超前预报方法,分别为地质调查法、物探法、超前 钻探法及超前导坑法。
2. 1地质调查法地质素描在隧道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开挖面地层的层 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地下水的分布、 出水量大小等,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地质 素描每一开挖循环进行一次2. 2超前钻探法超前钻探法主要有超前地质钻探和加深炮孔探测2. 2. 1超前地质钻探超前地质钻探方法是利用管棚钻机在隧道开挖面进行 超前钻孔,根据钻进速度的变化、钻孔取芯鉴定、钻孔冲洗 液的颜色、岩粉以及在钻探过程中遇到的其他情况来判断隧 道前方的地质情况超前地质钻探每循环超前探测20〜30 m,前后循环搭 接不小于5 m2. 2.2加深炮孔加深炮孔探测是利用风钻或凿岩台车在隧道开挖面钻 小孔径浅孔获取地质信息,加深炮孔较爆破孔深3 m以上, 孔径与爆破孔相同加深炮孔每一开挖循环施作一次2.3物探法物探法是利用探测对象与其相邻介质存在一定的物性 差异并具有足以被探测的规模和当存在电、磁、振动等外界 干扰时,探测对象的异常能够从干扰背景中区分出来的条件 来开展探测工作的2. 3. 1 TSP203地震波反射法TSP203地质预报系统利用在隧道边墙的炮孔激发弹性 波,弹性波在三维空间传播的过程中,遇到地质岩性变化的 界面、构造破碎带、岩溶和岩溶发育带等声阻抗界面,会产 生弹性波的反射现象,这种反射波通过预先埋设在隧道围岩 中的检波器接收下来,通过对反射回波旅行时间、传播衰减 以及相位变化等分析,从中拾取掌子面前方的反射波信息, 推断预报隧道前方100m范围内的岩性变化、断层、破碎带、 岩溶发育带以及它们的产状、规模、岩层的含水特性、岩石 力学参数等。
2. 3.2地质雷达地质雷达探测是利用电磁波在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岩 体中的传播及反射,根据传播速度和反射脉冲波走时进行超 前地质预报的一种物探方法2. 3. 3红外探测红外探测是通过接收岩体的红外辐射强度,根据红外辐 射异常来确定隐蔽灾害源的存在隐蔽灾害源包括含水断 层、含水溶洞、地下暗河等2.4超前导坑法石林隧道正洞左线线路中线右侧35m设置贯通平导一 座,平导施工中揭示的地质情况为正洞施工时提供依据3工程应用实例石林隧道正洞DK653+605〜+615段,隧道拱顶以上埋深 约160m,地表偏左侧为一溶蚀洼地,钻孔揭示溶洞,本段位 于突水突泥高风险段落内DK653+605〜DK653+615段原设计 为III级围岩,台阶法开挖正洞施工至DK653+599时,掌子面施作了 TSP203.地质 雷达及超前地质钻探预报TSP203预报范围为DK653+599〜DK653+719,预报结果 显示:DK653+599〜+619段围岩较破碎,岩溶弱发育,存在 溶蚀裂隙,建议加强支护地质雷达预报范围为DK653+599〜DK653+629,预报结果 显示:DK653+599〜DK653+629段围岩较破碎,岩溶弱〜中等 发育,存在溶蚀裂隙,局部夹泥,建议加强支护。
超前地质钻探共3孔,孔深46m,钻探结果显示:3#钻 孔(掌子面左侧) DK653+613. 5-+615段(长度1.5m).DK653+616. 5〜+618段(长度1.5m) 钻速不稳,返水呈红 色,判断为溶蚀裂隙夹泥;其余段落钻进正常正洞施工至DK653+605时,掌子面施作加深炮孔,拱部 周边4〜5米范围内加深炮孔钻进异常,钻速不稳有突进, 返水红色,根据钻进情况判断掌子面前方2m后拱部范围存 在溶蚀裂隙夹泥或溶洞;掌子面其它部位加深炮孔钻进正 常为进一步探明前方地质情况,随后又在掌子面 DK653+605施作了超前地质钻探和红外探测超前地质钻探共4孔,其中1#孔(掌子面左上) DK653+606. 5〜+608段(长度1.5m)、2#孔(掌子面拱部) DK653+609. 5〜+611.0段(长度1.5m)、 3#孔(掌子面右 上)DK653+606. 5〜+608段(长度1.5m)均出现钻速异常, 返水呈红色,判断有红粘土和碎块石充填,为一充填型溶洞红外探测显示:掌子面DK653+605岩体上24个测点的 红外辐射场强最大最小值之差小于允许安全值,且往掌子面 方向掌子面附近的红外辐射场强值变化不大,根据以上情况 并结合已开挖揭示围岩情况判断掌子面前方30 m无水。
正洞施工至DK653+607时,掌子面围岩为灰岩,灰色夹 青灰色,弱风化,围岩整体性较好,掌子面无水掌子面开 挖掘进后,右侧拱顶开始出现不间断掉泥、掉块,洞内施工 人员、机械立即撤离掌子面,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 随后掌子面开始涌泥,现场涌泥纵向长度约8 m,宽约6 m, 平均堆积高度约1.2 m,涌泥方量约60方;后经 “四方" 现场勘查,位于掌子面右侧拱顶发育一溶洞,溶洞纵向可见 长度约2m,环向长度约4〜5m,溶洞垂直向上发育延伸,拱 顶以上溶洞形态、大小及走向不明,溶洞属充填溶洞,充填 物成分为流塑状红黏土夹块石后经开挖揭示,正洞DK653+607〜610段拱部4〜5 m 范围内发育充填溶洞,溶腔边界侵入开挖线内约1.5m,拱部 开挖线以外溶腔发育界限不明,掌子面其余部位为灰岩,弱 风化,与预报结果基本吻合正洞DK653+605〜DK653+615 段变更为IV级B型衬砌,超前支护采用管棚及42 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采用118型钢钢架4结语石林隧道为高风险岩溶隧道,穿越岩溶、断层、破碎带 等复杂地质条件,施工高风险源多,在施工中以地质调查法 为基础,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并贯穿施工 全过程,使隧道施工在特殊地质或不良地质地段及高风险段 落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 生,因此超前地质预报对于隧道施工的安全、经济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常士骡主编.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编写.中国铁路工程物探五十 年[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3] 中科院地质研究所、隧道局编写•军都山隧道快速 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