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doc
5页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与作用一、商业银行资本的定性商业银行为了保持正常运行而自行投入或者注入的资金,它有时也可称作为银行自有资本二、商业银行资本的功能(一) 经营性功能(基本功能)(二) 信誉性功能(传统功能)(三) 保护性功能(安全与流动功能)(四) 管理性功能(调控功能)三、商业银行资本的作用(一) 银行资本是商业银行设立并开业经营的先决条件(二) 银行资本是商业银行建立与维持信誉的重要保证(三) 银行资本是维护存款人利益和保证银行正常运行的保障(四) 银行资本是衡量商业银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五) 银行资本是建立银行内部管理机制的基本依据(六) 银行资本是国家或中央银行实施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的工具第二节 商业银行资本的构成(有三种分类法)一、商业银行资本=股份资本+债务资本+其它资本其中:股份资本=优先股份+普通股份债务资本=资本期票+资本债券其它资本=银行盈余+银行储备银行盈余=营业盈余+资本盈余+留存盈余银行储备=资本储备+放款与证券损失储备注:1、债务型资本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本身的信用以发行资本期票与资本债券的方式所筹集的银行资本2、银行盈余有时也称银行公积金,它通常是指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资产总额超过其负债总额的部分。
3、营业盈余是指商业银行从其利润中提取的积累部分4、资本盈余是指商业银行发行普通股票的价格与普通股票的票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部分,即所谓的发行普通股票的溢价部分5、留存盈余又称未分配利润,它是指商业银行税后利润减去普通股份的股息与红利以后的余额部分,即在银行利润中未分配给普通股东的部分6、银行储备通常是指商业银行为了抵御银行经营风险与应付意外事件发生而从银行收益中提留出来的准备金7、资本储备是指商业银行为了弥补股份资本减少而保持的储备8、放款损失储备与证券损失储备是指商业银行为了应对放款的坏帐风险、证券本金的拒付风险与证券价格下跌风险而保持的储备二、商业银行资本=一级资本+二级资本其中:一级资本(永久性资本)=普通股份+不偿还优先股份+营业盈余+资本盈余+留存盈余+资本储备+放款与证券损失储备二级资本(非永久性资本)=偿还优先股份+资本期票+资本债券注:在银行总资本中,二级资本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50%三、商业银行资本=优先资本+普通资本+其它资本其中:优先资本=优先股份+资本期票+资本债券普通资本=普通股份+营业盈余+资本盈余+留存盈余+资本储备其它资本=放款与证券损失储备第三节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管理一、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及其意义(一) 银行资本充足性的界定:数量适度与结构合理。
二) 影响银行资本充足性变动的基本因素1、国民经济运行态势2、中央银行规定的约束3、银行信誉的高低4、银行负债的结构5、银行资产的质量6、银行经营规模(三) 衡量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标准1、中央银行规定的标准2、国际标准(巴塞尔协议)3、银行自定的标准等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测定(一) 测定指标(常用)1、银行资本/银行存款比率≥10%2、银行资本/银行总资产比率≥8%3、银行资本/银行风险资产比率≥15%(二) 测定方法1、分类比率法具体做法是首先将银行资本量与全部银行资产数量挂起钩来;进而根据银行资产风险程度的不同对全部银行资产进行分类;然后再规定银行资本与各类银行资产的比率;最后将各类银行资产应该保持的银行资本量相加而求得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必须保持的银行资本总量注意: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根据银行资产风险程度的不同对全部银行资产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比率常见的银行资本/银行风险资产比率如下:第一类为无风险资产(0):库存现金,存放同业,短期国债,银行承兑汇票第二类为风险较小资产(5%):政府公债,信誉高的商业票据,以政府公债或相似资产担保的贷款第三类为普通风险资产(12%):除政府公债以外的有价证券投资,以普通有价证券担保的贷款。
第四类为风险较大资产(20%):因债务人财务状况较差、信誉较低、放款担保品质量不佳或数量不足而形成的资产第五类为有问题资产(50%):可疑贷款,已拖欠债务,除了根据合同取消担保品“赎取权”以外,否则不能合法获得不动产的资产第六类为亏损资产与固定资产(100%)2、综合分析法首先选择与确定影响银行业务经营状况的基本因素,进而对这些基本因素进行全面与综合的分析;然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一组有选择性比率;最后根据确定的比率来决定银行资本需要量注意:世界各国关于有选择性比率的规定差异比较大,但基本上应该包括以下比率:普通股份资本与银行总资产的比率,银行总资本与银行总资产的比率,银行贷款总额与银行总资产的比率,银行各类风险资产与银行总资产的比率,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与银行总资产的比率,银行呆帐准备金与银行净呆帐的比率,银行净呆帐与银行贷款总额的比率,银行资产增长与银行资本增长的比率,银行经营管理质量考核指标,银行经营实绩考核指标等第四节 银行资本管理与对策一、分子对策(银行资本增补管理)银行的资本计划是建立在其管理目标所需资本数额与金融管理当局规定的最低银行资本限额基础上的在银行扩充资本时,当内源资本不能满足需求时,银行必将寻求外源资本。
而银行选择哪一种来源扩充资本,取决于资本来源的优点与代价一) 内源资本策略:通过留存盈余充实资本是银行的第一选择商业银行进行营业年度财务决算时,首先应该在银行全部收益中扣除各项利息支出与各项费用支出并按照国家税率交纳所得税,再按照金融管理当局规定的比例提取营业盈余与银行储备以后,剩下的银行盈余要根据股东大会的决议用于支付股息或者作为留存盈余如果用作股息支付便成为银行净现金流出;如果作为留存盈余便成为银行新增资本这种选择的关键在于决定股息支出与留存盈余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当银行收益率高于银行资本边际成本时,银行倾向于留存盈余;当银行收益率低于银行资本边际成本时,银行倾向于股息支出同时还要考虑其它限制因素,例如:如何保持股息分配的稳定性;股票市场价格的稳定性;进入资本市场的难易程度;银行资产流动性的要求与银行股东的纳税情况等二) 外源资本策略:即通过发行普通股份、优先股份、资本期票与资本债券等形式来增补银行资本,通过外部来源充实资本是银行的辅助选择这种选择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银行与金融管理当局之间的矛盾一般情况下,可以首先考虑优先资本来源,其次考虑普通资本来源,最后考虑其它资本来源二、分母对策(银行资本调整管理)在银行资本不变或不能增加的条件下,要提高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而保证银行资本的充足性,基本选择是压缩银行资产规模与调整银行资产结构。
第五节 银行资本需要量管理(补充)一、银行资本需要量管理的目标根据银行资本最佳需要量原理,保持银行资本持有量的适度性并使其处于最佳状态二、银行资本最佳需要量原理如果银行资本持有量过高,银行财务杠杆比率就会下降,银行筹集资金的成本增加而最终影响到银行的盈利;如果银行资本持有量过低,就会迫使银行增加对存款或者其他资金来源的需求而使银行的边际收益下降三、银行资本成本是指银行为了筹集一定数量银行资本的所需费用,它主要包括股票股息、股票红利、债务型资本利息与银行资本管理费用等,有时也可以将因银行资本变动而产生的其他成本费用计算在内四、银行资本成本曲线当银行资本持有量过高时,银行资本成本提高;当银行资本持有量过低时,银行筹集其他资金的边际成本提高;只有当银行资本持有量适度时,银行资本成本与银行边际成本才有可能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在一般情况下,银行资本成本曲线呈现U型变化形态根据银行资本最佳需要量原理,在银行资本成本曲线U型变化形态中,与其“最低点”相对应的银行资本需要量就是银行资本最佳持有量第六节 银行并购决策与管理(自学)一、银行并购的原因(一) 追求规模发展(基本途径内部增长与外部扩张)(二) 追求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与财务协同效应)(三) 管理层的利益驱动二、银行并购的决策分析(一) 银行并购的回报分析(回报率不得低于预期目标)(二) 银行并购的效应分析(合并以后的银行市值应该大于合并以前的银行市值之和)(三) 银行并购的估价分析1、现金流贴现法2、股票交换法 (四) 银行并购的效益分析(银行盈利性提高与市场竞争力增强)三、银行并购的管理逻辑过程:建立并购小组;物色并购目标;并购对象的估价与出价管理;选择并购支付方式;银行内部人事调整;广泛与股东进行沟通;争取客户的信任与支持。
复习指导重要概念:银行资本,分类比率法,综合分析法,银行资本最佳需要量原理思考题: 1、影响银行资本充足性变动的基本因素2、银行资本管理的内源资本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