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 - 图文.docx
26页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 - 图文 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1前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开展的势必趋势,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高速开展的强大动力,成为各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开展战略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势必选择”大力推动信息化,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开展、增加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平安的关键环节,是覆盖现代化建立全局的战略举措20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带动了铁路行业整体技术的迅猛开展,行车指挥自动化、客货快运网络化、市场营销信息化、平安装备系统化,使铁路行业的面貌面貌一新实践证明,铁路信息化是铁路行业开展的战略制高点和现代化的主要标记党的十六大确定了21世纪前20年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壮观目标实现铁路跨越式开展,为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供应牢靠的运力支持,是我国铁路肩负的历史使命信息化在铁路跨越式开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扩大运输实力还是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加强管理,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铁路信息化建立取得了必须的成果:信息化根底设施初具规模,客票出售与预订、财会管理,车号自动识别等系统全面投入运用,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根本建成,运输调度指挥管理系统局部投入运行,新一代调度集中系统试点胜利,办公管理信息系统联网运行,在运输组织、客货营销和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信息化建立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铁路信息化总体思路行成较早,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二是信息系统没有构成有机整体,大多各自独立,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综合应用难以绽开,整体效益难以发挥;三是投入应用的信息系统运行质量不高,特殊是原始信息的采集不够刚好、精确、完整,与管用要求有差距;四是采纳信息技术后,仍沿用传统的作业流程,组织机构、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没有实质性的变更,信息化效益难以充分发挥为适应铁路跨越式开展新形势的 须要,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立,提高信息化水平,铁路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制了《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本规划适用于国家铁路以及与国家铁路联网运营的合资铁路、地方铁路的信息化建立2开展战略2.1规划期限2004年 ~ 2022年2.2规划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个五年打算——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国家计委2002年10月 〔2〕《铁路信息化十五开展打算》铁计【2001】134号 〔3〕《大力推动铁路信息化,加快实现铁路现代化——铁路信息化建立总体规划设想》科技司 2003年 〔4〕《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发改交运【2004】 159号 〔5〕《铁路主要技术政策》铁科技【2004】78号2.3指导思想铁路信息化建立必需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遵照国家信息化建立根本框架和铁路跨越式开展思路,严密结合铁路运输生产的实际须要,努力推动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整体提升铁路产业水平和经济效益,推动铁路现代化建立。
2.4建立原那么 〔1〕贯彻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的思想; 〔2〕树立以人为本、效劳管理、强本间末、系统优化、着眼开展的建立理念; 〔3〕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资源、统一管理的原那么; 〔4〕采纳先进、成熟、经济、管用、牢靠的技术; 〔5〕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道路,重点提高应用软件的研发水平; 〔6〕重点强化运输繁忙的东部地区和在路网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铁路干线和新建客运专线的信息化建立;〔7〕加大系统整合力度留意资源信息管理,标准系统开发建立,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发挥信息化整体效益;〔8〕确保网络与信息平安2.5总体目标以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为信息化建立重点,加强根底建立,整合既有资源,经过5~10年的努力,在东部地区和六大干线根本建成中国特色的铁路运输信息系统,至2022年在全路建成技术先进、构造合理、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经济适用、平安牢靠、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智能运输信息系统,其总体水平跃居世界先进展列实现调度指挥智能化,客货营销社会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在提高运输效率、扩大运输实力、优化资源配置、保障运输平安、改良效劳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明显作用,为铁路跨越式开展供应技术支撑与保障。
〔1〕全面实现铁路运输调度指挥智能化1〕结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煤运通道和其他路网干线〔覆盖率到达55%以上〕建成调度集中系统;2〕建成假设干戈以地域或线别为限制模式的大型综合调度指挥中心,促进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组织模式的根本转变;3〕在全路自动闭塞区段实现制式统一和主体化机车信号系统在繁忙干线、提速线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等全面建成列车运行限制系统;4〕在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和路网干线建成行车平安监控系统,实现对机车、车辆、线路、信号、电网和列车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测、预警及平安管理;5〕全面实现列车、机车、车辆、货物、集装箱的实时追踪,在客货运组织的各主要环节实现计算机管理 〔2〕建成铁路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系统 1〕以电子商务系统为平台,建立如假设干个客户效劳中心,向社会供应充分的信息沟通和互动式效劳,实现客、货运业务的网上办理与支付,全部客运站和旅客列车建成完善的旅客效劳系统; 2〕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开展现代物流,推动铁路运输由以运输组织为中心向以客货营销为中心的变革,促进铁路运输融入全社会的综合效劳体系 〔3〕实现经营管理现代化 1〕实现机车、车辆修程修制的改革和铁路运力资源的管理的科学化,全面建成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2〕实现全面预算和工程建立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人力资源、财会、清算、统计等经营资源管理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 3〕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办公; 4〕建成铁路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特性化、专题化、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4〕形成完整的铁路信息化体系 1〕形成覆盖全路的高速款待数字通信根底传输网和业务应用网,全面满意铁路信息系统、多媒体通信、综合数字移动通信所需通道的要求; 2〕与CTC、铁路中长期路网新线建立及既有线改造同步,统筹建立中国铁路GSM-R网络; 3〕建成支持电子交易与社会化效劳的计算机平安网络; 4〕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完成信息系统的整合,全面实现信息共享与综合利用; 5〕建成铁路地理信息系统,构建数字化铁路; 6〕建立完善的铁路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保障机制 3铁路信息化体系构造3.1铁路信息化体系框架 3.1.1铁路信息化体系示意图铁路信息化体系如图一所示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是铁路信息化的三大应用领域运输组织领域的信息系统,主要效劳于铁路运输的调度指挥、生产作业部门和人员,以提高运输生产效率和保障运输平安为目标,涵盖运输生产的各主要环节客货营销领域的信息系统,主要效劳于铁路市场营销人员和旅客、货主,以提高铁路运输市场竞争实力、增运增收为目标,向旅客和货主体统优质效劳经营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主要效劳于运力资源、经营资源管理与运营决策支持的部门和人员,以保障铁路运输的运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降低运输本钱为目标,提高铁路运输效益。
公共根底平台是保障铁路信息化的根底,主要包括通信网络根底平台、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平安保障平台、公用根底信息平台和铁路门户3.1.2铁路信息化体系构造图铁路信息化体系构造如图2所示虚线框内为业务应用层,是铁路信息化体系的应用领域实现层,每个应用领域包含假设干个主要方面,每个主要方面由多个相关的信息系统支撑,主要方面和信息系统可以依据开展的须要进展重组和扩大虚线框外的局部为铁路信息化的公共根底平台,为业务应用层的各系统供应公用的根底环境公共根底平台包括:〔1〕通信网络根底平台:构建完善的铁路宽带高速通信网络,满意信息系统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要求;建立平安牢靠的铁路计算机网络,满意应用系统互连互通和社会效劳的须要;〔2〕信息共享平台:遵循统一的铁路信息系统交换、共享标准,建立信息系统的信息传输交换及共享机制,实现三大领域信息系统间信息共享;〔3〕公用根底信息平台:实现公用根底信息〔根底编码、铁路空间信息、运输根底信息等〕的统一维护,为各信息系统供应标准的中间件效劳;〔4〕信息平安保障平台:建立铁路信息化完备的信息平安保障系统,为各信息系统和系统间数据交换供应保障信息平安的标准效劳;〔5〕铁路门户:供应铁路信息系统对外的统一通道和效劳。
3.2铁路信息化应用体系 3.2.1层次构造 铁路信息化应涵盖铁路行业各主要业务环节,遵照业务性质,铁路信息化应用体系层次构造如图3所示,详细的信息系统英文名称和简称见附件1 3.2.2 应用系统与主要功能〔1〕运输组织领域应用系统与主要功能〔表1〕主要方面 系统名称 运输调度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指挥 打算调度管理系统 调度集中系统 车流推算与调整系统 系统简称 TDCS □ OPMS □ CTC △ CFCRS ○ 主要功能 列车调度的计算机管理与指挥 打算、机车、货运等调度的计算机管理 列车调度计算机集中限制与指挥 车流预料、车流调整的自动计算和管理、运输实力动态测算与分析 运输生产 行车组织筹划系统 组织 货物运输管理系统 旅客运输管理系统 TOPS □ FTMS ◇ PTMS ○ 列车运行图、列车遍组打算的编制、管理及信息效劳 货运制票、技术站、货运站管理、车物段管理 客运规章、质量、平安等管理,客运组织及客运站、段管理等 专业运输管理系统 车号自动识别系统 列车运行 主体化机车信号系统 限制 列车超速防护系统 ATP ▽ STMS □ ATIS □ LBS □ 集装箱、行包、特货等专业运输管理。
自动采集机车、车辆相关信息 统一自动闭塞制式、电码化制式和机车信号频信息码,装备主体化机车信号车载设备 依据不同线路的运输需求,选择不同等级的CTCS系统配置,实现列车运行限制 行车平安 行车平安监控系统 监控 TOSMS △ 自动采集机车、车辆、线路、桥隧、信号、电网、气象、自然灾难等检测信息、实现集中监控、预警,供应平安信息综合分析及决策支持 救援指挥系统 RCS ○ 利用多种应急通讯手段,共享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反响、科学决策、综合指挥,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社会的联合救援行动 平安管理信息系统 SMIS ○ 行车、路内外伤亡事故、治安事务等信息管理 [注 1]:系统简称后符号的含义为:○----未开展; ▽----探究开发; △----试点胜利; □----局部应用; ◇----根本建成; ☆----全面应用[注 2]:TDCS即原DMIS〔2〕客货营销领域应用系统与主要功能〔表2〕主要方面 客运营销 系统名称 客票出售与预定系统 客运效劳系统 客运营销协助决策系统 货运营销 货运营销及动力配置系统 货运效劳系统 货运营销协助决策系统 FTSS ○ FMDS □ FMCO ▽ PTSS □ PMDS □ 客运站、列车旅客效劳、客户效劳中心及对外信息效劳等。
客运市场调查与预料、客运产品开发与设计、定价策略、经济评估等 货运打算、技术打算管理、空车优化配置路网整体运用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等 货运效劳中心、客户关系管理、对外信息效劳等 车流径路优化、货运市场预料分析、货运产品开发与设计、运价调整、经济评估等 系统简称 TRS ☆ 主要功能 客票出售与预定、客运售票组织等 〔3〕经营管理领域应用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