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魂》教学设计.doc
4页《梅花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梅花魂》是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梅花经霜傲放,被人们赋予坚强的品格,为人们所赞颂,成为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象征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梅花年年开,“我”的记忆之门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打开,而这梅花引发的回忆都跟外祖父有关梅花与外祖父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另外,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课文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如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有的间接地表达这种感情,如因“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这篇文章,重在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教学方法:六年级学生已基本具备自学的能力,本节课上,我运用“牵引式”学习方法,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感悟、思考的阵地,让课堂教学成为多元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快乐,实现生命价值的自然生成。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3、学习梅花坚贞不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谈话,由王安石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引入“梅花”话题板书:梅花魂)2、揭题,读题引导学生紧扣课题中的“魂”质疑:读题,你想到什么?(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新课前,让学生通过交流有关梅花的常识,和对课题的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读文质疑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完课文后,请学生相互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初读课文的感想2、探讨课文围绕外祖父写了哪几件事情?(快速交流五件事,见板书)(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全面的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接下来的质疑为学生留下了自主学习的想象空间,为实现下面的联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琢磨这种感情是怎样抒发出来的教学目的打下基础三、逐步释疑(一)解读“梅花魂”在学习的过程中擅长提出自己的怀疑是很好,但真正会学习的人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自己解决问题。
实际上,这些问题的谜底就归纳在课题中的一个字――“魂”,那么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读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说明梅花魂的话反馈,出示句子:“是啊,莺儿……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P13.(齐读层次一:梅花魂是指梅花的精神1、简略地说,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秉性”,“秉性”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2、这段话中哪几句是介绍的梅花的精神?(出示句子)读了这几句话,你想到了什么?3、那该怎么读出梅花的精神呢?(自在读――指名读)原来外公爱好梅花,就是喜欢――梅花的精神学到这里,你以为梅花魂是指什么呢?――梅花的精神层次二:梅花魂是指中华民族的精神1、梅花魂难道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再找句子读 出示句子:同上2、播放歌曲《红梅赞》告知学生:这首歌是片子《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绝不摇动,正气凛然,最后含笑就义歌曲唱的是梅花,实是歌颂江姐那么在你的记忆中有像江姐那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吗?(苏武、文天祥、朱自清……学生交流,教师点拨3、教师点评:是啊,他们就像这昂首盛开的梅花一样,千里冰霜脚下踩,身披酷寒迎风开!把这种感觉带进课文,细读。
自由读――指名读,注意读出感情和节奏)4、小结:外公赞扬梅花,就是赞颂――具备梅花精神的中国人!而他们存在的这种精神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板书:民族魂层次三:做拥有梅花精神的人是啊,外公岂止讴歌梅花,他更盼望莺儿做一个有梅花品德的人齐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老师小结:其实,这段话不仅仅是外公对莺儿说的,这更是他老人家自己心灵的独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不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德,有灵魂,有骨气板书:爱国心(这个环节的设计,绕开旁枝,直奔重点段落,对外公的话开展研读,这样使整节课的教学主次明显,重点凸起全部进程紧扣一个“魂”字,引导学生通过对“魂”的三个层面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情意二)分析“爱国心”1、提示:外公对梅花的爱好,对祖国的眷念,成年后的作者终于明白了同学们,你们能明白吗?请细细读,细细体会,相互交流2、全班交流,老师相机引导,并擦去相应的问号A.正是这眷恋祖国的心才使外祖父在吟诗诵词的时候黯然泪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小结:外公教我读诗,不仅仅是想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陶冶,更主要的是借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齐读诗句)B.由此,我们也不难解释,在“我”弄脏梅花图时,外公为什么会拉下脸来,训斥我妈出示句子P3,指名朗读)提问:外公说的玷污,玷污的仅仅是梅花图吗?玷污的还是什么?小结: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梅花代表的就是祖国,爱梅花和爱祖国是同一的他不容许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一丝一毫的玷污C.外公“三次落泪”——思乡、眷恋、不舍D.外公临别将他最珍重的墨梅图和梅花手绢送给我,原因: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已不仅仅是梅花,它更是祖国的化身,是时时缭绕于外祖父心头的爱国情啊!是啊,正如作者写道(出示句子,齐读):“多少年从前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收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仅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P16.(这一环节的设计,重视学生奇特的情感体会,尊敬他们的个性化阅读,奏响感情教学的最强音让学生在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情感,并领悟这种情感是怎么表达出来的,从而很奇妙地冲破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四、升华主题1、设想写话,延长“爱国心”当我们回国的大客轮越行越远,泪眼朦胧的,显得越发朽迈的、满头银发的外公望着远去的船儿,感叹万千: 他在想些什么,心里默默念叨什么呢?拿出笔,写下这位爱国老华侨的心声。
2、倾听“乡愁”,升华“爱国心”余光中《乡愁》赏析附:板书设计 24 梅 花 魂 外祖父 民 族 魂 爱 国 心 ① ② ③ ④ ⑤ 读 珍 不伤 赠 赠 诗 爱 能心 我 我 词 墨 回痛 墨 梅 落 梅 国哭 梅 手 泪 图 图 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