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特征权威资料-文化学研究论文.pdf

7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29787567
  • 上传时间:2018-01-2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4.6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档由 上传,本文为 word 格式感谢您的支持!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特征【论文【论文传统家族文化的特征包含表象特征与本质特征两大类别特征、宗法特征则构成了其表象特征的有机整体,成为传统家族文化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内在根据;而传统家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又可分为优质与劣质两个部分,诸如端正风气、敬老养老、和平共处等形成其优质部分,依赖懒惰、封闭守旧、专制野蛮、亲疏有别、狭隘自私、等级严格等应视为其劣质部分,应当深刻认识这些特征并去劣存优,为家族文化是相对家族而言的,家族制度是指家族外现的能被感知的具体事项,它处于一种相对的静止状态,如族谱、族田、族长、族规、祠堂等家族文化包含着家族制度;同时它还旨在反映家族制度发展变化的机制和家族制度本身的功效;它是家族制度的深层状态;是家族制度事项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家族制度事项中不易被感知的内在本质探讨传统家族文化,首先要研究传统家族文化的特征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特征包含表象特征与本质特征两大类别,下面分别阐述之表象特征表现为:结构特征家族结构也称之为家族类型以亲缘,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家族家庭等核心家庭指夫妻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指以夫妻及其未婚子女为基本单位,有父母者则与之同居,有祖父母者亦然,并可往上推至有曾祖父母者,此即留其直系。

      至于已婚的兄弟叔伯等,则另行分居,此即去其旁系此种家庭可称直系亲属同居制因其有家族的根干,而无家族的枝叶,故称主干家庭;联合家庭是指父母同两个以及两个以上已婚儿子再加上未婚子女及孙子女组成的家庭这是主干家庭的构成之外,又加上一对或一对以上的第二代夫妇;家族家庭是指在结构上比联合家庭要复杂,人员要多,并累代同居,几世共爨,作十字形上下左右延伸的家庭,如:生活,是血缘关系把它的成员聚合起来,构成家族家庭除上述家庭类型外,还有不完整的残缺家庭及鳏寡孤独的独身家庭,它们只属于家庭结构中的附属类主干家庭附带核心家庭和联合家庭,为我国传统家庭结构的主流家庭和实际家庭;而家族家庭则是我国传统家庭结构的典型家庭和理想家庭很多学者研究表明,从战国庭的主要类型,其间变化并非太大而五口或八口之家是传统家庭的主要规模《前汉书食货志》说:农夫五口家;清嘉道时期学者李兆洛论民食说:家不过八口,人食日一升,岁所食三十石〔 2 〕然而,在家庭安慰〔 3〕这就使中国人以分居为不孝不悌,以五代同堂为美德,〔 4〕把家族家庭视为家庭类型的理想, 清赵翼在《陔馀丛考》记述累世同居之风时说:此风盖起于汉末〔 5 〕事实上这种被称作义门的理想家庭除了皇族和豪门大户外,在民众中不过寥若晨星而已。

      从史籍记载看,南史十三人,北史十二人,唐书三十八人,五代二人,宋史五十人,元史五人,明史二十六人〔 6 〕出现这样的状况,其原因除了寿命太短,无法活到多代同居的年龄和因贫穷缺乏维持大家族的财富,而本能地具有一种脱离大家族的离心倾向之外,家族内部关系复杂,矛盾突出亦是其重要缘由家沙波特认为,家庭人际关系数量可用公式 N[2] - N ───── 2 来计算(其中 N 为家庭人数)据此,家中若 2 人,只 1 种关系; 3 人有 3种关系; 5 人有 10种关系 ; 10人就有 45 种关系; 100人竟达 4950种关系加之家庭成员之间 、生理、文化、感情、地位的不同,其矛盾冲突是可想而知的即便那些被诏旌的家族家庭也有难言之苦乾隆皇帝当年下江南,听说海盐有一个姓陈的人家,已经十代不曾分家,家口数百人,皇帝亲自登门,亲笔题了百忍堂匾〔 7〕 然而百忍堂下隐藏着什么还不清楚吗!一忍不行,十忍不行,九十九忍也不行,每个家庭成员必须练就百忍的功夫所以这种理想的家族家庭虽是人人称羡,并被传为美谈的典型家庭,但现实生活中缺乏普遍形成这种家庭的条件而占主流地位的仍是五口或八口之家的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

      族权特征家庭、家族和宗族的权力由家长、房长和族长构成所谓族权可视为家长、房长和族长在家庭、家族和宗族中的特有权力族长(又称族正、宗长、宗正、宗盟、会首、首事、理事)是宗族权力系统的集中代表,是全宗族的首领,总管全族事务凡族中事,皆听其一言为进止,无敢违〔 8 〕族长的权力一般体现在:主持祭祖,通过祭祖既可加强宗族凝聚力,又可不断强化族长权力代表的形象;修编族谱,族谱作为家族史成为族人的一条根,维系着全族人的亲睦之情族谱通过记载宗族的源流世系,记叙族内的显宦名儒和孝子顺孙,既可以防止异姓乱宗,又可以激发族人效法先人,光宗耀祖族长主持续修族谱便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9〕 这就进一步增强了族长续修族谱的责任感;执行家法,族长对违犯家规的族人有秉公处断之大权,重者鞭扑,轻使长跽广庭惩辱之,〔 10〕诸如令其跪祠堂门首、逐门叩首,〔 11〕直至有活埋、沉潭、立刻处死等〔 12〕此外,族长还有宣讲族规、教育族人,调解族内纠纷、对涉等多种权力,从而控制着整个宗族的生活内容房长是家族权力系统的集中代表,有着跟族长相似的权力族长和房长一般由族人选出,或上届会首推荐,多为最高辈份的长者,族长必须品端心正,性情和平,乃可服人,亦可拿事。

      〔 13〕在传统家庭里,父亲是权力的代表,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盖父母视家人,势分本为独尊,事权得以专制,使契其纲领,内外肃然,谁敢不从令?〔 14〕父家长掌握全家的经济大权,是、房屋、牲畜、妻子、儿女、奴隶和一切家庭财产的所有者,他可以任意支配妻子,儿女和家内奴隶,子之于父,弟之于兄,犹卒伍之于将帅,胥吏之于官曹,奴婢之于雇主,不可相视为朋辈,事事欲论曲直〔 15〕父亲对家人甚至有送惩权及生杀之权如俗语所言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不得不亡古史中亦载: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 16〕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 17〕尊长不命进,不敢进;不命退,不敢退〔 18〕可见传统家庭内父权的威力" 经济特征传统家族的经济特征突出表现在有族产来维系家族的生存族产又主要指族田族田是家族的经济命脉,是家族各项活动的经济后盾没有族田也就没有家族的凝聚、延续和存在族田主要是通过族人捐助的方式获得的,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 19〕族人一旦把本人的田产捐与家族即成为全族公有,捐者及其家属不能据此要求特权至所捐田亩,一体归掌庄人经营,捐田之子孙,不得借此干预庄务〔 20〕族田为全族人的利益服务,根据不同用途分为祭田、义田、学田等。

      教育特征传统家族的教育功能别具一格,教育方式是多方面的有的族长经常在祭祖之后在祠堂向族人宣讲家训族规,或讲解圣谕,以臻教育和规范族人的目的然而家族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办学,兴启蒙之义塾〔 21〕义塾中的授课内容无非是三字经、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家族教育也兼及算术、故事、人生道理等,以此达到职业和的目的主要为了选择未来的职业,一般家庭奢望不高,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士农工商皆可,绝不惟士是趋,但也有期望儿子从事仕宦职业,这在官僚家庭尤为突出家族尤为重视修身律己,为人处世的道德伦理教育许多宗族每冬至大祭,必申警其族众,而惩其不率教者族责之于房,房责之于家长,使其族之子弟,悉就教化,守规律〔 22〕家族道德教育的实质,不徒诵读诗书,大要使之识尊卑上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而已,〔 23〕所以道德教育无疑有助于家族以至国家的专制统治宗法特征这里指家族宗法观念上的突出特征宗法观念的内容极为广泛,其重点为祖先崇拜、忠、孝观念等中国的祖先崇拜十分发达,把祖先视为血源之本,祖宗,人之本也,〔 24〕祖先崇拜是为了报本,也是为了祖宗在阴界能保佑阳界的后世子孙;还有是为了祈求授福,以免降祸崇拜祖先的中心内容就是祭祀,以此慎终追远,感恩报德。

      君君臣臣、尊尊亲亲、尊君敬上、君礼臣忠都含有忠的内容对国对君对官对民都负责任心谓广义之忠,平时我们理解的为狭义之忠,特指忠于君主在传统家族文化中忠君的信念很强烈,并最终成为片面的伦理说教,成为强化忠君观念的一种工具父父子子,父慈子孝,孝敬父母、尊老敬宗都含有孝的内容有人视孝为中国文化最突出的特色孝也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孝是指行为合乎规范,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不勇,非孝也〔 25〕可见一切不合规范的行为都是不孝的狭义的孝特指奉养父母,其涵义大致分为三层,第一层,即最基本的一层,是延续父母与祖先的性生命第二层涵义是延续父母与祖先的高级生命第三层的孝是作子女者能实现父母或祖先在一生中所不能实现的某些特殊愿望,或补足他们某些重大而特殊的遗憾〔 26〕孝的观念在家族文化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最具特色的文化内容此外,宗法观念还讲求尊卑有别,贵贱以位、夫尊妻卑、重男轻女、兄友弟恭、长幼有序妇道、贞节、仁义、恭敬、宽恕、顺从、克己等不一而足,从而构成传统家族宗法观念的完整体系以上我们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传统家族文化的表象特征,这些特征之间并非彼此割裂,相互孤立的。

      他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制约,影响互为条件,互为依存如没有家庭教育就难以确立宗法思想,没有族田经济又很难兴办家族教育;没有族长的统一指挥就不能有家族内部的谐调一致;而教育、经济和宗法观念又直接影响着家族结构这种相互牵制的内聚力正是传统家族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内在根据传统家族文化特征的另一类别为本质特征本质特征有优质与劣质两方面内容,但这两者是相对的,不能截然分开劣质中有得的因素,优质中又有失的因素,所以下文谈论优劣质特征的时候,主要是针对问题的一个侧面而言,不能视其为绝对优质特征表现于下:端正风气家族由于注重伦理和家风教育,有助于端正家庭、家族和社会风气家族往往要求族内成员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勿为奸为盗和赌博争讼交河李氏族谱就有家训十五条,云:不许酗酒骂街;叔嫂不许戏言;不许充当衙役,犯者公举;不许仗族大欺压邻里;不许与外姓人论本族人是非;不许助至亲厚友与本族人兴讼;凡族人有婚丧大事,合族公办,不许推诿;不许招赌窝娼,既非良民正业,尤恐其引诱子弟,为祸不浅;子弟不许入茶馆酒市;族人有鳏寡孤独贫乏身死暴露不能买棺葬埋者,合族公办具棺葬埋,以全一脉之情;不许交接浪荡子弟;不许学剃头修脚;不许与家奴为婚;不许做戏子当吹手;不许放纵牛驴骡马等类,践踏田苗致妨。

      〔 27〕这些家训戒条通过整肃家风同时也有益于整个社会风气互助精神孟子曾对家族内部的互助精神给与高度概括,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相扶持〔 28〕中国家族的互助精神,一方面体现在协力互助进行生产上,也体现在对贫穷孤幼鳏寡孤独废疾者的救济上,如《礼记》所说: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种互助精神在端正风气的家训中也已体现另外,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互助精神在亲族的基础上,可升华至合国的高度,正如所云:先亲其九族,以结一姓之人心,再进而以结一国之人心夫九族既亲,同姓乃睦,然后此族与彼族又复相善相系,推而以至全国合为一气合族为一家,无诈虞,无倾轧,无树力,无自私,九族以亲,休戚与共,本其骨肉相关之,诚一反人世涣散之习,其宗风家教岂不尽善乎哉!一国之中各姓各族皆如此,继而连合全国,绝无歧视,自能万众一心,如响斯应何忧于异族之暴侵,何忧于国之不保也〔 29〕敬老养老中国人总是讲要尊敬老年人〔 30〕凡卑幼见尊长,坐必起,自呼必以名,不许尔我称答,兼杂俚语,居常偶遇,必垂手俟立道旁,不得疾行先长,苟有出言不逊,举动乖违,或以傲慢加诸父兄宗族者,会众共责〔 31〕为敬孝老人,有些晚辈子孙甚至不惜放弃自己诸多利益,甚至包括尊严和地位等,老人在传统家族内除了可以得到生活上的照顾,还可以得到精神和感情上的慰藉,养护设施和祖父母、子孙一起生活,分享真正人生乐趣的三代同堂比较起来,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精神上毕竟是无法替代的。

      〔 32〕和平共处、家和万事兴是传统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观念中国家族文化不但讲求内心和谐,身心协调,尤主张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