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重大核事故回顾..doc
10页世界重大核事故回顾 1957年,英国温德斯凯尔核综合设施发生大火,放射性云状尘埃进入大气层,造成数年后数十人死于癌症 1957年9月,前苏联秘密核工厂“车里雅宾斯克65号”的一个核废料仓库发生大爆炸,迫使紧急撤走了当地11000居民 1957年10月,英国温德斯凯尔的一家铀生产核反应堆发生火灾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污染英国全境,至少有39人因此患癌症死亡 1979年3月,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三哩岛核电站发生严重失水事故,放射性裂变产物泄漏到安全壳内 1986年4月,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爆炸,31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质倾泻而出,污染遍及居住着694.5万人的15万平方公里地区,320多万人直接遭受核辐射侵害参加救援工作的83.4万人中,已有5.5万人丧生,7万人成为残疾,30多万人受放射伤害死去 解放日报/本报记者孙佳华 郭泉真 尤莼洁 林环 诸巍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一百二十三次常务会议通过一九九三年八月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号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控制和减少核事故危害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可能或者已经引起放射性物质释放造成重大辐射后果的核电厂核事故以下简称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第三条 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实行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方针 第二章 应急机构及其职责 第四条 全国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由国务院指定的部门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国家核事故应急工作政策 二统一协调国务院有关部门军队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核事故应急工作 三组织制定和实施国家核事故应急计划审查批准场外核事故应急计划 四适时批准进入和终止场外应急状态 五提出实施核事故应急响应行动的建议 六审查批准核事故公报国际通报提出请求国际援助的方案 必要时由国务院领导组织协调全国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第五条 核电厂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国家核事故应急工作的法规和政策 二组织制定场外核事故应急计划做好核事故应急准备工作 三统一指挥场外核事故应急响应行动 四组织支援核事故应急响应行动 五及时向相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报核事故情况 必要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第六条 核电厂的核事故应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国家核事故应急工作的法规和政策 二制定场内核事故应急计划做好核事故应急准备工作 三确定核事故应急状态等级统一指挥本单位的核事故应急响应行动 四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国务院核安全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报告事故情况提出进入场外应急状态和采取应急防护措施的建议 五协助和配合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做好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第七条 核电厂的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核电厂的核事故应急工作 国务院核安全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和卫生部门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应的核事故应急工作 第八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核事故应急工作的重要力量应当在核事故应急响应中实施有效的支援 第三章 应急准备 第九条 针对核电厂可能发生的核事故核电厂的核事故应急机构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和国务院指定的部门应当预先制定核事故应急计划 核事故应急计划包括场内核事故应急计划场外核事故应急计划和国家核事故应急计划各级核事故应急计划应当相互衔接协调一致 第十条 场内核事故应急计划由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机构制定经其主管部门审查后送国务院核安全部门审评并报国务院指定的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场外核事故应急计划由核电厂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组织制定报国务院指定的部门审查批准 第十二条 国家核事故应急计划由国务院指定的部门组织制定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应当根据国家核事故应急计划制定相应的核事故应急方案报国务院指定的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场内核事故应急计划场外核事故应急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核事故应急工作的基本任务 二核事故应急响应组织及其职责 三烟羽应急计划区和食入应急计划区的范围 四干预水平和导出干预水平 五核事故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的详细方案 六应急设施设备器材和其他物资 七核电厂核事故应急机构同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之间以及同其他有关方面相互配合支援的事项及措施 第十四条 有关部门在进行核电厂选址和设计工作时应当考虑核事故应急工作的要求 新建的核电厂必须在其场内和场外核事故应急计划审查批准后方可装料 第十五条 国务院指定的部门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和核电厂的核事故应急机构应当具有必要的应急设施设备和相互之间快速可靠的通讯联络系统 核电厂的核事故应急机构和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应当具有辐射监测系统防护器材药械和其他物资 用于核事故应急工作的设施设备和通讯联络系统辐射监测系统以及防护器材药械等应当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六条 核电厂应当对职工进行核安全辐射防护和核事故应急知识的专门教育 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应当在核电厂的协助下对附近的公众进行核安全辐射防护和核事故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 Ⅱ 三里岛核事故 美国三里岛核事故是至今商用轻水堆核电厂最严重的事故,反应堆堆芯严重损坏,部分堆芯发生熔化。
在这之前,对核电厂会发生严重事故只是假定是可能的,三里岛事故使人们相信严重事故确实会发生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表,此次事故被定义为5级,即有场外危险的事故 一、事故过程简介 1979年3月28日凌晨,三里岛核电厂2号机组正在接近满功率运行由于蒸汽发生器的冷却丧失,核反应堆和汽轮机自动停止运行,三个辅助给水泵自动起动,但因给水管上的阀门在检修后忘了打开,蒸汽发生器得不到必要的冷却,致使蒸汽发生器烧干并且不能冷却一回路冷却剂一回路的温度和压力上升,过压使得卸压阀自动打开,但是这个阀门未能回座,造成一回路三分之一多的冷却剂(约121立方米)从系统中流失(失水事故)在初始事件后两分钟,应急堆芯冷却系统投入运行,将新的冷却水注入一回路系统然而电厂运行人员错误地认为一回路已经注满了水,因而在几分钟后关闭了高压应急注入系统在事故开始后大约两小时八分钟,运行人员发现稳压器阀门是打开的,关上阀门才停止了反应堆冷却剂的流失在事故发生大约三个半小时后,大量高压冷却水注入,结束了堆芯过热熔化 二、事故的影响和教训 从事故过程可以看出,设备的故障、设计的缺陷和工作人员的错误是事故的原因尽管堆芯严重损坏,放射性裂变产物大量从燃料中释放出来,但由于安全壳的包容作用使得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很少。
三里岛事故对环境的影响微不足道,对公众未造成任何辐射损伤,但经济损失几乎使核电厂业主破产据估计,三里岛2号核电机组的基建投资为8亿美元,而事故后的恢复工作在10年期间已耗资10亿美元 从三里岛事故吸取的教训,使全世界核电厂的安全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在以往核电厂的安全考虑中没有适当地包括人的因素,这一认识大大提高了以后核电厂设计和实际运行中的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 《核事故应急响应教程》,原子能出版社,1993年 Ⅲ 日本东海村铀转换厂核临界事故 1999年9月30日,日本东海村JCO公司的一座铀转换厂发生了核临界事故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立即启动了全国应急响应系统,并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和专家评价组该事故引起国际有关组织的关注,国际原子能机构立即派遣了几位专家到事故现场进行了调查,事故主要原因是人为错误以及严重违背核安全原则根据事故后果,将这次事故定级为4级,即事故后果仅限于厂区内 一、临界事故过程简介 发生事故的工厂是日本JCO公司所属的第三铀转化厂,9月30日上午10点35分,该厂工人违反安全操作程序,把富集度18.8%的铀溶液(相当于含16公斤铀)直接倒入沉淀槽中(沉淀槽容纳这一富集度铀的最大操作量限定为2.4公斤,其临界质量为5.5公斤),由于倒入沉淀槽中的铀量超过其临界质量的2.9倍,因而当即产生蓝白色的闪光,发生了自持链式反应。
此时现场产生了γ和中子辐射,γ监测器开始报警此次临界事故使现场93名工作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γ外照射和中子照射其中1人于12月21日死亡 这次事故属于IAEA事故分级表中的第4级,没有造成工厂外的污染,没有产生显著的放射性释放临界事故中有少量的放射性惰性气体和碘元素从厂房排风中排放出来在采取措施使临界反应停止之后,工厂周围监测点的中子辐照及γ辐射剂量率均恢复到正常数值 二、事故处置过程及采取的应急措施 在处置此次核临界事故中,日本有关应急机构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及时地控制事故的扩大,缓解并扼制了临界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后果和危害 JCO工厂发生临界事故8分钟后地方应急部门收到JCO的报告, 3分钟后应急人员到达现场事故发生44分钟后,日本科技厅接到事故报告,成立应急对策指挥部,紧急召集有关部门专家会议,研究事故情况、提出处理方案和办法事故发生2.5小时后,成立了以科技厅长官为首的政府对策指挥部事故发生10小时后,日本政府成立了以首相为首的特别工作组处理这次临界事故当日晚23点,特别工作组决定排出沉淀槽冷却夹套中的冷却水,次日凌晨,完成排出冷却水的工作并通氩气将冷却水排完,还向沉淀槽充入硼酸溶液使其处于亚临界状态。
紧急监测厂界周围的环境,并采取居民撤离措施事故发生后1小时,厂界周围γ剂量率为正常值的4倍,因此决定撤离厂区周围350米范围内的居民,共39家161人根据剂量率情况,要求厂房周围1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30万人)隐居家中,不要出门,同时关闭了10公里以内的学校和医院,停止收割此范围的农作物和蔬菜 次日临界反应停止后,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固定点测量与流动车测量),确认中子剂量率与γ剂量率已降到监测限值以下,政府特别工作组宣布解除撤离居民、隐蔽居民以及停止收割农作物及蔬菜的命令,宣布核设施周围环境不会妨碍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切恢复正常状态 在处理事故过程中,日本政府及相关省厅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均成立了应急特别工作组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警察厅负责指导居民撤离、实施和解除交通控制;防卫厅派出自卫队官兵、防化车及去污车;科技厅成立特别工作组,组织专家提供技术建议,并提供屏蔽材料、防护材料、辐射测量仪器、仪表等;环境厅承担工厂周围环境监测任务;国土厅在防灾局内成立信息与灾害措施办公室,为实施防灾计划行动提供帮助;文部省于事故当日关闭事故地点附近的中小学校,其所属医务部门为来自受影响区域的94人进行医学检查,并支援医生及护士;厚生省为有关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确保饮水和食物的安全;农林水产省掌握受影响地区的农、林、渔的放射性污染的真实情况,并分析和确认其安全程度;通产省设立了核事故合作与信息中心,并提供监测车辆和设备材料,派出20名工作人员协助现场做应急处理工作,组织由政府资助的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申请灾害救济款等。
另外运输省、海上保安厅、气象厅、邮政省、劳动省、建设省、消防厅、外务省等部门都为处理此次事故提供与本部门业务工作相关的各种支持和协助 参考文献: 1 “日本东海村铀转换厂核临界事故处理概况”,核应急准备通讯2000年第1期 2 核安全管理研讨会资料汇编,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学会,2000年7月 Ⅳ 辐射事故 巴西戈亚尼亚事故 1985年,戈亚尼亚一家私人放射治疗诊所搬迁至新的经营场所时,没有带走铯-137源这个内装辐射源的远距离放射治疗装置未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