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汉英非常规动宾搭配对比研究.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8265580
  • 上传时间:2022-06-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69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汉英非常规动宾搭配对比研究    摘 要:本文对汉语和英语中的动宾非常规搭配现象进行了探讨文中首先依据“常规关系”对两种语言中的非常规宾语进行了划分,并通過动宾之间的语义关系将其分为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工具、原因和目的等类别随后对两种语言中的非常规动宾搭配进行了对比分析,注意到二者在结构和用法方面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以语料分析为基础,我们还对非常规宾语的限制条件进行了思考,发现能够进入该类搭配的动词都具有事件性的特征,名词都具有表抽象意义的倾向,而且动宾非常规搭配常常是对动词所表示的事件框架中某个方面的凸显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化对语言中动宾结构特别是非常规动宾结构的理解与认识Key:非常规宾语 汉语 英语一、引言“动词+非常规宾语”结构是一种特殊的结构,说其特殊,是因为位于宾语上的成分为非语法宾语,动宾组合的意义具有不能仅从字面上推知的特点目前,学界对于非常规宾语的讨论主要在汉语中展开,学者们从语言本体、认知、生成、功能等不同角度解释了汉语非常规宾语的成因以及动宾语义上所具有的特点(如:邢福义,1991;郭继懋,2005;杨永忠,2007a.b;黄洁,2009,2012)。

      这其中也有一些研究采用了英汉对比的方法,并注意到英语中所存在的动宾非常规搭配现象但目前系统、深入地对这一现象进行对比研究的成果并不多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尝试从语义和功能的角度对汉英语言中的非常规搭配进行对比,并对能够进入该类结构的动、宾特点进行讨论二、汉语非常规宾语的界定及类别储泽祥(1998)认为,现代汉语的动宾短语具有“表层框架简明,内里关系复杂”的特点正是由于这种特点,使得目前宾语的分类也比较多样在现有的研究资料中,孟琮等编著的《汉语动词用法词典》(1999)将现代汉语宾语分为十四类我们认为,这样的分类是比较全面和详细的,基本上覆盖了汉语所有的宾语类型因此,本文将在该词典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汉语中的常规宾语和非常规宾语对于这两大类宾语的划分,重点在于对“常规”的认识与把握邢福义(1996)认为,所谓“常规”是就动作和事物之间所建立的常规联系来说的这种常规联系,为说汉语的人所共同认识和共同接受徐盛桓(2003)从认知的角度对“常规”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常规关系”是世界事物自身的关系,通过认知的投射,既成为社会群体把握世界的方式和传播媒介,又为语言的表达形式所利用,成为一种句法结构的理据和理解语言表达内容的理据。

      比如一说到“吃”,人们就联想到食物,一说到“喝”就联想到液体或流体这种常规联系在汉语中不仅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与动词的语义也有密切的关系,常规宾语中动词的语义能够与宾语的语义相对应范晓(2006)提出了典型与非典型宾语的划分,虽然叫法不同,但该分类也是基于“常规关系”的基础之上他认为,典型宾语包括:受事宾语、结果宾语、位事宾语、止事宾语、与事宾语、使事宾语;非典型宾语包括:工具宾语、方式宾语、处所宾语、时间宾语、施事宾语我们认为这样的分类是合理的,是符合“常规关系”原则的,对汉语中所涉及到的宾语类别基本上能够全面覆盖但在汉语中还存在“养病”“避雨”“考研究生”这类动宾搭配,这些搭配似乎都无法进入范晓所划分的类别,有学者将它们分别称为原因宾语和目的宾语(孟庆海,1987;周国辉,2003)同样依据“常规关系”,我们认为,这两类搭配中的动词和宾语语义不具有直接对应的关系,动词不能直接支配其后所带的宾语,因此,本文把这两类划入非常规宾语的范围至此,可以得到现代汉语非常规宾语的七大类别:工具宾语、方式宾语、处所宾语、时间宾语、施事宾语、原因宾语和目的宾语(如表1所示)英语中同样存在着动宾非常规搭配现象,只是由于以往对英语动词的研究较少从语义的角度进行,所以这一现象并未引起太多注意。

      同样依据常规关系,我们从所搜集到的语料中可将英语的非常规宾语分为如下类别(如表2所示):三、汉、英非常规宾语的异同(一)非常规宾语的语法功能上一节我们对两种语言中的非常规宾语进行了分类,发现在两同语言中都存在着六类(1~6)非常规宾语邢福义先生给非常规宾语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代体宾语”在汉语中,“代”可以表示“替,换”的意思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邢先生会用“代体”为之冠名,非常规宾语究竟“代”的是什么?是否在汉、英两种语言的非常规宾语中都存在“代”的现象?为了搞清楚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对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的六类宾语进行分析①:变换分析是结构主义常用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利用此法能够使我们对句中各组成部分的属性有深刻的认识我们依照朱德熙先生提出通过上面的变换分析可以发现,上述所有类别的动宾非常规搭配都可以通过添加“以……的方式”“为……而”“用……”“在……”等介词或介词短语,将非常规宾语提前,介宾结合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处所、工具、原因等意义虽然变换前后宾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整个结构的意义却没有改变根据这一情况,可用如下等式进行推导:等式1: Meaning(V+N)=Meaning(PP+N+V)等式2: Meaning N=Meaning(PP+N)等式3: Function(Predicate+Object)=Function(Adv.+Predicate)等式4: Function Object=Function Adv.可以看出,等式两边发生变化的正是非常规宾语。

      从意义的角度讲,“动词+非常规宾语=状语+动词”;而从功能的角度讲,“动词+非常规宾语”搭配中的宾语所体现的也正是“状语+动词”中状语的功能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英语中的情况(如表4所示):表4:英语非常规宾语的转换宾语类别 语例 可变换为1. 方式宾语 Laugh her thanksNod my approvalHe ran full speed express her thanks[by]laughingexpressed my approval[by]nodding my headHe ran[at]full speed2.處所宾语 Jump the fenceVisit ShanghaiHe walked the street jump[over]the fencevisit[to]ShanghaiHe walked[across]the street3.工具宾语 He struck his hand upon his knee.He pointed his gun at me.He wiped the towel all over his face. He struck his knee[with]his handHe pointed at me[with]his gunHe wiped his face[with]the towel4.目的宾语 Beat a retreatBeat a parley beat[for]a retreatbeat[for]a parley5.原因宾语 Quarrel funding problems quarrel[because of]funding problems6.时间宾语 Last five daysJump the gunHere Abraham Lincoln was born February 12th,1809. last[for]five daysjump[before]the gunHere Abraham Lincoln was born[on]February 12th,1809.同汉语一样,英语中的动宾非常规搭配也可以通过添加介词的方式对句子进行等义变换。

      变换后的句子中介词短语同样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这与我们在上文对汉语非常规宾语进行变换时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我们发现,能够进入上述动宾非常规搭配中的宾语都由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而依据名词的语法功能,它是可以在句中作状语的并且在汉语文言文的某些特殊语言环境中,名词可以放在动词的前边,但它不是动作行为的实施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可以充当动词谓语的状语依拉德斯在论述此类问题时也曾这样说道:“因为宾语也和状语附加语一样是与动词一起构成词组的,因此,要把它们区分开来不见得容易,甚至未必可能两者密切相连,仅有一步之差也就是说,虽然从形式上来看,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可以看作是宾语但是从语义的角度来看,动宾之间不存在“常规关系”,宾语并非动作的承受者因此,动宾非常规搭配一般不能变换为被动句式,其所表达的意义也无法从字面上推知另外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动词后名词短语实际上也并未体现宾语的语法功能,而是具有强烈的状语的性质可见,非常规宾语不仅形式上取代了常规宾语之位,并且功能上也代为体现状语的功能这也就是为什么邢福义将这类宾语称为“代体宾语”的原因二)汉、英语中特殊的两类非常规宾语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英汉语中都存在的六类非常规宾语不仅具有相同的形式和语义关系,而且具有同样的语法功能。

      但在汉语中还存在着一类诸如“开始新的一年”“来了一个人”等说法,学界将其中的“新的一年”“一个人”称为“施事宾语”但对于英语来说,由于处在宾语位置上的成分不能具有施事性②,因此,英语中不存在“施事宾语”一说但通过我们搜集到的语料发现,英语中有如下的“类施事宾语”结构:(1)Here comes the teacher.(2)There stands the tree.在汉语中,我们可以直接说:来了一位老师,但在英语中,却不能直接说“comes the teacher”我们认为这与两种语言的结构特点有关汉语是一种意合的语言,因此缺少逻辑关系表征词,人们对语义的理解往往只能凭借语境及语感来完成而英语是一种形合的语言,因此有严格的句法手段或词汇手段来表明结构之间的关系因此,当我们需要将汉语的施事宾语译为英语时,就需要加上一个形式标记;而当我们需要将英语译为汉语时,则可以忽略这一形式标记,将动宾直译即可汉、英语中还有一类宾语比较特殊,那就是同源宾语在汉语中,同源宾语数量较少,且大多数为动宾式离合词,动词和宾语属固定搭配比如:跳舞、谈话、吹气、唱歌等但是在英语中,这些动宾搭配只用一个动词就可以表示,比如:跳舞——dance;吹气——blow;谈话——talk等。

      把汉语中的这类非常规搭配看作词类更为恰当,因而我们并没有将其列入汉语非常规宾语的范围但是在英语中,情况则大不相同,英语中的同源宾语不仅数量丰富,而且结构上也颇有特点例如:(3)Laughed a bitter laugh(4)Sighed a weary sigh上面两例中的宾语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而是“形容词+名词”的组合,并且形容词在这一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去掉了形容词,该结构就无法成立这是该结构比较特殊的一个地方因为在其他的非常规搭配类型中,动宾之间是不能插入描述性的成分的并且,该类搭配中的动词与宾语存在着“亲缘关系”,宾语就是动词的名词形式,这在汉语中也是不常见的对于例(3)、例(4),我们既不能说“笑苦的笑”“叹疲惫的气”,亦不能完全按动宾结构进行翻译对例(3),我们可用动补短语“苦笑了一下”表示;而对例(4),则可用状中短语“疲惫地叹了一口气”来表示可见,汉英语言中的非常规宾语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它们既有相同点,亦有不同点四、汉、英非常规搭配中动、宾的特点分析虽然汉、英语中的“动词+非常规宾语”都可变换为相应的“介词+动词”形式,但是从语用的角度看,两种形式想表达的意义重点仍有所不同。

      例如:(5)?????????????????????????????你给我在搓衣板上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